果敢的村寨民居

果敢的村寨民居

歷史上果敢長期處於土司領主統治,除土司土目及其親戚大戶,建蓋土木結構瓦頂樓房豪宅之外,絕大多數村寨民居,多為丫叉柱、小單穿、泥掛牆的簡易草房。其中,傣族、崩龍族民居,以往多為幹欄式草房。

果敢的村寨民居

和平同盟以來,社會逐漸安定,生產逐漸發展,生活不斷有所改善,村寨民居建設已有明顯改觀。據考大致佔村寨民居總量三分之二的房屋,已改造為土木結構的鐵皮或土瓦頂建築。分佈在西北、西南山區的村落,特別是傈僳、崩龍、苗族聚居的村落,仍以山草、油毛氈、塑料布等,覆蓋屋頂,其數佔村寨民居總量約三分一。

果敢的村寨民居

通常民居建築佈局,分為正房、兩廂、面樓,呈四合院結構。正房一般3格,中格為正堂,既是供奉“天地君親師”的供桌所在,又是接待賓客的客廳;兩側是主人的臥室。至2006年,除崩龍族,仍保留幹欄式竹樓民居外,其他各族民居,已趨於相同,僅規格規模有別而已。

果敢的村寨民居

據2006年統報:境內289個行政村,已有202個通公路;有三分之一的村寨,已經通電;村寨人畜飲水困難,普遍有初級改善。村寨建設的升級改造,隨之因地制宜,逐漸發展,與城市集鎮開發建設,有仿效跟進之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