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蓝皮书-“默克尔4.0政府”新动向:放弃温和立场 怀疑主义兴起

德国蓝皮书-“默克尔4.0政府”新动向:放弃温和立场 怀疑主义兴起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8)》新书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德国蓝皮书-“默克尔4.0政府”新动向:放弃温和立场 怀疑主义兴起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8)》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夏立 郝靓)7月6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8)》在沪举行新书发布会。蓝皮书聚焦“默克尔4.0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德国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者的观点。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德国发展报告(2018)》进行介绍,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作题为“当前中德、中欧关系新动向”主旨报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主持发布会。

吴志强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德第五轮政府磋商即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预计在这次磋商中,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义框架下,中德关系还会继续向前推进。希望学术研究能够为中德关系走上一条更加科学、合理、智慧的道路,两国未来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作出重要贡献。

  • 德国内政外交呈现新动向

2017年,德国政局跌宕起伏。随着德国另类选择党作为第三大党首次进入联邦议院,德国迎来了6党体制,这也造成新政府组阁过程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德国史上最长的组阁过程之后,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终于在2018年3月14日再次组成大联合政府,新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确立了“欧洲新觉醒、德国新动力、国家新团结”的目标。

2017年,德国经济表现出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失业率降至5.7%。2017年,德国公共财政连续四年实现盈余,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赢得了空间。面对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德国政府提出了加强公共设施和工业基础建设、促进教育与科研、健全竞争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开展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政策,以期对提高经济增长潜力、保证社会公平、维护欧盟团结和稳定国际秩序发挥积极影响。2018年,德国经济表现将主要取决于需求侧,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7%。

2017年,欧洲一体化改革迎来机遇之窗,德法轴心重新启动,法、德、欧盟三支力量为一体化改革注入动力,欧盟有望在安全与防务、欧元区改革等主要议题领域取得进展。德美关系方面,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特朗普政府奉行贸易保护政策,承担北约防务的意愿有所下降。随着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在维系国际秩序、捍卫西方自由和民主价值理念的过程中依然是德美双方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中德关系方面,2016年,德国首次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而且中国对德国的年度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德国对中国的投资额。尤其是近两年来,中资企业对德国高科技公司的并购潮引发了德国社会各界的担忧和激烈反应。2017年,德国政府一反过去温和立场,率先收紧了海外直接投资的审核控制。德国国内逐渐出现一股“怀疑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正在推动德国对华外交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 政党体制碎片化程度日益加剧

报告指出,2017年联邦议院选举之后,联邦政府不仅经历了耗时最长的组阁过程,期间还伴随着极其激烈的党内纷争,尤其发生在社民党内部。这表明,德国的政党体制至少在联邦层面未能实现选民决定的组阁形式。德国政党体制碎片化程度日益加剧,未来极有可能导致复杂又漫长的组阁谈判。

有鉴于此,新组建的联合政府把国内政策重心放在民生问题上,重点解决国内社会分化,力求重塑德国社会的团结。虽然德国经济实力给了新政府财政上的行动余地,但是新政府能否在未来三年多、国际形势不确定的背景下,保持德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底层民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现实挑战。

与此同时,德国政治精英比以往更加认识到德国在这个日益不可测和不确定世界格局中的责任,鉴于能力极限所在,在美国变得不那么可靠的背景下,德国把重心放在了重振欧盟上。但是,欧盟依然面临着各种内外挑战,例如,在难民问题上的东西分歧,尤其是欧盟与波兰、匈牙利在法治等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在财政问题上的南北分歧。

目前,在德国再次组建大联合政府后,欧盟可以说迎来了改革的“窗口期”,但是留给德国与欧盟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夏季过后,欧盟就会进入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竞选阶段。如果不能在英国脱欧、欧盟改革等议题上尽快取得突破,无异于又会给欧盟内的民粹主义势力提供新的竞选弹药。

