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修身治理

在文化特色方面,只要翻開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記錄的元典,比如《大學》、老子五千言《德道經》以及黃帝的《黃帝四經》、《黃帝內經》等等,就可以知道,中國文化離不開四個字——修身治理。修身治理學是中華文化的一個主題曲。對於後人而言,只有通過修身治理“聖人之治”的實踐,才能夠讀懂、讀通這些文化元典,才能使祖先的智慧轉變成為自己的智慧並加以應用。我們只有自己身心內部準備充分,將頻率調到與祖先智慧相同的頻譜和振盪頻率上,才能夠學懂弄通祖先們到底說的是什麼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修身治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歷史沒有偶然,中國之所以走向了社會主義,是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道德根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兼容性,才使得西方誕生的社會主義思想能夠在中華大地的土壤上生根發芽。在這兩者結合發展幾十年後,如何更深入地體現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期的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兩者之間並行不悖。

近幾十年以來,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崇洋媚外的人,希望中國文化能夠全盤西化,並且孜孜不倦地推動這個過程。如果我們不及時將自己的根文化接續起來,發揚光大,任由西方文化全盤取代中國文化,對於整個民族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不具備軟實力。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更應理性地融匯各民族最優秀的文化。中華民族擁有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把它完整地發掘出來,接續到現代社會,與當前的國情、民情很好地結合,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創造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修身治理

實際上,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尤其是對於民族道德根文化的認知,在人民群眾當中是有深厚基礎的,它深植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靈深處。中國的文化基因在最初始建立的時候,就建在每個家庭、每個村落。宗親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文化根植現象。比如說,每一個同姓氏的村莊,必定有一個祠堂,裡面供奉著家訓、族訓,訓導後人如何做人,如何管理家庭,如何參與社會政治,等等。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延續了兩千五百多年乃至五千多年的氏族文化傳承形式,在現代被當作封建文化徹底地掃地出門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修身治理

​雖然,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開始恢復修家譜、建祠堂這些文化形式,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前還存留的那些文化中,畢竟還是有些糟粕的,只有從根上正確恢復了優秀傳統文化,並且開枝散葉深入到民心,民眾當中的這些文化細胞才能夠正常地發展。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復舊,照抄照搬,因為我們畢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像老子所說的“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要以今天的大道之理,來把握今天的所有治理,才可能產生正確的方法,使文化基因細胞的DNA完整而正確,健康地生長與發展。

一百多年前,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在遊歷了中國、印度和日本這三個亞洲大國以後,認定在這三個國家當中,中國必將勝出,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奪中國的“內在本質”。卡耐基的觀點是十分中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國崛起的原動力,我們應當堅定地建立這一民族文化自信,走進自己傳統道德根文化的寶庫中汲取智慧,開創中華民族新的輝煌時代。

(中國德慧智研究中心 作者:熊春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