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欧洲步?不叫亚洲步,非洲步?

凡哥有料


以前在NBA打球的都是本土的美国人,要么是身体素质好、爆发力超强的黑人,要么就是投篮精准的白人!后来欧洲人来到NBA之后,发现在各个方面几乎都比不上本土的NBA球员,所以就在突破的时候利用脚步和节奏的变化来上篮,效果显著!由于是欧洲人率带到NBA并让大家熟知的,所以叫欧洲步!

真正让大家知道欧洲步有如此威力的是阿根廷的吉诺比利,但是阿根廷属于南美洲,怎么会欧洲步?那是因为吉诺比利曾在意大利打过几年篮球。


吉诺比利将欧洲步发扬光大,他突破的特点是变化多,还是左撇子,所以上篮的时候特别诡异,后来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蛇形突破!

吉诺比利之后,就是闪电侠韦德了!韦德本来身体素质就好,还在突破的时候加上节奏和线路的变化,重心又非常的低,更加的不可阻挡!尤其是2006年的巅峰韦德,总决赛面对小牛,韦德后面几场打出了乔丹式的数据和表现!

印象中韦德使用欧洲步最经典的一个画面,就是当年热火和凯尔特人的比赛中,面对防守的加内特,先是一个停顿然后在直接在高速中利用欧洲步从加内特的手臂下穿过过了个干净,然后上空篮得手,加内特未必还赔上一次犯规。你还记得吗?

对了,韦德的欧洲步取名为迷踪步!

现在使用欧洲步的典型代表就是哈登了!

前几年的哈登有碰瓷儿登的称号,那是因为哈登利用欧洲步突破的时候,总是双手持球在前面开路,由于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防守人很容易就打到哈登的手了(球很少被切掉)!哪怕27-18赛季,哈登利用罚球平均每场都可以得到8分左右。




不过欧洲步由于需要急变相之后的上篮,变相的时候对脚踝和膝盖的伤害很大,上篮的时候又需要球感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能把欧洲步用到炉火纯青的球员,真的不是太多!

记得今年季后赛有一场比赛卡佩拉用了一次欧洲步,就被媒体和网友吹上了天……


小明运动汇


因为这个脚步最初由欧洲球员带入NBA,因为球风和体格的不同,欧洲或者是外籍球员更适合利用时间和节奏差来得分,所以称为欧洲步。


说说欧洲步的技术要点

人球结合能力和爆发力,但是更多时候是一种纯粹的身体天赋:力量与细腻的完美结合。

吉诺比利的蛇形突破极尽诡异,韦德的迷踪步干净利落,哈登的欧洲步节奏异于常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欧洲步,都肯定具备以下特点:

1,幅度超大的变向。

哈登突破的第一步,右脚向右迈了一小步佯装右侧突破,可以看到阿金萨面对的方向正对右侧。

哈登突破的第二步,左脚突然大幅度斜向左跨了一大步,与前一幅图对比可估测两步之间跨度超过1.5米,角度变化也超过了60度。对欧洲步有兴趣的朋友一般在这一步就把胯撕了。此时阿金萨已经完全失去防守位置。

2,某些情况下,你需要骗过裁判。

先来一段规则:a,(控制球)移动中,着地的一只脚成为中枢脚。b,(控制球)移动时,传球或者投篮,持球人可抬起中枢脚,并(同时)使另一只脚落地。但中枢脚抬起后,球出手前不得有任何一脚落回地面。违反上述规则的持球移动将被吹罚走步违例。

我们继续看哈登的这一次欧洲步:

哈登突破的第三步,这一步比前一步收势不少,同时哈登主动寻求与防守队员的身体对抗,意图制造犯规。但是注意,这里阿金萨其实是一个好防守,他稍微弥补了自己被完全骗过的窘境。因为通常的上篮,在图中红圈脚落地之前就必须出手了,否则违例。阿金萨在这个地方出手封盖,至少不会被打成2+1。

结果哈登没有出手,而是多踩一步,利用这一步的空间晃过阿金萨把球投进,同时造成犯规。

通过分解动作回放,这一球哈登应该是走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裁判偏袒明星球员,这里有另一个相似的例子。图片来自国外论坛(摸我),主角仍然是备受争议的詹姆斯·哈登——

运球中。

体前变向。

这是欧洲步的第一步,但是并不是上篮的第一步,因为他从跨完这一步后才开始控制篮球,之前篮球受单手发力在空中运动(对比刚才的欧洲步,哈登则在启动前就把球抓在了手里)。此时他的中枢脚没有确定。可以看到,这一步已经过了两名防守球员,尤度试图伸手抢断是完全的消极防守。

这是明确中枢脚的一步:左脚。

接下来是标准的上篮,整个过程中他越过了4个防守队员。

花了很大篇幅在“骗过裁判”上,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才是欧洲步的重点:

它的节奏变化对裁判绝对是一种考验,因为上篮是从“控制球”开始的,想用肉眼完美框定什么是“控制球”显然对裁判过于严苛。吉诺比利把这一步法从FIBA带到NBA舞台之后,NBA裁判也渐渐倾向于“忽略欧洲步开始时的那一段控球”,从而保证了这种精彩的技术不会被扼杀。所以有些似是而非的球被漏判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NBA联盟擅用欧洲步的人并不多?

