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1

“據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他創造了媽媽。”

這是韓劇《請回答1988》裡一句感人肺腑的臺詞。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可是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一些媽媽能夠像神一樣無處不在。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就是這種“神一般的存在”。

71歲的朱媽媽,因為兒子給她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所以悲從中來,覺得兒子做飯這麼好吃,是已經淪落到要自己下廚房給逼的,所以她千里迢迢從老家來到北京,照顧兒子的起居。

朱媽媽對兒子,那真的是360度無死角的好。

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四點起來熬梨汁,為是的讓兒子喝下去之後不上火。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兒子家的冰箱永遠要填滿,排骨是焯過水的,肉絲是按一次一份的量切好的。

哪怕是拍戲進組,朱媽媽都要揹著電磁爐,上到五星級賓館,下到農民房,也得生火做飯為兒子料理三餐。

家裡永遠一塵不染,廚房永遠沒有油煙……

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在“用整個生命去愛兒子”。

可是這樣的結果呢?

換來的是兒子39歲還無法結婚,事業停滯,即便在節目鏡頭前,也無法掩飾內心的孤獨。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2

媽媽不僅像神一般存在,也像神一般無法反抗。

朱雨辰的姐姐在8年前的一個節目中,說起他們的媽媽時,是一邊心疼老媽媽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又一邊心疼弟弟工作壓力巨大,回到家還要面對媽媽無止盡的“你要吃什麼,你要怎麼樣?”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看著自己身邊最愛的人受苦,而又無能為力的挫敗感也將她擊倒,所以到現在她仍沒有信心步入婚姻,成為朱媽媽口中有著“婚姻恐懼症”的女兒。

精神分析的一種說法是,孩子想從對媽媽的共生走向獨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弒母。

即,要拿出不管媽媽多偉大,媽媽多痛苦,媽媽多需要他,他都要離開媽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的勇氣。

如果媽媽因此表現得痛苦、想死,也隨她去。

當然,讓孩子與媽媽正面發生這樣慘烈地脫離,很難。

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又讓我們不能反抗父母,所以很多家庭就變成朱雨辰家這樣,媽媽沒有任何邊界地干涉孩子的生活。

大到他的每一段戀情,朱媽媽都要干擾,小到每天吃什麼喝什麼,朱媽媽都要安排好。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這種密不透風的照顧,不僅媽媽自己很累很無奈,孩子更是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朱雨辰參加節目時也不止一次地表示過,媽媽對他的這種愛,讓他很有壓力。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3

在朱雨辰和媽媽這種互相糾纏的關係中,我們幾乎感覺不到朱爸爸的存在。

可是在正常健康家庭關係裡,夫妻關係是要高於親子關係的,也會對孩子的獨立和自由,給予滿懷喜悅的祝福。

也就是說,正常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媽媽沒有那麼多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她需要關注自己和配偶的關係,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經營自己的朋友圈。

一個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媽媽,她孩子的人生幸福指數也不會太差。

所以,無論是你現在是孩子還是已經為人父母,在發展任何一段關係的時候,都請以自己感覺為中心,表達真實的自我,別太在這個關係中委屈自己,否則最後會發現,這最不值得。

4

父母疼愛孩子天經地義,而且怎麼寵溺都不過分。

但前提是在孩子一歲之前。

孩子一歲之後,就需要幫他們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在這個家裡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些人,他們也同樣重要。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在孩子三歲之後,進入幼兒園,邁入小社會,就需要建立起規則意識,學會與人相處。

所以,即便是父母愛孩子,也需要有個度,給的愛太多,對於孩子不是愛,反倒是害。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但沒必要一直“無處不在”

如果你已經成年,感覺自己父母還在實施這種密不透風的呵護模式,那麼就要盡力擺脫父母的控制。

比如,去別的城市學習或工作,即便是最終並不留在那裡,也可以幫助自己順利完成和父母的分離,走向獨立。

如果你是一個愛孩子的媽媽,請一定要記住

——媽媽幸福了,孩子就得救了。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眾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 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