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有催人泪下的故事

古话说:“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也就是说,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 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生命的本质,所以说出善良的话来。

曹操也有催人泪下的故事

人到生命的尽头,一切的争斗,一切的算计,一切的荣耀。 一切的耻辱都已成为过去,现世渐渐退隐而恍若彼岸,与自己渺然无缘。一种痛惜,一种对于生命的亲切留恋油然而生。

公元220年,叱咤风云,争斗一世的曹操,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或许是对自己的生命终结早有预感,曹操陆陆续续对自己后事做了安排。这时的曹操对自己奋斗了一生的军国大事并没有什么交代,而让曹操念念不忘,牵肠挂肚的都是一些家庭琐事。有两件事情,催人泪下。

曹操也有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生征战,杀人无数的曹操,临终前,最爱念叨的是一件事:

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魏略》)

躺在病榻上,重病缠身的曹操,自感时日不多了,回顾自己这一生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让自己后悔和遗憾的事。只是有一件事,让曹操最为遗憾:如果死后有灵魂的话,到了天堂就能见到自己最喜欢的大儿子子修了,可是,如果子修问自己:“我妈妈现在在哪呢?”自己又如何回答儿子?

子修是曹操的大儿子曹昂的字。也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三年前(公元197年),宛城之战中,为了救因风流而遭祸的曹操,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骑,结果和大将典韦都战死了。曹昂的生母死的早,由曹操的原配夫人丁夫人一手养大,母子感情很深。史书记载,曹昂死后,丁夫人悲痛欲绝,整日大骂曹操:“你把我儿杀死了,你却根本不思念他!”接着就大声嚎哭,谁也劝不住。曹操生气了,就把丁夫人送回了娘家,让她冷静冷静。

过了几个月,曹操后悔了,去接丁夫人。曹操抚着丁夫人的背,对她说:“跟我一块儿回去吧!”可是,丁夫人只是织布,一句话也不说。曹操只好走出门去。到了门外,曹操又说:难道真的不回去了吗?”还是没有得到应答。曹操说:“看来真是要和我诀别了。”于是和丁夫人离了婚。(也就是休了丁夫人。)并且要求丁家人,让丁夫人改嫁。丁家人害怕,也没敢让丁夫人改嫁。悲愤交加,心情郁闷的丁夫人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曹操很难过,为她在许昌附近买了墓地,安葬了她。这是曹操去世前一年的事。 史书记载:

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遇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曰:“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可见曹操爱子情深,对自己的结发妻子深深的愧疚之情。

病危的曹操,躺在病榻上,还有一个人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他最小的儿子曹干。为此,他专门给曹丕下了一道遗诏:

此儿三岁亡母,五岁丧父,以累汝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孩子,三岁没了母亲,五岁又将没有父亲了,他的将来就有劳你费心了。晋人陆机曾是掌管史料的史官,看到这个遗诏,感慨万千地说:“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之托人。”难过呀!一个曾今把天下都背在身上的人,临终前却不得不把爱子托付给别人。说起来真是让人感伤,但这又确是曹操真情的流露,也最让人感动。因为这个遗诏,曹干的到了曹丕的特别照顾,曹丕临死时,还特别交代了曹睿,曹干也受到魏明帝的照顾,如果曹操地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吧。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千百年来,曹操以白脸的形象,深深根植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可是千百年后,正是曹操“怜子”爱妻的真性情,慢慢让现代人渐渐摘去曹操的“白脸”面具,让他成为一个真切的人,一个具有温情的古代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