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治理的「莆田方案」

編者按:去年以來,莆田市委、市政府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創新社會治理的總體部署,立足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統籌推進綜治、網格中心“兩心合一”建設,以“三實”(機構編制實、組織體系實、功能設施實)保障規範運行、“三化”(系統集成化、調度可視化、指揮扁平化)提供實戰支撐、“網格”實現共享共治為核心,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城鄉綜合執法和服務治理網格化“莆田方案”。各縣區亮點頻現,本報今以大聯版推出,以饗讀者。

创新社会治理的“莆田方案”

2017年11月13日,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中)到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調研。

创新社会治理的“莆田方案”

2018年2月7日,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前右)到涵江區國歡鎮綜治(網格)中心調研指導工作。

近年來,仙遊縣根據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安全生產監管“六化”建設部署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充分依託既有網格資源,創新安全監管模式,多舉措推進“網格+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延伸監管觸角,推動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再上新水平。

堅守“安全線” 織密一張“網”

今年2月7日,仙遊縣公安局大濟派出所、大濟鎮安監站獲悉該鎮鍾峰村某民房內存在無證儲藏煙花爆竹違法行為,迅速開展聯合查處行動。當場沒收非法煙花爆竹460多件,行政拘留違法嫌疑人1人,切實消除了轄區內安全隱患,確保了轄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

這得益於仙遊縣“網格+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去年9月份起,仙遊縣立足實際,直面基層基礎薄弱、安全意識薄弱、監管隊伍力量薄弱等問題,提出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範疇,全力補短板。

创新社会治理的“莆田方案”

群眾向仙遊縣鯉城街道綜治(網格)中心網格員贈送錦旗,對網格員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表示感謝。

為此,該縣成立安全生產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並下發工作實施方案,依託全縣社會治理網格中心平臺資源,探索將全縣23個重點行業中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先行納入網格化管理,織密一張“安全網”。

目前,全縣建成投入使用網格化信息平臺402個,劃分單元網格730個,配備網格管理員551名、平臺信息員43名,同時成立了鎮(街)網格巡邏巡查隊18支,共有隊員448名。

“通過發揮網格管理員的作用,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加強安全意識宣傳,實現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動態監管和前期處理,創新監管模式。”仙遊縣安辦副主任、縣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領導小組組長陳洪勇介紹。

深耕“責任田” 定準一方“格”

該縣建立“職能部門執法檢查+網格隊伍協助排查”的工作模式。同時,網格員依託兩個身份——隱患排查信息員和安全知識宣傳員,定期開展網格內安全隱患排查,及時向網格內排查對象宣傳安全生產相關政策法規、決策部署等預警提醒,向群眾宣傳安全常識及應急防護知識。

今年初,仙遊縣綜治(網格)中心表彰了3個“網格化工作先進單位”、3個“宣傳先進單位”及30名“先進個人”,進一步激發了網格員的工作積極性。

築牢“防火牆” 用活一個“員”

6月28日,在仙遊縣榜頭鎮綜治(網格)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利用網格化專用手機、高清探頭等有關設施,核對上傳來的安全隱患信息。榜頭鎮黨委副書記張傑告訴記者,該鎮投入300多萬元建成全鎮綜治(網格)中心,將全鎮劃分成鎮村二級網格體系(鎮級網格、村級網格,鎮設網格化管理中心、村設網格管理服務站),各個網格員在各自轄區內履行安全生產基本信息錄入、事件處理動態錄入、政策法規宣傳等職責,築牢安全“防火牆”。

目前,該縣網格化平臺共採集相關安全生產信息2.8萬多件,做到了排查更全面、底數更清楚。除出租房屋正處在摸排階段外,其他領域平均結案率高達90%,確保各類安全隱患整改到位。

(本報記者 陳琦 莆田長安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謝晶晶)

