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美麗蝶變

转型升级 美丽蝶变

转型升级 美丽蝶变

△昔日的廢棄農場變成“旅遊+工業”特色項目,實現了“騰籠換鳥”。圖為嘉善巧克力小鎮。

發展緊扣高質量

步入新世紀的浙江,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刻”。

浙江經濟這趟高速行駛了20多年的列車,在2000年前後,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伴隨速度放緩的,是缺地、缺電、缺水的“麻煩”——要素瓶頸讓發展難以為繼的警告正逼近嚴峻的現實。

歷史的鼓音,總是在時代轉進的關鍵節點擂響——

何去何從?針對這些亟待破解的經濟難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率先提出很多讓全省上下耳目一新的理念,親自作出一系列推動浙江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將浙江經濟發展提升到一個新境界。

破解資源要素瓶頸之困——“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對於浙企對外投資,當時有所謂“去浙江化”的議論,擔心資本外流、企業外遷。對此,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在高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的戰略選擇。”由此,浙江民營企業打開新天地。

破解產業結構調整之難——“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低散亂”長期制約浙江經濟轉型,如何處理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培育的關係?習近平同志提出:浙江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15年來,“兩隻鳥”論有力指導浙江經濟重塑產業結構,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破解發展動力不足之憂——狠抓科技“第一生產力”。2006年3月浙江召開自主創新大會,在全國率先作出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省份的戰略部署。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如今,浙江科技創新實力居全國“第一方陣”。

在浙江發展的關鍵時刻,這一系列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引領浙江經濟不斷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破除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提出“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論斷,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

回望來路,我們清晰地看到,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許多重要論述,不僅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而且也具有豐富的實踐支撐。

腳步丈量著大地和時光,一程又一程——

步入新時代,浙江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持之以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出了許多創新舉措——在工業領域推出“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了新動能培育發展;在項目領域推出“標準地”改革,土地等要素優化配置;在生態建設領域推出了主要汙染物排放財政收費等制度,優化配置環境容量……

涓涓溪流,匯聚成海掀波濤。這一系列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浙江資源要素“合理配、優質配、合法配、高效配”的局面正在形成,浙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通道已經打開。

擁抱高質量,浙江立潮頭!

鳳凰涅槃 “浙”裡俊鳥初長成

十多年前,在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習近平同志從浙江實際出發,為經濟轉型升級開出了一劑良方——“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十多年來,浙江堅定不移地踐行“兩隻鳥”理念,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闊步前行。

在浙江大地,“騰籠換鳥”是怎樣發生的?“金鳳凰”如何涅槃而生?其中的故事不勝枚舉。這裡要講的是一家企業、一個園區和一個縣的故事,從中可以管中窺豹。

一家企業的蝶變

“黑金剛”成“綠巨人”

在溫州市中心城區,一個相當於7個標準足球場大的亞洲最大半地埋式汙水處理廠日前投用。今年2月8日,杭鋼環保集團承建的這個汙水處理廠一期10萬噸正式通水,比規劃時間提前近5個月。目前,杭鋼環保集團已有6個綠色項目落地實施。

2015年底,運轉了整整一甲子的杭鋼半山鋼鐵基地關停,化解400萬噸鋼鐵年產能,被國家有關部門稱作“城市鋼廠去產能的樣板”。

關停決心有多大,騰換速度就有多快。關停半山鋼鐵基地9個多月後,這個浙江黑色金屬冶煉行業的龍頭老大,就亮出了新產業——由杭鋼組建的浙江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於2016年10月10日成立。

早在2000年,杭鋼就成立了浙江富春紫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省內最早從事環保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杭鋼就明確環保產業是推進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這個圍繞治水、治氣、治土的環保企業,憑藉汙水處理、控煙氣、清淤土、治渣土等核心技術,正打造浙江經營規模最大、競爭力最強、經濟效益最好、品牌價值最高的國際性綜合節能環保服務商。

2017年11月8日,杭鋼集團與擁有汙泥脫水新技術的美國Viroment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爭取在浙江省建設第一個汙泥脫水示範項目。汙泥脫水示範項目目前已在浙江三門富春紫光汙水處理有限公司進行實驗。

