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1929年鄧小平受中央委託,領導了聞名全國的百色起義後,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從而形成了百色、東蘭、田陽、平果、思林、天等、鳳山、隆安,都安、天保、河池等18個縣連成一片,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右江革命根據地,為當時全國較有影響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眼見形勢大好,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卻控制了中央,要武裝攻打大城市。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一縱隊一營四連連旗

1930年11月9日,紅七軍除留下少數戰士堅持武裝鬥爭外,主力7000多人從河池出發北上。但一路戰鬥並不順利,雖然還沒有攻打大城市,但這種遠離根據地的征戰行動,讓紅七軍遭受重大損失。特別是12月紅七軍攻打湖南武岡的戰鬥,但由於該城守敵死守待援,全軍子彈幾乎打盡,團長何子祁等200餘指戰員犧牲,100餘人受傷。紅軍被迫撤退。湘敵繼續追擊,直至進入廣西全州境內紅七軍才擺脫追兵,這時可謂是精疲力竭了。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總指揮李明瑞

紅七軍進入全州後,由於附近沒有湘軍與桂軍主力,他們才得以在全州停留,有了喘氣機會。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軍長張雲逸

到全州時,紅七軍隊伍時失敗情緒非常濃厚,除戰死減員外,逃兵甚多。如果不整頓隊伍,加強部隊的思想作風,便有解體的危險。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全州會議前政治部主任陳豪人

據莫文驊中將回憶:“在四把、長安、武岡等戰鬥中,指戰員們打得英勇頑強,但因敵眾我寡,始終未能攻克一座較大的城市,傷亡、減員十分嚴重,許多英勇善戰的戰友犧牲了,不少有卓越才幹的指揮員血灑疆場,至全州時,部隊總數尚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加上部隊遠離很據地作戰,軍餉困難,冬衣無著,隊伍疲憊不堪,思想情緒低落。血的教訓教育了廣大指戰員,感到再這樣硬拼下去,部隊的前途不堪設想!”(《莫文驊回憶錄》)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政委鄧小平

紅七軍走出來的廣西開國將軍吳西在回憶錄裡也有同樣的記載:“兩個多月來,部隊一味打仗,一味攻城,不斷行軍跋涉,部隊減員非常嚴重,清理隊伍,到達全州的人數,約為河池出發的三分之一。”文中透露了部隊缺乏政治工作。

鄧小平離開紅七軍到上海後於1 9 31 年 4月29日給中共中央寫的《七軍工作報告》也指出:“此時士兵失敗情緒很深,逃兵亦甚多,逃的不僅是老兵,而且許多是農民。”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全州關岳廟門口牆壁上莫文驊將軍題詞扭轉危局

紅七軍政治部主任陳豪人(全州會議後政治部主任改為許進)於1931 年 3月9日在《七軍工作總報告》中說:“七軍自第二次右江出來遊擊,受了數次打擊,幹部死傷頗大,士兵中老兵沒有政治覺悟均多開小差,從右江出來,新兵(農民)因思鄉之念,也逃了一些,到全州後,每連只餘四五十人,因戰鬥兵之減少,非戰鬥員就感覺多起來。前委為著整理使其堅實起見,在全州乃決議十九、二十一兩師,縮編為三團。一面儘量減非戰鬥負,以補充戰鬥兵。”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前委會全州關岳廟舊址

從以上史料看出,當時由於戰鬥失利,將士思鄉心切,思想不穩定,若不進行整頓,隊伍很難繼續帶下去了。所以,紅七軍前敵委員會非常有必要在全州召開會議。會上,鄧小平極力主張紅軍放棄攻打大城市,轉而去與朱毛紅軍匯合。另外,他還總結經驗,高瞻遠矚,實事求是提出:(一)改變硬打攻堅的戰略(放棄攻打大桂林、柳州、廣州等大城市的計劃);(二)改變單純軍事行動為沿途發動群眾(這工作在全州縣就做得很好);(三)整編部隊,精簡機關人員,將原來的四個團縮編為三個團,師的建制不變;(四)在全州休整。

前委大多數同志,在事實面前,也總結了前段的經驗教訓,否決了陳豪人等人盲目執行李立三左傾錯誤路線的做法,贊同鄧小平同志的主張。最後會議決定,整編後紅七軍的總指揮為李明瑞,紅七軍軍長為張雲逸,政委為鄧斌(鄧小平的化名)。紅七軍開往目的是去湘、粵、贛革命根據地,相機與江西的中央紅軍會師。鄧拔奇和陳豪人等人最後也表示服從組織決定,隨即離開部隊前往上海向中央彙報請示。前委決定由鄧斌繼續擔任前委書記。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軍第一次過全州經過的渡口:全州鎮粟家渡

此會議從此改變了紅七軍的命運,史稱“小遵義會議”。 193l年l月4日,紅七軍指戰員在東門架設浮橋。1月5日凌晨經過整編的紅七軍指戰員,從全州東門粟家渡渡過湘江,經灌陽永安關離開了廣西進入湖南道縣,進入江西后廣西紅軍雖然還沒與中央紅軍會師,便在安福打了一個大勝仗,贏得“廣西紅軍真能打”的美名。他們橫跨湘粵贛邊境,經過七千裡轉戰,終於在1931年7月在江西省于都縣橋頭圩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匯入了中央紅軍的滾滾鐵流之中,毛澤東主席親自授予紅七軍“轉戰千里”的錦旗。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事關紅七軍命運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在全州召開的內幕

紅七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地點橋頭鎮

紅七軍這次北上江西的遠征,軍史上稱為“小長征”。 據統計,建國後,紅七、八軍出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有大將一人(張雲逸),上將兩人(韋國清、李天佑),中將四人(莫文驊、韋傑、覃健、洗恆漢)和少將12人,有省軍級部級幹部1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