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著力構建土壤環境標準體系

上海着力构建土壤环境标准体系

圖為上海迪士尼樂園某地塊曾進行的汙染土壤修復工程。 資料圖片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將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

土壤標準在土壤環境保護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基礎性作用。從國家到地方,都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完備的土壤標準體系。

上海作為國內優先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地區,在土壤標準實踐中不斷探索,有一套值得推廣的經驗。本版特刊發相關報道,以饗讀者。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見習記者 徐璐

當前,上海正走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上,土地的再開發利用成為熱門關注點。作為國內率先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地區,上海對城市土壤環境提出了更高的保護標準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出許多創新做法。

上海市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青青近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表示,上海在土壤環境標準體系構建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形成了上海經驗,這些經驗值得推廣。

夯實基礎,累積經驗

李青青介紹說,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後,浦江兩岸大量老工業區的轉型開發給大規模開展土壤修復工作提供了契機。上海大膽地先行先試,無論在調查、評估、治理修復等方面都實現了零的突破。

在世博園修復土壤的實踐過程中,上海探索建立了調查評估的技術規範、方法和標準,進而形成我國首個土壤修復評價標準,也是國內首個區域性土壤汙染修復案例。隨後的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迪士尼主題樂園的土壤調查和修復,也是國內首例國際專家見證下的土壤汙染治理案例。

“上海土壤修復專家團隊在採用國際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的基礎上,將三階段(建立初步框架、初步模型和詳細模型)調查建模評估進一步升級,增加了更符合我國國情的第四階段——構建場地風險評估模型。”李青青說。結合本土自然地理條件、土壤背景值等因素的參數對土壤進行更嚴格、全面的風險評估,得到國外土壤修復專家的高度認可。截至目前,寶山區南大地區和普陀區桃浦地區的土壤修復實踐是上海行業標準規範、行業監管程序與集成技術體系最好的應用驗證。無數次試驗和規模性應用為上海土壤環境標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紮實的工作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日趨完善,實用精進

李青青說,到目前為止,上海共發佈了6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相關技術規範,分別為《上海市場地環境調查技術規範》《上海市場地環境監測技術規範》《上海市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規範》《上海市汙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技術規範》《上海市汙染場地修復工程驗收技術規範》《上海市汙染場地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規範》。從而規定了上海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及治理修復的原則、內容、程序和技術要求,適用於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為場地調查監測、風險評估、修復治理以及場地管理技術方案等相關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和支撐。

此外,發佈了《上海市經營性全生命週期管理場地環境保護技術指南》和《上海市工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場地環境保護技術指南》兩個技術指南,加強了項目在用地期限內利用狀況的環境管理,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還發布了一個篩選標準《上海市場地土壤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篩選值》,提出適合於上海場地土壤環境中的特徵汙染物及其風險篩選值,進一步完善全市場地環境調查監測和評估標準體系。

這些標準與相關文件涵蓋了從敏感用地到非敏感用地,從經營性用地到工業用地,從“調查—監測—評估”到“工程—驗收—監理”等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標準要求。

回想起4年前的往事,李青青苦笑道:“那時候,土壤環境專業領域技術規範可謂寥若晨星。”2014年10月,“上海環境”官網公開了4項上海市地方性土壤環境技術規範,對土壤修復行業提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場地調查、環境監測、風險評估以及治理修復的工作高標準和嚴要求,也是繼國家場地環境4項技術導則後的首個地方性成套技術規範。一年之後,與4個規範相銜接的《上海市土壤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篩選值》正式實施,夯實了上海土壤環境標準體系構建的基礎,也引領了土壤汙染防治攻堅的新徵程。

上海土壤環境的標準體系不斷拓展和精進為上海市政府部門監管、規範行業行為起到了核心支撐作用,也積極推動了上海乃至全國的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健康發展。

前路漫漫,展望未來

李青青表示,土壤環境汙染防治是我國環境事業的新領域,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次挑戰。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兩項土壤國家標準,這意味著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有了新抓手,也預示著我國對土壤環境的汙染防治將進入兼顧保證土壤質量和控制環境風險的新階段。

不過,李青青也強調,土壤環境汙染防控標準體系和土壤環境方法標準體系仍需不斷研究編制和完善,路漫漫而修遠。

上海具有我國首個土壤環境領域的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平臺,也依託上海市環科院建立了相應的科技創新平臺。李青青說:“我們將不忘初心,為提升行業發展,為土壤領域的標準化建設,為實現‘藍天、青山、綠水’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