一個微信公眾服務號,便能實現互聯互通,市民只要拿起手機點一點,就能隨時隨地反映所關心的問題。人人都是網格員,人人都能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一個“微網格”系統實現線上社會治理網格化,這便是2017年起莆田市荔城區開發運行的“荔城綜治微網格”系統。

“‘荔城綜治微網格’系統,在‘荔城綜治’公眾服務號設置‘微官網’‘群眾之窗’‘便民服務’三大模塊。群眾只要關注‘荔城綜治’ 公眾服務號,就能快捷地享受服務。”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微官網”:即時動態早知道

“我只是鎮海的網格員,有時候想要了解其他鎮街的動態,只需要從這裡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了。對於職能部門業務上有不明瞭的地方,只要點擊該部門的圖標,就能學習到相關的政策法規了。真的比之前方便了許多,工作起來也輕鬆多了,更有幹勁了!”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辦古山村網格員小陳如是說。

如今,群眾只需關注“‘荔城綜治’公眾服務號”一個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實現以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為核心,全區各鎮(街)及區級相關職能部門公眾服務功能全共享,具備導航功能、一鍵互通;點擊互通圈,可以進入6個鎮街及相關科局服務號,不須轉換、資源共享、粉絲共享。

“群眾之窗”:服務群眾零距離

結合實際運用情況,發揮外部群眾的主體作用,“荔城綜治微網格”設置了“群眾之窗”模塊。群眾通過“群眾之窗”可直接向現有的6個鎮街及15個職能部門反映事件問題,區綜治(網格)中心對所有事件情況進行跟蹤及監督,確保提交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回應。

今年5月15日上午,公眾服務號後臺收到一則投訴件:鎮海街道辦霞墩小區內一家便利店存在“三無”產品。4分鐘後,這條投訴件即被轉為受理狀態。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系統後臺關注事件後及時備註信息,鎮海街道辦食藥監所工作人員隨後到該店,對貨架產品進行清查、索證索票,下架“三無”產品,並進行現場教育。食藥監所工作人員配上現場檢查的圖片,並備註信息後上傳到綜治(網格)中心,綜治(網格)中心工作人員再反饋答覆給投訴人。

自去年“荔城綜治微網格”系統運行以來,“群眾之窗”共流轉處置各類事件1612件,提供社情民意400多條,現有關注群眾3萬多人。

“便民服務”:方便快捷受肯定

“荔城綜治微網格”系統還包含導航功能,可以為群眾提供整站導航,引導群眾找到正確的站點受理相關事項,此外可向用戶提供新聞資訊展示,以及可支持視頻資料管理等。而且,系統可根據手機IP定位用戶所在區域自動智能選擇地區,實現對所在地周圍公共設施、金融、出行、就醫等查詢辦理便民服務。

“便民服務功能真好用,想要查個快遞物流,買個優惠券出去吃飯都已經不用打開別的APP了,直接在微信上就能解決這些事……”市民黃先生高興地說。

去年11月13日,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到荔城區綜治(網格)中心調研時,特意瞭解了“綜治微網格”系統運行情況並表示讚賞。莆田市委政法委也多次到該中心調研指導,鼓勵探索創新。

“群眾通過該系統,不僅實現問題實時上報、受理、流轉、處置,還能為社會治理提供信息和建議,打通了政府與群眾聯繫的‘最後一公里’,受到群眾的熱烈響應。”荔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金杉說。

(本報記者 陳琦 莆田長安網記者 劉惠萍)

2016年以來,莆田市城廂區依託區網格化社會治理服務平臺,推行“網格+網調”模式,構建“網調進網格、網格有網調”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體系,使全區的網上大調解體系形成了縱向延伸、橫向覆蓋、縱橫結合、多元協同的多元調解組織網絡和工作機制,有力促進一大批矛盾糾紛得以在線化解。

依託網格站 網調進網格

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一個虛擬空間的會議室,幾個人物鏡頭在“會議室”裡拼成一個宮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通過在線視頻聊天就能調解現實中的矛盾糾紛。這是莆田城廂區委政法委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創“O2O”模式,創造性地將調解工作由網下搬到網上的調解模式。