  • 经济连续四年稳定回升

报告指出,2017年德国经济保持了连续四年的稳定回升,且回升势头有所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为32672.6亿欧元,同比增长2.23%。2017年,德国经济的持续回升主要得益于建筑业、公共服务、教育与卫生业以及贸易、交通与餐饮旅馆业的超比例增长;德国推进“工业4.0”和数字化进程的生产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有待观察;建筑业持续扩张的势头和量化宽松政策有关,未来势头将有所减缓;公共服务、教育与卫生业的扩张反映了德国政府的政策取向,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能保持高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水平的增长;从贸易、交通与餐饮旅馆业的扩张中可以看出德国经济以及公众对经济信心的恢复,由此可望产生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活力。

“工业4.0”并不是一个封闭、只针对某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需要跨地区、跨国界协同合作的战略。只有在不同国家之间建立起一个长效合作网络,才能保证企业在“工业4.0”生态体系中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而知识以及专业性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可以激发创新灵感,进一步推进各方发展。

近年来,欧盟各国在创新政策上独立、分割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欧盟层面的创新政策日益重要,国家之间在政策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对于这一点,德国早已有了足够的认识,继续加强与不断发展其科研创新政策的欧洲维度,这也符合德国的利益。除了与法国和意大利的双边合作,2017年,德法意三国又将“工业4.0”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0月,三个国家的代表在德国最终敲定了“标准化”部分的路线图。三个国家的合作成果将与欧盟委员会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共同分享。

  • 国内难民问题凸显

报告指出,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德国接收了大量来自叙利亚、伊拉克、非洲等地的难民。其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德国分别接收了89万名、28万名和20万名难民。相对于德国8250万人的总人口数而言,此番接收的难民群体数量相当庞大,使得德国俨然已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移民国家。难民危机对德国的边境控制、紧急收容住所、基础和医疗供给、难民登记过程、避难程序、难民相关的基础设施、人员及其相应的职责、安全和惩罚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为了让这些外来难民尽快融入主流社会,德国政府修改、扩充原有的融入政策和措施,也推出了一些新的方案。

德国政府自2015年起推出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语言课程,帮助不同来源国、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及职业技能水平的难民尽快掌握德语,达到他们所需的语言水平。从课程参与情况、考试通过率等数据可以看出,这些语言课程具有较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难民危机的爆发,大量难民涌入德国,相关课程位置不足、教师短缺等成为德国政府在制定难民融入政策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语言是难民融入的关键基础,掌握了德语,难民才有可能成功融入劳动力市场或接受所需的教育和培训。2016年起,德国政府为仍处于避难程序审理中的难民(安全来源国难民除外)提供了10万个福利性质的工作机会,允许难民低门槛进入德国劳动力市场并积累工作经历。但是,在打通融入课程与职业学校或大学方面仍显示出不足。此外,德国自称是一个融入国家,然而许多现实的讨论依然显示出,与此相关的社会意识转变还没有完成。因此,如何加速德国本土的接纳文化发展和意识转变,成为难民融入德国社会的制约条件,因为只有接纳文化得到发展和意识得到转变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社会和谐发展。

  • 中国在德国非金融直接投资大幅增长

报告指出,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长,2011年迈上第一个台阶,2011~2015年,年度投资额稳定在10亿~20亿欧元。2016年,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出现井喷式增长。当年,有56家德国企业被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并购,比2015年增加了19家,投资额竟高达110亿欧元。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占中国在欧洲投资额的31%。年度中国对德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额。

截至目前,82%的中国在德国直接投资以并购实现,这种形式使中国企业得以迅速进入市场或获得专有技术、品牌和其他资产。但德国也是中国企业进行绿地投资的主要对象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2016年外商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共有1944个绿地投资项目落户德国,超过40%的投资项目来自欧盟国家。中国在德国绿地投资项目(不含并购)达281个,同比增长48%。在欧盟以外的国家中,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居第一位,连续三年成为在德国投资项目最多的外资来源地。

报告指出,中国投资预计将创造至少3900个工作岗位。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领域为商业服务与金融服务(达27%),其次为机械制造与设备(11%)、电子与半导体行业(10%)和汽车行业(10%)。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研发、金融和其他高附加值服务方面的绿地投资不断增加,形成新的趋势。

近年来,中德两国经贸发展迅速,而且相互间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又一次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达到1866亿欧元。从1975年至2014年,法国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5年美国取代法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则是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欧贸易的1/3来自中德贸易。

编发:冯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