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一)

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哲学的内容和基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同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1)物质和意识或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也即何者为世界本源。这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物质或存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或存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物质或存在决定意识或精神的哲学,即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反之,凡是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或精神第一性, 物质或存在第二性,物质或存在是意识或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2) 意识能否反映物质或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这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和认识物质,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即为可知论:反之,凡是否认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和认识物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为不可知论。可知论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都属于可知论,彻底唯心主义一般也是可知论。

哲学的基木派别

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就是哲学的党性。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精神”,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主观意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条件和思想渊源: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自然科学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③)思想渊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