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旅遊不能缺位

“中國農民豐收節”要辦出特色、辦出品牌、辦出效益,需要市場支撐。旅遊者的參與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充足的市場保障。旅遊者與農民的互動,將是農民豐收節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

过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旅游不能缺位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喜悅的節日,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體現。該節日的設立,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對於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業農村部提倡各地因地制宜辦節日,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我國是農業大國,民族眾多、地域遼闊、農業品類齊全,可以預見未來的農民豐收節將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呈現不同類型的節日形式。可以預見,旅遊有望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大部分地區的豐收節將具有旅遊屬性,成為特色旅遊節慶活動。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舉辦了系列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的節慶活動,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旅遊節慶活動,為此次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未來,旅遊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大眾旅遊時代,休閒觀光成為國民常態化的生活方式。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廣大城市人口迴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位農村風情、體驗鄉村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鄉村休閒旅遊規模逐年擴大,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市場之一。2017年,中國城鎮人口超過8億,國內旅遊人數50億人次,這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的節日,農民是節日的主角,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豐收節不能成為農民的“獨角戲”。要辦出特色、辦出品牌、辦出效益,需要市場支撐。旅遊者的參與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充足的市場保障。旅遊者與農民的互動,將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只有辦成受旅遊者青睞的旅遊節慶活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農民豐收節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凸顯文化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立足鄉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優秀文化,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充分發揮其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立足鄉村文明,真正發揮“中國農民豐收節”對於保護和展示中華優秀農耕文化、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成為推動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的典範,成為展示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

其次,要突出體驗性。旅遊是突出體驗的活動,只有能夠帶來良好體驗的節慶活動才能產生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農民豐收節”要吸引遊客,必須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從旅遊者體驗入手,努力創造全方位、立體化感受。在活動設計上要能夠讓城市旅遊者融入其中,參與互動,深層次地感受鄉村文化的內涵和魅力,獲得更直觀和深刻的旅遊體驗。

再次,要堅持鄉土性。差異性是旅遊的重要特徵,對於城市旅遊者來說,迴歸鄉村的目的主要是感受鄉村文化,這種鄉村文化與城市生活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中國農民豐收節”要做成受城市旅遊者歡迎的節慶,必須堅持鄉土性。鄉土性要求以農為本,展現原汁原味的農村生產和生活,切忌土洋結合、不倫不類。

最後,要提倡特色性。特色是旅遊節慶能否產生吸引力的根本。各地應該加強創意策劃,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民族特性、地域特性、文化特性,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的具有獨特魅力的豐收節慶品牌。在特色基礎上凝練主題,以特色主題吸引細分市場不同類型旅遊者的興趣。主題要時時更新,不斷創新。在突出主題基礎上,整合資源、提高品質、加強宣傳、塑造品牌,提升“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發揮節慶活動的經濟、文化、社會輻射效應。(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旅遊學院)

过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旅游不能缺位

原題:《旅遊將為“農民豐收節”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如何關注

①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朋友圈】。

③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