2014年11月,城廂區委政法委對網調中心進行總結、完善和升級,成立了“城廂區網上大調解中心”。2016年,城廂區先行先試,對網上大調解中心業務進行了新的擴充和完善,依託社會治理服務網格化平臺,建立了網格化矛盾糾紛在線調處銜接指揮平臺。

创新社会治理的“莆田方案”

目前,該區已在120個村(居)建立基礎網格站,劃分282單元小網格,在重點部位、重點路段布建29個大網格站。依託大網格站點,在區、鎮(街)、村(居)三級網格平臺建立29個網絡調解站點,並將“網上大調解中心”原有一套成熟運行模式複製到各網格站當中,做到“網調進網格”,通過網格化解糾紛、網格服務民生,進而又加速推進網上大調解工作進程,編織了全區上下聯動的網上大調解工作網絡。

“網上大調解中心與網格化管理平臺終於實現了對接。”城廂區大調解辦專職副主任陳洄介紹說。

藉助大平臺 網格有網調

在“網上大調解中心”原有平臺建設的基礎上,設立專線與網格化多元調解信息平臺對接,接轉分流處置矛盾糾紛事件。網上調解中心通過項目拓展和延伸,已將網調平臺功能覆蓋至各類民生服務項目,實現“網格有網調”。

今年4月8日,網格員接到群眾林某輝的求助,其稱從2017年1月開始給一家鞋廠供貨購買食堂所需蔬菜肉類等,但從今年4月8日起該廠除不讓其供貨外還欠1萬元貨款沒結清,林某輝希望就此進行法律諮詢。

瞭解情況後,網格員建議其通過網調中心平臺進行諮詢,幫其下載官方視頻並教其操作。網調中心還邀請福建升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為其解答。

2017年以來,“網上大調解中心”共受理各渠道流轉案件1685起,在線辦結成功1595起,調處成功率94.6%。其中,民生服務項目在線諮詢308起,法律法規在線諮詢解答426起,受到各級的肯定。

依靠調解員 糾紛得化解

不久前,住在城廂區霞林街道的小溫在一超市買了瓶啤酒,喝下後發現味道不對,隨即發現啤酒已經過期一週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小溫進行網上維權。

在城廂區網上大調解中心網站,工作人員為小溫安排了調解時間。很快,小溫和專職調解員、區食藥監分局執法人員及超市老闆一起上線調解。最後,在虛擬調解室裡化解了這起糾紛。

這是“網上大調解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分門別類,實行屬地管理與網上指派聯動,實現在線流轉、在線交辦和調處的一個小案例。該區還將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和基層調解資源全部納入網格調解銜接指揮平臺,實現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化解。

截至目前,城廂區通過各級“網格+網調”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4659起,成功調處4375起,調解率達94%,切實有效地提升了矛盾糾紛調處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莆田市涵江區依託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率先在全省開展食品藥品網格化監管工作。通過3年多來的探索實踐,網格化監管模式不斷髮展完善,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和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到涵江檢查時,充分肯定了“網格化食藥監管涵江模式”。

推進食藥入“格” 破解監管難題

2014年底,莆田市涵江區食藥監分局主動向區委、區政府彙報,要求將食藥監管事項納入區網格化管理,得到區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

食藥監部門派專人進駐區網格化中心,負責跟蹤處理執法事項。同時,專門派業務骨幹對全區網格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他們發現問題、採集信息、協助處置等方面技能。

目前,涵江區共設有77個大網格、408個單元小網格,配備394名網格員,為食品安全監管編織了一張“天羅地網”。

強化巡查處置 提升監管效能

依託區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網格員對食品小餐飲、小食雜店、藥店等進行日常巡查,發現無證經營、過期(有害)食品等情況,通過專用的“事事通”手機進行信息採集並上傳區網格化平臺。派駐綜治(網格)中心的食藥監部門人員及時將執法事項分流到相關部門處置,執法效率大大提高。

