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爲什麼被稱爲是「唐朝名將」?

聊聊關於歷史上那些事


李嗣業是唐朝開元年間將領,身材高大、力大超群,善使陌刀,被稱為唐朝最著名的陌刀將。其一生戰功彪炳,邊軍時期先後打敗十姓蘇祿、小勃律國、石國、大食國等國,安史之亂中又多次擊敗叛軍,收復兩京及河南、河東兩道郡縣,被敵軍稱為“神通大將”。憑藉其功勞,自然當得起唐朝名將這個稱呼。

西北任職,威震西域

李嗣業原是京兆高陵人(今陝西三原),唐朝開元年間開始跟隨安西都護來曜征伐十姓蘇祿,因作戰勇猛,打仗總是身先士卒,積累戰功受封昭武校尉。

天寶初年(742年),長柄兩刃重型兵器“陌刀”開始逐漸在軍中盛行,身材高大、力氣過人的李嗣業特別擅長使用陌刀。由於其每次作戰必定擔任先鋒,所向披靡,因而被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馬靈察)賞識,經常隨之一同出征。李嗣業也因功升至中郎將。

天寶六年(747年),高仙芝奉命率軍攻打小勃律國,李嗣業擔任左陌刀將。此戰吐蕃軍摔下山崖摔死、落入水中溺死者十之八九,唐軍抓獲小勃律國國王、吐蕃公主等人,小勃律國、拂林、大食國等七十二國歸順唐朝。李嗣業也因功升至右威衛將軍。

天寶十年(751年),李嗣業跟隨高仙芝討伐石國和突騎施,以跳蕩先鋒加封特進官,兼任本官。高仙芝由於孤軍深入,遭遇大敗,李嗣業拼死護衛殺敵甚眾,使得高仙芝得以生還,戰後高仙芝向朝廷奏報李嗣業功績,李嗣業被封為右金吾大將軍。此戰唐軍雖敗,但李嗣業卻因作戰勇猛揚名西域,被敵軍稱為“神通大將”。

平亂安國,收復失地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長安、洛陽兩京陷落。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稱帝,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

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李亨徵調各地軍隊勤王,李嗣業率領五千安西精銳到達鳳翔拜見唐肅宗,李亨極為高興,對李嗣業言道,“有你統兵,勝過數萬軍隊。”於是下詔命李嗣業和郭子儀、僕固懷恩配合行動。在平叛戰鬥中,李嗣業經常擔任先鋒,每戰必勝、所向披靡,因功升任四鎮、伊西、北庭行軍兵馬使。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李嗣業跟隨廣平王李豫前往收復長安,由李嗣業率領前軍,郭子儀率領中軍,王思禮率領後軍。在長安以西,唐軍與十萬叛軍遭遇。李嗣業袒露上身、手持長刀,率兩千步軍率先衝入敵陣,打亂敵軍佈置。此戰,叛軍全面潰敗,被斬首者多達六萬,唐軍趁勢收復長安。此後,唐軍乘勝進兵,再次擊敗叛軍,唐軍順勢收復東都洛陽。

同年十一月,李嗣業與張鎬、魯炅、來瑱、吳王李祗、李奐等率軍先後攻打收復河南、河東道各郡縣,李嗣業因功加任開府儀同三司,兼任衛尉卿,封爵虢國公,食邑兩百戶。

討伐叛軍,不幸戰死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李嗣業屯兵河內,北庭兵馬使王惟良陰謀叛亂,李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伐並殺死王惟良。叛軍首領安慶緒得知李嗣業駐守在河內後,於同年四月,和部將蔡希德、崔乾率領步兵、騎兵二萬,渡過沁水來攻打河內,被李嗣業擊敗。同年六月,李嗣業兼任懷州刺史,充任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同年九月,李嗣業奉命與郭子儀、魯炅等率兵二十萬討伐安慶緒,大敗安慶緒軍,攻克衛州。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李嗣業和郭子儀等圍攻相州,但由於軍隊疲勞,各軍攻勢一度受阻,只有李嗣業率軍奮勇拼殺,立功最多。但在攻打鄴城時,李嗣業被流箭所傷。

正月二十八日,在軍中修養,傷勢已然好轉的李嗣業突然聽見發令的鐘鼓聲,知道是在和叛軍作戰,因而掙扎起身,致使傷口崩裂,流血而死。

“方愈,忽聞金鼓聲,知與賊戰,大呼,創潰,血流數升卒。”(《新唐書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唐肅宗得知李嗣業戰死的消息後甚是惋惜,下詔表彰其生前功績,賜諡號忠勇,追封武威郡王,並派靈車護送其遺體回任所。下葬當天,唐肅宗派宦官前往弔唁。


香茗史館


唐至德元年,一支約五千人的隊伍正疾馳在通往關中的官道上,他們軍容莊整,長刀巨斧,硬弩強弓一應俱全,所過郡縣卻無犯秋毫,渾然未覺。領軍之人便是時任驃騎大將軍的李嗣業。看到眾軍能謹守歃血誓約,內心的沉重略得輕釋,因為他很清楚安史叛軍的實力:史思明才兼文武,將兵之能甚至在老上司高仙芝之上,而阿史那從禮、崔乾佑等當世驍將統領的八千曳落河軍能一口吞掉哥舒翰的十萬潼關守軍,其戰力之強,即便是未遭怛羅斯之歿的老安西軍也未必能敵。這還未算安祿山麾下那三四千每日在刀口下討活的將領和十多萬久戰之兵!若眼下這支隊伍不能有鐵一般軍紀,血一般赤誠,只能是送上門的豬羊,還談何平叛!



