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常说的“副热带高压”是怎么一回事?

小扒娱


“副热带”一般是指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周围的纬度带,所以副热带高压就是指北纬23.5度或者南纬23.5度附近的高气压系统。

地球不同纬度的受热不均决定了副热带地区会出现高压系统

太阳辐射是驱动地球大气运动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在热带地区最大,并随着纬度的增加向两极逐渐减少。因此,热带大气接收到的热量最多,也就是被加热得最厉害。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于是在热带形成一个强烈的上升气流,造成空气质量在热带对流层顶的堆积,并进一步造成对流层顶附近由热带地区向副热带地区的向极气流。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该向极气流在副热带地区转为西风气流并下沉,从而在副热带地区形成高压系统,这就是我们说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图中红色箭头下沉的区域即为副热带,蓝色标着High Pressure的为副热带高压示意

副热带高压沿着纬圈(东西方向)不是均匀的

刚刚那个图像是纬向平均来看的,也就是把整个地球的东西方向做一个平均。在实际中,由于受到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副高并不是在整个纬圈均匀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对北太平洋上的副高而言,冬天它窝在东太平洋、美国西海岸那边,夏天它跑到西太平洋来,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相比而言,由于南半球陆地较少,因此南半球的副高沿纬圈的分布就比北半球均匀许多。

图中黄色标区域标注H的即为副热带高压(7月)

1月(上图)和7月(下图)副热带高压的对比。图中可见两个特征:第一,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沿东西方向更对称;第二,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在夏季更加偏向西太平洋。注:冬季亚洲和北美大陆上的黄色部分不是副热带高压。


气象学博士


路过答下

副热带高压,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成的动力由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两大部分组成。

地球在赤道附近受太阳照射面最大,该区域空气收热上升,升到高空回向两级流动;这时候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使这些气流不断发生偏移,两半球方向相反,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随着纬度的升高,偏向力变大,在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空气流动的方向形成自西向东流动,而这时候这股流动的气流会阻挡正常向北极移动的气流,在该地区的气流会急剧聚集并被迫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其常年存在。在不同的位置称呼不同,我们天气预报常说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中心常分一个或数个,在夏天温度高,其强度也高影响范围占北半球面积的20%~25%,冬天强度和面积会减少

在副高控制区域因其内部盛行下行气流,空气温度上升强烈,同时由于压力梯度减少,风量较小,这时太阳能够照射到更广的区域,地面温度上升,因此受影响区域就会较为炎热,如果副高强烈,其控制区域可能出现干旱。

虽然副高控制区域晴热少雨,但是其仍然是水汽输送的重要通道。

确切的说,影响我国天气状况的是延伸到我国内部的副热带高压脊,其北部是中纬度西风带,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常带有阴雨或暴雨。南部是东风带,是降水活跃区。

正常情况下,5月份高压脊位于北纬15度附近,此时我们华南进入雨季;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度,此时长江中下游进入雨季,江淮一代在梅雨季节。7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5度,黄河流域、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此时江淮一代出梅,入伏干旱少雨。脊线南侧的东风带带来台风。

影响台风的走向

一般的高压脊东西向的时候,台风向西,高压脊东南西北向的时候,台风向西北,高压脊断裂,台风向北。

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愿透露姓氏的于先森


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北半球就非常的热。但海水和陆地的热法是不一样的,海水的物理特性是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的物理特性是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沿海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而远离海洋的新疆就要抱着火炉吃西瓜,温差非常大。

好了,所以夏季的时候,蒙古高原因为远离海洋,吸热特别快,所以靠近陆地的空气因为受陆地影响而快速升温,大家知道热空气是要往上飘的,比如热气球,所以蒙古高原靠近地面的地方空气就少,形成低压。

那蒙古高原的空气受热上升后,飘到哪去了呢??飘到南海去了。海洋夏季吸热慢,所以靠近海面的空气就比较冷,冷空气下沉,所以南海的空气都堆积在海面,形成高压,空气堆积多了就要移动啊,往哪移动呢,正好,蒙古高原地面的空气都飘到高空了,于是南海海面的空气就往蒙古高原地面移动,这一移动就把南海的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了,同时也带来了台风。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蒙古高原地面的空气受热上升,然后从高空移动到南海,因为海洋冷,所以这些空气在南海下沉,然后从海面又蒙古高原地面。

这就是季风,冬天空气的移动是相反的。空气在南海海面堆积形成的高压就是副热带高压。

沙特一年四季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下沉是无法形成降水的,所以沙特就是沙漠,而我们有季风,不然长江中下游也是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