6月15日,涵江區涵東街道卓坡社區的網格員王芳在入戶時發現,轄區內新開張的“珠姐小鋪”尚未持有有效的《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她當即採集店家的信息,並對店內環境進行拍照,隨後上傳至區網格化平臺;中心派駐人員收到後,立即將事件派轉至區食藥監分局,很快店主便接到了街道食藥監所的督促電話,要求其限期辦證。

“網格員發現的食品違法違規信息500多條,被立案查處100多件,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轄區的食藥違規行為大大減少,市場秩序不斷規範。”涵江區食藥監分局局長王金宏肯定地說。

發動群眾參與 共建共治共享

5月23日早晨,涵江區三江口鎮吳女士在一煎包店買早餐時,發現該店環境髒亂,食材滿地亂放。她立即通過“涵江網格化”微信公眾號“微網格”欄目,上傳圖文投訴舉報。涵江區綜治(網格)中心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後,立即通知三江口鎮食藥監所帶人前去督促整改,並由網格員做後期跟蹤檢查。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食品、藥品安全,涵江區綜治(網格)中心在微信公眾號內開發了“全民隨手拍 ”和“微網格”功能模塊,普通群眾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對發現的應執法事項可自行採集舉報,區中心由專人負責接收和流轉處置,並將處置結果電話通知舉報人,形成了全民共同監管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涵江區食藥監分局對轄區內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飲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建立起經營戶基本信息庫。對於合規的小作坊、小餐飲,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督促、引導辦證;對確實無法達到許可條件的,責令關停。同時,以獎代補鼓勵各類“三小”經營戶參與示範點創建。數據顯示,目前涵江已推動食品小作坊核准取證32家,涵蓋線面、腐竹(豆皮)、米糕、白、豆腐等五類。

2017年7月,涵江區代表莆田市參加全國“雙安雙創”成果展,向全社會推介食品網格化監管的做法和經驗。如今,食品藥品網格化監管的“涵江經驗”更是被寫入《我省“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專項規劃》,在全省範圍內予以推廣。

2017年6月14日,我省召開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視頻會議,莆田市秀嶼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林偉在會上代表秀嶼區作經驗介紹,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一直以來,秀嶼區緊緊依託區、鎮、村(社區)、網格四級網格化平臺,創建“一三五”服務新模式,建起“網格化”管控新機制,加強對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打造“一個基地” 從預防抓起

今年3月27日,共青團廣西區委副書記鄭勝景、共青團廣西區委權益部社聯部部長歐麗華帶領廣西梧州、北海等13個地級市團市委書記、副書記等一行,到莆田市秀嶼區禁毒教育基地參觀調研。

調研組一行對秀嶼區禁毒教育基地和共青團的工作表示高度讚賞,並表示會將秀嶼區在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師生毒品預防教育這一方面的工作模式帶回廣西推廣運用,同時也希望未來兩地在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方面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事業。這是秀嶼區禁毒教育基地又一次受到肯定。

設在莆田二十五中的秀嶼區禁毒教育基地自2017年6月26日建成以來,積極配合莆田市區禁毒辦、教育局的工作,接待社會各界來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禁毒文化。全校師生積極參與禁毒學習,落實基地對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應盡的職責。

2017年 9月2日,省教育廳副巡視員葉楊、調研員修德茂,帶領禁毒督導隊到秀嶼區禁毒教育基地調研時,高度讚揚了禁毒基地的建設成果,肯定了基地在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中做出的貢獻。

堅持“三個定期” 建長效機制

“只有一個教育基地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建立一套長效的實行機制。這時候就需要‘三個定期’,將吸毒人員管控納入區社會治理網格化體系中去。”秀嶼公安分局副局長蔡靖凡如是說。

