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改造治理后的水城河,处处是风景。每天,市民吴成仙都会来到河两岸,或散步或坐在椅子上与朋友聊天,这成为她一年多来生活主要部分。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如今,像吴成仙一样,许多人在水城河两岸散步休闲、游玩赏景、锻炼身体……水城河已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水城河是六盘水中心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地面河,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是地下水、雨水及部分城市污水的泄流通道,滋养着一代代六盘水人。

然而多年前,“母亲河”风光不再:河水发黑发臭、河道淤积堵塞、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甚至在一定时期内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作为六盘水市“十件民生实事”建设项目之一的水城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防洪、治污、截污等工程的实施,昔日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

重建更要重管。2017年6月,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该市建市以来的首部地方法规—— 《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历经沧桑的水城河,终于有了白纸黑字的“护身符”。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条例》规定,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道巡查,组织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滨河绿地范围内进行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条例》的出台,不仅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还对市民的一些行为进行了约束。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对此,当地环保部门市环保局定期开展水城河水质监测,重点对水城沿线的水钢、德坞污水处理厂、小屯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采取在线监控和监督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适时掌控排水水质。

“《条例》的颁布实施,理顺了水城河保护管理体制,细化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六盘水市环保局副局长黄河说,2017年,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168余人次,检查水城河沿岸工业企业864余家次,共罚款339.6428万元。

而为满足水城河河道内水源富足、水流清澈及观感秀丽等需求,六盘水市水投公司则采取中水补水、新建截污沟、污泥清理等措施进行处理。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今年来,我们启动了中水回用泵,每日补水3万立方米,确保了水城河河水的流动性。” 六盘水市水利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光鹏说,通过河底清淤、生态补水,以及景观坝调节水位等综合措施,使得水城河水体变清。

作为城市的“美容师”,六盘水市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水城河河面及两岸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滨河绿地的保护与管理。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1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水城河日常巡查制度、保洁制度、督查制度,安排保洁员30余人,清理水草、青苔、漂浮物等500余吨,补种草坪2000余平方米,整治河岸两侧流动摊点1000多起……”六盘水市城管局副局长孔涛说。

如今,贴上“护身符”的水城河变得水清岸绿,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留心的市民发现,一些地方还有“黑水”冒出,侵害着水城河的水质。

「今贵州」贴上“护身符”一年 六盘水这条“母亲河”水清岸绿

对此,六盘水相关部门将持续推进水城河干流及各支流截污管渠的查缺补漏,沿岸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同时,加快推进水城河沿岸引清入河工程实施进度,把原来与生活污水混排的地下水等清水引入河道,提高河水生态流量和自净能力,让凉都这座现代时尚之都因水而灵动起来。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定珲

通讯员 谢勇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