1,缺乏天赋。这里有刚柔并济的天赋,也得有控球节奏的天赋。做不到收放自如,便没有那惊天一步的变向。做不到人球合一,便骗不过裁判的眼睛。吉诺比利哈登韦德之流的欧洲步,用论坛的话说就是“美如画”,哪怕偶尔确实走步了,多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高速行进过程中的变向和变速对膝盖和脚踝的损耗极大。布兰顿·罗伊、吉尔伯特·阿里纳斯、德里克·罗斯、特雷西·麦格雷迪,无数生涯巅峰以速度和爆发力著称的球员都折损在膝盖伤势上。欧洲步就好像天津饭的气功炮,偶尔为之,威力巨大,但每用一次职业生涯可能得减少一场。(近期的惨例:德马库斯·考辛酸在1月13日对阵火箭的比赛中,后场运球一条龙欧洲步上篮扭伤脚踝。)所以,对于这么一种难度高容易扯到蛋、赌上职业生涯、不熟练的选手用十次得被吹九次走步的技能,没多少勇士愿意尝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最后送上一张图:

里弗斯:Oh走步!哈登:没错,欧洲步!


精机客


“欧洲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确切的来源无从考证。据说是由欧洲球员在上篮时最先使用的,故而称为“欧洲步”。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欧洲篮球在技术上的优势,在身体条件不如美国球员的情况下,欧洲球员善于开动脑筋,钻研步伐这样技术环节。与之相对应地,亚洲、非洲的篮球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篮球基础较为薄弱,球员的基本功相对较差。

真正把欧洲步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球迷都能从中领会到篮球魅力的球员,是阿根廷名将吉诺比利。在强人如林的NBA,吉诺比利的身体素质一般,却是有名的突破高手,甚至是历史上第一突破手。

吉诺比利的“欧洲步”,行进路线诡异,运动重心极低,变向独一无二,左右晃动幅度大,脚步让人眼花缭乱,上篮手法多样,加上那只“上帝的左手”,让他成为了一个很特别的球员,在全世界都有无数粉丝。

巧合的是,吉诺比利能把“欧洲步”用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与他早年的运动经历有关。在加盟NBA之前,他在意大利打了4年职业联赛,正是欧洲篮球的氛围,滋养了他那梦幻般的步伐。

在当今NBA中,韦德、哈登的“欧洲步”也非常有名。哈登被问到“欧洲步”是如何练成的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我曾钻研过吉诺比利和韦德的比赛。”

在中国球员中,郭艾伦的“欧洲步”有几分吉诺比利的意思,但还没有练到那种至高境界。郭艾伦特别擅长突破,经常利用脚步的变化过掉对手,左、右手都可以自如上篮。


马宏观


欧洲步,凸显力量与技巧。较之于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脚步,显得更加飘逸与灵动。像擅用欧洲步的吉诺比利、哈登等人,在球场上打得更为高效,往往令对手措手不及望球兴叹。在NBA联盟中,也仅有少数的运动员能将欧洲步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至于不叫亚洲步,当是亚洲篮球运动员普遍缺乏力量,下盘不够稳,冲击起来不如欧洲兼具力量和技巧的运动员那般有观赏性,实用性与即战力都欠火候。

非洲运动员,除了些顶尖的高手,大都球技普通。倘若像别人那样迈着欧洲步上篮攻击篮筐取分,不免让人拿来与邯郸学步比较,也是欠妥的叫法。

所以“欧洲步”是对那些在球场上靠着智慧而非仅仅是一身孔武之力打球的运动员的褒扬!欧洲步,是拥有智慧的篮球运动员的专属!


极品教育看点


欧洲步的起源,卓大师是欧洲步的鼻祖相信没人会反驳吧?

这晃动渗透着精髓,这才是欧洲步的真谛,以及最强的应用范例

让对手摔个跟头这才是欧洲步的最终奥义


唐影七品


欧洲球员爆发力差点,擅长以节奏过人,欧锦赛上常见,所有俗称欧洲步。以前欧洲步是持球后两步上篮,第三步在空中出手;新规后持球那一步算0步,之后三步上篮,现在NBA球员使用也很多。就是伤膝盖,野场少用,变向时被防守人推、顶等身体接触会很容易受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