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沙湾区健康扶贫 激发蓬勃内生动力

人民网成都7月19日电 “贫穷、疾病不可怕,怕的是当懒汉坐等脱贫!”7月16日清晨,在氤氲婆娑的岚坝村,见到76岁的袁加才大爷时,精神矍铄的他正撸起袖子在菜园里忙活,完全不像一个曾经因患白内障双目失明致贫的老人。儿媳毛秀珍夸他如今是“家里的主劳力,下田栽秧,上山锄地,比年轻人还经得住折腾哩!”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疾病拖累家庭,健康连着小康。一坝二丘七分山的沙湾区,59%的山区群众因病致贫。怎样让这些特殊贫困人群迈出脱贫的第一步?据区卫计局局长杨艳介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的回答是“治贫先治疾病,扶贫先扶健康”,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组成14支“脱贫攻坚医疗服务队”,分别深入13个乡镇的贫困户家中,开展巡回医疗、扶贫义诊、送医送药。新建“家庭病床”58张、白内障复明98人、办理“特殊门诊”1197例,16家卫生院分别与因病致贫的4184人签订了上门服务的“家庭医生”协议。全区因病致贫人口中,已经脱贫1192户3556人,占因病致贫人口总数的85%。与此同时,县域内住院自付费用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今年6月底,福禄镇、太平镇两家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袁加才是沙湾区福禄镇岚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曾是远近闻名的巧木匠,做得一手精细的木工活,吊墨走线不差分毫。农闲时十里八乡的人都请他去做门窗、打家具,儿子外出务工赚钱,家里新修了小楼房,“眼看快要奔小康了,谁知两眼一抹黑”,吊墨走线的双眼被白内障折磨失明,老伴朱桂枝又身患严重的间歇性癫痫病,孙儿、孙女在校读书,儿子儿媳从此不敢出门务工,原本殷实的家庭因病掉进了“冰窟窿”。

“满以为这辈子要闭着眼进棺材了,党和政府竟然还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袁大爷动情地说,自己先后两次被送到医院免费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双眼视力恢复到了0.8和1.0。谁知去年收获生姜时,肾结石病又患了,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急忙送他到医院免费做了“体外碎石手术”。老人感慨道,前后三次手术,政府花在他身上的钱就是一万多元,“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贫穷、疾病都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精气神,怕的是当懒汉坐等脱贫!”

康复后的老人和儿媳妇在家种植了5亩多水稻和2亩多玉米,家里饲养了2只母猪和21只小猪。袁大爷盘算着春节前,留下2只杀年猪,19只至少能换回2万多元钱。重新走出家门的儿子袁邦伦,在乐山建筑工地打工,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常年奔波在健康扶贫第一线的卫生院院长何容介绍,袁大爷双眼复明,受益于沙湾区量身定制的健康扶贫工程,今年福禄镇卫生院已经通过“特殊门诊”和“家庭医生”、“家庭病床”这个绿色通道,帮助740个像袁大爷这样的贫困患者康复脱贫。

一个病人就能拖垮一个家庭。如何让照顾家庭失能人员而被长期“捆绑”的劳动力得以释放?面对这道棘手的考题,太平镇党委书记杨军的答案是“用心、用情、用政策,就没有翻不过的五高山”。太平镇严格实行对贫困户患者的“十免”“四补助”惠民政策,该免的一份不收,该补的一分不歉,对建档立卡的332户792人,镇村医生组成脱贫攻坚医疗队,开展“一对一”送医送药服务。今年因病致贫的193户459人,已脱贫172户408人,占患病人数的89%。被群众誉为“开心果”的稻麦村村医王瑞香,是村里120多个“重点患者”喜欢的家庭医生,无论春夏秋冬,经常是一个电话背起药箱就上路,帮助贫困患者测血压、量体温、查血糖,叮嘱用药剂量,指导疾病预防,家住五高山的曹国成夸她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贫困户的娘家人”。

被踏水镇魏槽村贫困户李润兰点赞的“健康守门人”,是村医宋明坤和卫生院长刘萍。李大娘身患严重眼疾,“自己的五根指头都看不清楚”,拖累家庭陷入困境,去年村医宋明坤上山,牵着她走出家门,把她送到医院接受免费治疗,如今康复后,把家庭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腾出儿子儿媳在昆明务工。老伴黄世发身患严重肺病,成了镇卫生院的常客。大爷差不多每月就要来免费住一次院,刘萍安排院里的主治医生、家庭医生、主管护士组成团队为他治疗,让老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医生护士一声声“大爷大爷”地叫着,大爷一声声“闺女闺女”地呼着,刘萍说,那情景真让人心醉。( 宋豪新 杨长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