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漢化、敗也漢化 -- 北魏的興盛與滅亡

成也漢化、敗也漢化 -- 北魏的興盛與滅亡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

北魏建國於西元398年,到孝文帝拓拔宏(西元467年-499年)時,已百年之久,暮氣沉沉。

北方有柔然威脅,孝文帝為了延續北魏王朝的壽命,給鮮卑民族以新的刺激,遂施行漢化改革。

成也漢化、敗也漢化 -- 北魏的興盛與滅亡

北魏

其舉措大略如下:

一、遷洛陽:孝文帝以舊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邑為歷史名都,物富民豐,交通便利,便於經略海內,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南伐為名,進駐河洛,定為京師。遷都洛陽後,戎裝以外,官民皆著漢服。

二、改漢姓:《魏書‧官氏志》記載了一百一十八個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步六孤改陸姓、賀賴氏改賀姓、獨孤改姓劉。

三、斷胡語:凡三十歲以下官員一律使用漢語,如果仍用鮮卑語,即降爵黜官。

四、通婚姻:鼓勵與漢族世家通婚,並從己身開始迎娶漢族士族女子。

五、重教育:祀孔子,尊儒教,尋古書,設立太學、小學。

成也漢化、敗也漢化 -- 北魏的興盛與滅亡

遷都洛陽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使胡漢界線開始逐漸消弭,對後世隋唐一統奠定了基礎。

然而,極速漢化,使得舊地的鮮卑貴族和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很快受到這些漢化鮮卑貴族的歧視。最終導致了六鎮起義。

六鎮指北魏為抵禦柔然入侵而在北方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沃野、懐荒設置的六個邊鎮。

六鎮之亂極大地消耗了北魏國力,之後製造“河陰之變”的爾朱榮憑藉著鎮壓六鎮之亂,壯大了自己勢力。北魏之後分裂成東魏西魏,但已名存實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