為此,由秀嶼區禁毒辦、綜治辦牽頭,區綜治(網格)中心督促各基礎網格組織實施,定期開展吸毒人員大排查,定期或不定期對戒毒人員進行尿檢,最大限度地發現新生和隱性吸毒人員,有效防止戒毒人員的復吸。同時,網格員與基層派出所根據對象的具體情況,每月定期走訪吸毒人員及其親屬,做到思想上疏導、精神上鼓勵、生活上照顧,實現不失管、不漏控。

今年6月29日,秀嶼區雲萬村第一網格的網格員對陳某進行定期走訪。“我兒子已經沒碰毒品了,最近在財富廣場上班。我管得嚴,他那些朋友我都不讓他接觸。也幸虧你們好幾次來勸他,讓他在思想上徹底走回了正道。他現在一心就想著上班掙錢呢!”陳某的母親對網格員說道。

為儘快幫助吸毒人員重新迴歸社會,秀嶼區綜治(網格)中心建立起“網格員+包片民警+醫療人員+義工+吸毒人員親屬”五位一體幫教小組,進行定期幫教。其間,採取從業技能培訓、提供就業信息、幫助中低風險類吸毒人員解決就業崗位等,讓他們有事做、生活有保障。

落實“五個強化” 管理更精細

目前,秀嶼區共配備網格警務員35名、網格信息管理員223名、 網格巡邏巡查員288名、網格視頻監控員14名。該區強化網格監管,明確網格員禁毒工作職責,以便及時掌握轄區吸毒人員動態,實現吸毒人員精細化管理。

去年3月19日,秀嶼區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集中管理工作站正式揭牌。工作站面積為150平方米左右,分為辦公室(檔案室)、尿樣採集室、心理諮詢室、禁毒宣傳室四個功能區,並且懸掛統一樣式的標示牌,有規範的吸毒人員管理檔案、齊全完備的辦公設施以及完善的工作制度。這是該區強化社區康復的一個典型舉措。

“目前,工作站已將秀嶼區的戒毒康復人員信息全部錄入管理系統,落實定期排查、定期走訪、定期幫教的工作制度。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執行率達以100%,實現不失管、不漏控,有效防止戒毒人員復吸。”秀嶼區委政法委副書記林志成介紹說。

強化宣傳教育也是該區精細化管理措施之一,針對轄區“兩節”期間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多的特點,在汽車站、碼頭、市場等人員聚集區開設“流動課堂”。同時依託東莊鎮馬廠網格管理服務站的全國媽祖文化交流中心,設立“道德大講堂”和“毒品預防教育長廊”,贏得群眾的點贊。此外,強化服務保障,強化多元共治,也讓吸毒人員精細化管理更加有成效。

“通過創建‘一三五’吸毒人員服務新模式,實現了三個‘有效提升’的效果:一是有效提升社區戒毒(康復)報到率,達100%;二是有效提升吸毒人員戒斷率,達80%以上;三是有效提升吸毒人員管控率,達80%以上。”林志成如是說。

莆田市北岸開發區作為省紀委移風易俗十個聯繫點之一、莆田市唯一的移風易俗工作省級試點單位,自去年全面打響移風易俗攻堅戰以來,通過移風易俗入網格管理,抓導向、定規矩、強宣傳、立新風、嚴問責,著力革除舊弊、弘揚新風,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反響良好。

聚焦頑疾抓導向

“您認為當前農村哪些不良風氣需要改變?”“您認為是否應該由黨委、政府牽頭推動移風易俗?”……2017年9月底,莆田市北岸開發區3個鎮、38個村(社區)都收到了轄區網格員發放的一份特殊調查問卷。問卷的主題,是徵集基層群眾對開展移風易俗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全市唯一的移風易俗工作省級試點單位,北岸開發區沒有先例可循。如何找準突破口?調查結果說了算!該區通過網格員入戶宣傳移風易俗,共向村幹部、村民代表、民營企業家等群體發出調查問卷1609份,收回有效問卷1569份,其中對“高價聘金”的反對意見非常集中。