當肅宗見到李嗣業這支兵馬,他知道自己渴盼已久的先鋒官到了,鼓勵他說:“今日得卿,賢勝數萬眾,事之濟否,實在卿。”並立馬封嗣業為安西、北庭支度行營節度使,充前軍,從郭子儀、僕固懷恩的十五萬官軍一道平叛。



此時的渭河以北,已盡為郭子儀軍收復,長安,這座唐人心目中最尊崇的都城已儼然門戶洞開,但西距灃水,東臨大川,十餘里軍容不斷的唐軍中誰都不敢說此役就能將它奪回。段秀實,這位在怛羅斯戰役潰退後怒責李嗣業怯戰不仁,反而被他上奏保舉的節度判官,知道拿下先鋒官印的李嗣業在擔心什麼。不錯,這次的敵人熟知我們的作戰模式,但兵驕將狂的對方一定不會據城不出,而王師立長安西北隅,佔俯衝之勢,香積寺,就是他們這些豹豺的葬身之所。



李嗣業的擔心並不是多餘,安守忠、李歸仁的騎兵集團狂飈疾進,勇不可擋,在官軍萬箭齊發之下倒下一批又一批,可絲毫沒能動搖他們的士氣和鬥志。顯然,之前的清渠一仗又讓叛軍信心倍添,嗜血好殺。當前方傳回的慘呼聲漸漸蓋過刀刃相交聲,越來越多前面方陣的兵士不斷往回潰散,久經戰陣的李嗣業意識到最危急的時刻已經來臨,對主帥郭子儀道:“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決戰於陣,萬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則我軍無孑遺矣。”



出了中軍大帳的李嗣業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殺十數人,陣容方駐。見士氣可用,嗣業乃對眾軍言:“國家至始,危矣,請自嗣業始。”前軍將士漸才肅定,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嗣業先登奮命,所向摧靡。



其時,叛軍的一支伏兵正欲在唐營東側重施清渠之戰的夾擊戰法,斥候偵知後,郭子儀令僕固懷恩領四千回紇精騎迅速翦滅,伏兵散眾方與中軍會合,李嗣業率領的兩千多陌刀兵重又逼近,隨著回紇精騎夾攻的到來,叛軍被斬首者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終告大潰,唐軍拿下了最具轉折意義的決定性一役。



小可情知武威郡王李嗣業一生身歷百戰,不可能一一書就,而香積寺一戰則充分展現李嗣業危國家所危,難天下之難的愛國情懷及英雄氣概,更有勇不惜命,一往無前的軍人精神。如若他不能稱之為名將,又當誰人可稱?



史書還有一段話令小可頗為感銘——“嗣業忠毅憂國,不計居產,有宛馬十匹,前後賞賜,皆上於官以助軍雲。”如此大公廢私的忠直良將,唐廷居之,夫復何求!

注:感謝圖片作者!


南海裕郎


李嗣業是史上第一陌刀大將,這一點估計不會有人質疑,因為陌刀之所以揚名,也全靠李嗣業的推廣。《舊唐書》記載:“於時諸軍初用陌刀,鹹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這短短二十幾個字的信息量很大:第一、李嗣業從軍的時候唐軍剛開始裝備陌刀;第二、李嗣業是當時公認的陌刀高手。

李嗣業用陌刀兩建奇功,第一次是徵吐蕃,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田珍為左右陌刀將,這二位面對十萬憑險據守的吐蕃大軍毫無懼色,掄著陌刀一頓猛砍,不但把十萬吐蕃大軍十分之八九打下山崖,弄得澗水不流,還活捉了吐蕃勃律王和一幫吐蕃公主(不知道咋處理了),那一戰之後,吐蕃人給李嗣業起了一個外號,叫“神通大將”。

李嗣業凱旋之後,被唐玄宗李隆基請去喝酒,可能是喝不過李隆基,李嗣業當場喝得大醉跳舞,把個李隆基樂得合不攏嘴一下子賞賜綵緞百匹、五十件金質餐具、還有錢十萬。李隆基還跟李嗣業開玩笑:“這些東西可以幫你醒酒(為解酲具)。”

李嗣業第二次陌刀建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嗣業先登奮命,所向摧靡”。

很多人以為李嗣業最拿手的兵器就是陌刀,所以才被稱為“史上第一陌刀大將”,但是李嗣業還有一樣獨門兵器,這位身長七尺(兩米一)的壯漢(唐尺比宋尺長,約三十釐米。 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尺26支,長度從29.4到31.7釐米,平均29.75釐米,1976年西安郭家灘78號唐墓出土唐尺30.09釐米) 更多的時候用的獨門兵器是一根大棒子,只是不知道是霹靂火秦明的狼牙棒還是牛魔王的混鐵棍。

史書記載,李嗣業在征討安祿山的時候,“每持大棒衝擊,賊眾披靡,所向無敵”。因為大棒子耍得太好,讓唐肅宗李亨刮目相看:“我有一個李嗣業,就等於增添了數萬人馬!”

其實在李嗣業見李亨之前,就已經用大棒子救過高仙芝一命。那是在高仙芝轉進的途中,回紇潰兵和駱駝馬匹車輛造成了交通擁堵,高仙芝的大軍動彈不得,於是“嗣業持大棒前驅擊之,人馬應手俱斃。胡等遁,路開,仙芝獲免。”

這樣看來,李嗣業掄起大棒子來,一點也不比陌刀差。現在細翻史料,發現李嗣業簡直就是一個武術大家,他不但大棒子和陌刀一掄所向無敵,手下人也不僅僅是陌刀一種利器,他們還裝備著類似演義中程咬金的宣花斧,當然,當時的名字叫“長柯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