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漢武帝的評價

漢武帝是劉氏子孫裡最膾炙人口的一個君王了,百姓對他的稱讚來自於他的政治業績,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漢武帝確實為百姓謀福利。但要是客觀的來說說對漢武帝的評價,歲對大漢朝有功,但骨子裡卻是個無情之人。

歷史對漢武帝的評價

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對漢武帝身邊的女人來說最合適不過了。她們侍奉在漢武帝的左右看似風格但是一不小心便會落得個不得善終。一代君王,立過四個皇后,這恐怕也是繼漢武帝之後便找不出第二個的。這些女子都是在失去漢武帝的信任與寵愛之後才覺得生無可戀而自尋短見的,古代女子以夫為天,失去了夫君的仰仗自然也就沒有了依靠,不想苟活在這世上便是那個時代女子的思想。但是放在今天來說這確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畢竟離個婚就要死要活的人還是少數的。對漢武帝的另一個評價是此人極其迷信,我們知道劉恆喜愛占卜非常痴迷,但是這個漢武帝卻比他爺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甚至痴心妄想的四處求靈丹妙藥以求長生不老。這樣極端的做法,在歷代君王中倒是非常少見的。

看了上面這些對漢武帝的評價,我們知道在漢朝裡他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在後宮裡他連一個合格的丈夫都稱不上,無德便治國就相當於治標不治本。

漢武帝的父親

漢武帝的父親就是漢景帝劉啟,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的第五個兒子,其生母就是竇漪房。漢景帝劉啟是西漢的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期間最著名的就是平定“七國之亂”。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因為他和父親劉恆的“文景之治”給“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最後是西漢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歷史對漢武帝的評價

劉啟出生在代地,當時父親劉恆還是代王,而母親只是呂雉送去代地的宮人。劉恆為帝時,其原配王氏已經亡故了,生下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死,因此劉恆的兒子中劉啟最大,而且比較賢明被打成推薦成了太子,於是薄太后讓竇漪房成為皇后。劉啟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失手打死過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因此劉濞記恨劉啟。漢文帝去世後,劉啟為漢景帝,先是提拔了晁錯,使其成為三公之一。晁錯告訴劉啟要提別提防吳王劉濞,因為他謀反的野心越來越多,所以建議劉啟進行削藩。因此在公元前154年,七個諸侯國參加了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劉啟先是殺了晁錯以安定民心,但是叛亂並沒有停止,因此劉啟派周亞夫、竇嬰等人最後用了3個月的時候徹底平定。

公元前151年,劉啟廢黜皇后薄皇后,次年立王娡為皇后,其子劉徹為太子。劉啟在位期間是非常節儉的一個皇帝,很少興建宮殿樓閣,因此國庫從他父親劉恆開始到他這邊已經非常的富足了,但是公元前141年,劉啟生了重病自知不久於人世,因此病重給劉徹舉行了成年典禮,不久死於未央宮,年48歲。

漢武帝的過

漢武帝一生功績過人,但是沒有誰是聖人,即使是漢武帝這樣英明神武的大帝也會犯錯,也有著不少的過失。

現在對於漢武帝最大的詬病就是他窮兵黷武的打仗,漢武帝在位這麼多年,長達40多年的戰爭生涯對於老百姓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這樣勞民傷財的行為也受到了不少史學家的諷刺,比如班固在史書中盛讚了漢武帝的文治,但是對於漢武帝最重要的武功確實隻字不提,可見他們對於漢武帝這樣搞的國內動盪的征戰也是有著一定的意見。而且漢武帝后來在用人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失誤,他重用李廣利,還為了取得大宛馬,攻打大宛,導致名不聊生傷亡慘重,後來李廣利更是因為兵敗投降了匈奴。

而且漢武帝雖說推行儒家學說,但是其實法治非常嚴苛,經常任用酷吏打擊那些豪強貴族,雖然因此打擊了不少的不法分子,但是也對於很多的普通貧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加上常年的征戰讓很多地方的民眾都生活困苦,淪落成為了盜賊。曾經有人勸告漢武帝不要這麼嚴苛,殺人太多會讓人才凋零,但是漢武帝微微一笑認為:“天下的人才是很多的,只是君主不會用罷了”然後依舊我行我素的實施這樣嚴酷的刑法。

而且漢武帝晚年的時候沉迷於迷信思想之中,屢次被那些方士給欺騙,但是依舊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以至於釀成了巫蠱之禍的慘劇,導致無數人受到牽連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