從火紅的冶煉之光、黑煙、廢水,到如今主攻綠色節能環保產業,色彩變幻昭示著杭鋼正迎來綠色發展新生機。截至今年5月底,杭鋼集團節能環保產業營業收入12億元,同比增加17%;利潤2428萬元,同比增加37%。

一個園區的生長

二次開發煥新生

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3/5的紡織印染產業,一直是柯橋的傳統優勢產業。其產能約佔全國的1/3、全省的1/2。隨著去產能的推進和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傳統優勢”成了“心腹之患”。“騰籠換鳥”成為柯橋紡織印染產業轉型的不二選擇。

近年來,柯橋區通過印染集聚升級工程、印染“亮劍”行動和“低散亂”行業整治,按照印染產業“集聚區、提升區、退出區”重新佈局規劃,推動印染行業集聚整合。

目前,紹興印染集聚區內第三批17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提升區內的50家企業已全部完成階段性整治提升;退出區的印染企業已於去年農曆年前關停退出。全區印染企業數量由原來的200多家整合提升至100家左右,產量從每年200億米削減到160億米。

利用騰出的可再開發利用低效土地和廠房等資源,柯橋做好二次開發文章,突出補鏈強鏈,鼓勵紡織印染企業向上下游延伸,進一步拉長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

上游主要向化纖、聚酯、PTA和紡織機械等行業延伸:天聖控股投資30億元新上天聖高端功能性面料產業園項目,目前憑藉年產90萬噸差別化纖維的生產能力成為國內化纖行業龍頭企業;榮盛控股投資20億元準備新上薄膜差異化特種生產線項目;越劍機械製造投資12億元準備新上智能紡機生產項目……

下游主要向服裝、家紡等領域拓展。浙江中絨實業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億元,新上中絨高端羊絨製品特色產業園項目。

在支持企業自主二次開發過程中,柯橋區重點做好人才招引工作,為紡織印染產業改造提升提供智力支撐。目前,全區共引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8名,省“千人計劃”人才28名,集聚各類人才4500名。

2017年,全區傳統產業技改投資增速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分別提高13.6%、1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1和2.8個百分點。

一個縣域的轉型

產業迭代出“俊鳥”

初夏的6月,長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吉利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施工現場,數十臺推土機隆隆作響,平整土地進程緊鑼密鼓。

吉利新能源整車項目是年初落戶長興的一隻“金鳳凰”,總投資326億元。

“這幾年,長興瞄準新能源等主導產業,通過‘騰籠換鳥’,一方面倒逼既有產業提升層次,另一方面也為更高層次產業騰出發展空間。”長興縣常務副縣長樓秋紅告訴記者。

“騰籠換鳥”,首先要選準“俊鳥”。近年來,長興從自身產業基礎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出發,將新能源產業作為首要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電池為核心,涵蓋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裝備、新型能源材料、儲能與能源互聯網領域的新能源產業鏈。

本世紀初,長興縣鉛蓄電池產業爆發式增長,2004年企業數量已高達175家,鉛蓄電池產業發展初期的粗放模式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環境汙染問題,長興人“談鉛色變”……

“當時,鉛蓄電池產業是長興支柱產業之一,砍掉無異於斷腕,不砍將導致環境越來越差。兩難之間,長興選擇了長遠。”樓秋紅說。

2005年開始,長興開展專項整治,企業關停淘汰一批、搬遷入園一批、原地提升一批。鉛蓄電池企業從175家最終減少到16家,後來全部集中搬遷到新能源高新園區。

整治提升實現了“騰籠”,大批不達標企業被淘汰,同時也培育出以天能、超威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實現了從鉛蓄電池生產向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

“長興積極推進和扶持新能源產業重點項目,同時深化產業鏈招商,吸引新能源企業落地,逐漸形成了新能源產業集群。”長興縣經信委副主任潘桂英說。

去年10月,長興迄今為止最大的產業園區——綠色智能製造產業園在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開工,這個總規劃面積達到9000多畝的產業園,旨在引進新能源汽車製造、新能源電池等項目,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平臺。

據統計,2017年,長興新能源產業60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305.5億元,同比增長15.8%,佔全縣工業比重已達23.4%。

