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题材的小说,群钗众多,哭是自然免不了的。但是若要论爱哭,性格敏感甚至到了“矫情”的地步,非黛玉莫属。就是因为黛玉的此种性格,致使很多读者不喜黛玉,认为活的太累,不像宝钗言行豁达,湘云简单而又率真,更容易和人相处。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书中第一回即写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绛珠仙子为了感谢神瑛侍者甘露之惠,但又无此水可还。只得跟随神瑛侍者一同下凡,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以报灌溉之恩。当然这是曹雪芹虚拟的神话故事,但也是黛玉爱哭的主要原由。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红楼梦小说的作者是以第三人称来叙事的,但是写到黛玉这个人物时,却经常写出黛玉的心理感受,又写的那样细致,不免使读者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黛玉太过于敏感,不合群,其实黛玉的哭都是对宝玉一个人的,她并没有没事时跑到贾母那里哭一会,或者跑到姐妹们那里再哭一阵的。后来有很多亲戚都陆续进了贾府,包括宝钗,湘云,以及薛宝琴,邢岫烟等,看上去她们都很快乐,从来不哭,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是作者没有那么多的闲笔写她们的内心感受而已。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说到这里有人不免会说,史湘云比黛玉还惨,襁褓之中就没了父母,在家还要做家务,人家湘云怎么就不哭。书中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袭人让湘云帮着做鞋,被宝钗看见了,于是这样劝袭人: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看来湘云的内心也是很痛苦的,只是在人面前压抑了自己的真性情,而且说话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如此看来湘云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理解的那样傻头傻脑什么都说,她只是将烦心的事情都隐藏了,将最快乐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读者。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再来看薛宝钗,书中说道: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书中大多也是按照此套路表现的,比如面对黛玉的打趣,下人的误会,宝钗不发作,不生气,好像真的没有往心里去。但是事物都有双面性,宝钗也不例外。书中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说的是宝玉挨打,宝钗前来探望,宝钗便问为何挨打的原由,袭人失口将薛蟠扯了进来,宝玉赶紧拦着袭人不要多说,宝钗听后反而笑着说:“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乍一看,宝钗还真是豁达,一点没有责怪袭人,还笑着为自己的哥哥薛蟠开脱。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别急往下看,宝钗因为被袭人说的很没有面子,直接就回家了,找她哥哥薛蟠算账,狠狠的教育了薛蟠一番,可薛蟠并不买账,反来气宝钗,“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宝钗听后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试想宝钗因袭人的多嘴,回家就和哥哥吵了起来,还大哭了一夜,第二天还可以接着去找母亲。真应了那句话,有娘的孩子是个宝。

林黛玉最爱哭,可是她哭十次也抵不上宝钗哭一次,湘云想哭不敢哭

湘云无父无母,无人可哭诉,眼泪只能在眼圈里打转。黛玉虽也无父母,但好在还有个宝玉,有事没事找个机会借机小泣一下。相比之下,宝钗是最尽兴的,可以和哥哥薛蟠肆意的吵架,借此将平时在外人面前的隐忍压抑之情得以发泄,然后还可以扑到妈妈的怀里找寻一下慰籍。三位女主究竟谁最可怜,最值得同情,是不是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