创新社会治理的“莆田方案”

群眾反映最急切的“高價聘金”,成為北岸開發區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主攻方向。2017年10月,北岸開發區成立移風易俗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並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網格,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在全區啟動以治理“高價聘金”為重點的移風易俗工作,吹響了“攻堅戰”的衝鋒號。

同時根據開發區實際情況和群眾意見,提出了“婚嫁彩禮一般不超過9萬元,特殊情況不超過18萬元,各類宴請最多不超過30桌,每桌總費用不超過2000元,不上高檔菜餚、高價菸酒”等可行性規範標準,為推動開發區移風易俗工作明確了方向、確立了標準。

突出典型樹新風

“我帶頭,抵制高價聘金聘禮,引導婚事簡辦風尚……崇尚文明新風,追求健康生活。”在北岸開發區東埔鎮舉行的“2018·我們不一樣”集體婚禮上,36對新人走上紅地毯,帶頭作出移風易俗的承諾,用實際行動推進婚俗變革。

據東埔鎮黨委書記潘國樹介紹,該鎮在外創業的莆商眾多,在民風民俗上屬於高價聘金的“重災區”。舉行集體婚禮有利於弘揚移風易俗、婚事新辦、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尚,推動文明新風在全鎮蔚然成風。

這是北岸開發區豐富宣傳載體、強化典型引領、通過三級網格營造移風易俗濃厚氛圍的一個縮影。為了提高移風易俗政策的知曉率,該區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一方面利用“美麗北岸”微信公眾號,開設“移風易俗大家說”欄目,讓年輕人、民間媒婆等站在鏡頭前現身說法,並拍攝了《賣女買媳風波》《婚宴風波》等正反面典型案例微電影,經40家媒體轉載,累計點擊閱讀量超210萬人次;另一方面將移風易俗政策用莆田方言錄製成光盤,在全區38個村級廣播每天播放,組織創作移風易俗題材“三句半”、贊句、快板等文藝作品,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播文明新風尚。此外,堅持以村居、學校為重點,組織開展三級網格員移風易俗進家庭、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活動。

聯合管控嚴問責

“我區、鎮兩級共開通5條移風易俗監督投訴電話,並可以通過向身邊的網格員上報,暢通群眾投訴渠道,及時受理群眾反映的移風易俗各類問題。”北岸開發區綜治(網格)中心小林介紹說。

此外,綜治(網格)中心各級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形成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整體合力。如由區、鎮、村書記任本級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各級紀委組織摸底調查、制定方案制度,並對推動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北岸公安分局加強轄區各煙花爆竹銷售點及存儲倉庫安全管理;區安監局出臺煙花爆竹“五限”,嚴格規範煙花爆竹市場秩序管理;區民政局優化窗口服務,通過讓結婚登記的新人簽訂《移風易俗倡議書》、為新人舉行頒證式婚禮,倡導節儉辦婚禮。各鄉鎮村(居)通過修訂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作用,倡導文明婚嫁新風尚。網格員在其中起到帶頭作用。

去年來,該區紀工委聯合區移風易俗辦開展監督檢查10場次,督促整改問題108個,16名幹部因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不力受到責任追究。如今,該區“高價彩禮”歪風日漸式微,鋪張浪費陋習有效遏制,公益慈善新風勃然興起。

今年2月,北岸社會各界鄉賢名人群策群力,在網格員協助下成立北岸開發區媽祖大愛慈善協會,募捐善款近4000萬元,33位社會愛心人士榮獲 “慈善之家”稱號。“賽得利·快樂出發”、“母親健康1+1”、殘疾人“居家託養”等一大批公益服務項目先後展開,在社會上營造出移風易俗、致力公益的良好氛圍。

(本報記者 陳琦 莆田長安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黃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