特色小鎮 轉型升級新平臺

一個個特色小鎮,正如竹筍破土,成為浙江的風景,吸引了全國的關注。

2015年,浙江規劃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遊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目前已形成“首批2個省級特色小鎮、三批106個省級創建小鎮、兩批64個省級培育小鎮”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格局。浙江特色小鎮,正以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獨特氣質,成為實現創新創業者夢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新平臺。

地理信息小鎮

“聚”出新天地

位於湖州德清的地理信息小鎮,眼下正忙著籌備今年11月要在小鎮舉行的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這是聯合國主辦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內容最豐富的地理信息大會。

以打造國際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區為目標,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從2015年全面啟動建設。目前已聚集了浙江國遙、千尋位置、中測新圖、中科微電子等170餘家國內頂尖的地理信息企業,逐步形成了一條涵蓋芯片研發、裝備製造、數據生產、產品開發、軟件研製和信息服務的完整地理信息產業鏈,研發出超長航時無人機、新能源車輛信息平臺等一批德清“智造”的尖端地理信息產品。

行業頂尖項目和人才紛至沓來。山西人王志軍正是小鎮的入駐者之一。2016年,他帶著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項目和年輕的創業團隊,毅然把業務從北京搬到了地理信息小鎮,創建了浙江德清航天中維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為測繪、國土資源、林業、智慧城市、氣象等行業領域提供全面的空間信息服務解決方案。

王志軍說,他看中的除了德清“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更重要的是小鎮裡日趨完善的產業鏈,為產業延伸及創新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在軟環境建設上,小鎮舉措不斷:與社會資本合作,引來專業投融資機構,助推創新成果轉化;為入駐企業提供創業輔導、行業科創、雲上政務、技術攻堅、市場開拓等多項服務;與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建立就業實踐基地,為小鎮上的企業定向培養地信人才;為留住人才,小鎮專門建了2000套人才公寓,引進了諾富特酒店、機器人餐廳、咖啡吧等商業配套……

初見成效的產業集聚,讓德清距離打造國家級地理信息產業園的目標更近一步。2017年,小鎮完成投資9.9億元,其中特色產業投資佔比超過86%,營業收入達65.8億元,稅收收入超4.6億元。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融”出高質量

特色小鎮已成為浙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升級、優化生產力、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新載體。不久前,第四屆(2018)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將分論壇開到了倫敦,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受到金融圈廣泛關注。

這個位於錢塘江畔的基金小鎮,僅僅用了3年時間,講述了中國版的“創富故事”。截至今年5月,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累計入駐金融機構2675家,總資產管理規模11200億元,1至5月實現稅收14.75億元,同比增長50%。

作為浙江省首批重點推進的特色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文化底蘊深厚,觀賞遊憩價值較高,構築了“旅遊+金融”休閒旅遊共同體。今年5月,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正式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也是全國首個特色小鎮類的4A級旅遊景區。

記者在小鎮看到,智能煙感、雙路供網實現全覆蓋,國際學校、國際診療中心、人才公寓等相繼建成更讓落戶企業有了歸屬感。“我們去年6月落戶小鎮後,得到小鎮許多‘紅利’。我們獲得了更多人才的關注。”杭州新鷗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潑慶幸自己的選擇。而今,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吸引了研究生及以上高學歷人才1736人,海歸人才400餘人,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人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優秀人才資源已然成為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圍繞“募、投、管、退”產業鏈,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全力打造私募產業“生態圈”。小鎮管委會聯合黨委書記王斌達說:“我們計劃與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等合作,探索私募基金LP份額或產品收益權質押轉讓退出平臺,探索一套較為成熟的基金評估、交易流程和服務體系。”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積極響應浙江省“鳳凰行動”計劃,主導“金融小鎮浙江行”等行動,助力全省動能轉換。小鎮企業投向實體經濟3800億元,投資項目1418個,支持企業上市102家。為更好地助力浙江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基金小鎮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董秘學院,課程內容包括頂層戰略思維重構、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資本運營、併購重組等。

(記者 劉樂平 白麗媛 章卉 夏丹 王世琪 通訊員 張澤民 朱利奇 盛思佳 程昊 樓鍾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