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戒毒所里的戒毒女:最小年仅18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图为一批刚进戒毒所的女学员正排队接受体检。按规定,新来的学员首先要通过戒毒所的体检中心,进行性病等各类传染病的筛选,若发现有性病或传染病后,戒毒所会采取相关措施。

戒毒难,难在戒“心瘾”。该所探索对吸食新型毒品学员的针对性治疗、管理和康复工作与心理援助。五颜六色的药物是根据每个学员吸食毒品的病症来对症下药。

一名女学员斜靠在亲情话吧的墙角与家人通电话。戒毒所开通亲情电话,让学员能及时了解家人情况,缓解她们因长期不见面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戒毒学员的戒毒积极性。

谢丹是一大队副队长,从事女性戒毒人员康复工作已有20年。在这里,专门设有“谢丹手工技能培训工作室”,学员们可以学习美甲化妆、咖啡、茶艺、十字绣等技能。这些培训既能使她们在学习劳动中体会快乐,又能学到一技之长。

此外,一大队还特地成立了“司锋书画工作室”和“林敏阳光工作室”,学员们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制力和自觉性。图为学员正在练习沙画。一幅民警关爱学员的沙画作品,表达了学员们的内心情感。

吸毒人员往往身体比较虚弱,文体运动是她们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内设有比较丰富的文体设施,学员们会被组织学习跳操、舞蹈、瑜伽……图为学员在管教民警的带领下练瑜伽。瑜伽不仅能培养戒毒人员艺术修养,又锻炼了身体素质。

健身操练习,学员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尽情宣泄内心的情感。

在这里,半军事化管理,帮助学员战胜毒魔,早日回归社会。图为午饭时间,学员们排队打饭。

图中这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女学员,已是“三进宫”的吸毒女,手臂上的针眼清晰可见。“毒品就是个魔鬼,一旦沾染上就很难再摆脱。”90后学员晓姝希望通过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诫所有的年轻人,吸毒绝对不是新潮和“酷”感的生活方式,而是自我毁灭的行为,永远不要尝试吸食第一口。

学员们会在这里呆3到6个月的时间,随后转入司法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经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及日常行为表现等综合性诊断评估后,才能回归社会。然而,对这些学员来说,这并不是终点,她们与毒品的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为学员们正在叠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