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一直以來,人們提起近代史就感到一團亂麻。一方面,是因為清末以來的歷史實在太令人傷心,看多了無非讓人氣憤。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因為近代史實在太繁複,從清朝崩塌以後,各路政權此起彼伏,軍閥混戰等等都讓人望而卻步。

那些在清政府垮臺後割據一方的赳赳武梟漸漸被人所遺忘,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似乎不應該輕易被埋沒。與軍閥們同時代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用“城頭變幻大王旗”來形容那個時代,我們今天就跟大家分別介紹一下當時比較著名的幾大軍閥頭子。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首先,溥儀退位以後,孫中山先生就在南京成為了民國的總統。然而,他當時還沒有意識到軍隊的作用,就算是意識到了也不能改變大勢,所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奪取。最終,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成為了民國成立初年的實際統治者。

只不過,當時就連袁世凱自己也沒有辦法垂直管理各地,他的手下們各個割據一方,是名副其實的武梟。袁世凱也不能隨意讓他們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地盤。於是,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1.袁世凱

袁世凱是河南人,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紈絝子弟,後來被父親送到了軍隊,抱到了李鴻章的大腿。正是藉著這個機會,袁世凱才能夠在軍隊一路升遷,成為北洋新軍的創始人。早年李鴻章用他在朝鮮對付日本人,他拼了命也要表現給李中堂看,於是,李鴻章開始重用他。

後來,他又向慈禧太后表忠心,趁機讓皇帝的變法徹底失敗。

清朝滅亡以後,袁世凱雖然成為了民國的總統,但是,他卻一門心思想要復辟。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甚至背叛民族,背叛國家,想要和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就是因為他不斷嘗試開歷史倒車,最終,人民認清了他的嘴臉,他也被有志之士所仇視。

1916年,袁世凱因為尿毒症而身死,年僅五十七歲。縱覽袁世凱的一生,他著實算得上是一位梟雄,但是,在歷史大潮面前,他選擇逆勢而動,最終遺憾離場。袁世凱離開以後,北洋政府失去了一位能夠力壓群雄的領袖,於是,北洋的軍閥們開始了新一輪的鉤心鬥角。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2.馮國璋

袁世凱離開人世以後,馮國璋成為了北洋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與袁世凱不同,馮國璋出身名門,他們家是明代的開國元勳,傳承到清朝末年也有幾百年的積累。馮國璋本來是專心輔佐袁世凱建立共和國家的。但是,當袁世凱表露了想要稱帝復辟的野心以後,這位得力助手也慢慢和他離心離德。

或許袁世凱本人也對此有所察覺,所以,他臨死之際,並沒有指定自己的兒子作為繼承人。袁死後,馮國璋與段祺瑞、王士珍兩人合稱為北洋三傑。當然,馮國璋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後代,那就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馮鞏。馮鞏的曾祖父便是馮國璋。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3.曹錕

北洋軍閥大多數都是軍人出身,曹錕也不例外。曹錕是天津人,他於1890年從天津武備堂畢業,正式成為一名軍官。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曹錕終於成為了直係軍閥的首領,但是,曹錕其人權力慾太重,他為了競選大總統甚至不惜賄賂議員。

當然,這也成為了一生都抹不去的汙點。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錕因感冒轉成肺炎,經醫治無效,於5月17日(農曆四月十八)在天津泉山裡劉夫人寓所病故,終年76歲。曹錕的葬禮十分隆重。吳佩孚派夫人張佩蘭赴津弔喪,吳本人則在北平身穿重孝舉哀致悼。日本方面、國民黨方面都派人前來弔喪,並送給劉夫人大筆撫卹金,但遭到劉夫人的拒絕。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3.吳佩孚

與大多數出身行伍的北洋軍閥有所不同,吳佩孚是個文人出身。他出生在山東,是蓬萊人。早年也是個讀聖賢書的書生,而且,還考取了秀才。但是,隨著清政府對國家的掌握越來越弱,時局動盪使得這位書生產生了棄筆從戎的念頭。

吳佩孚後來投效北洋,成為了曹錕手下的一員大將。但是,因為曾經讀過書,所以,吳佩孚不止是個英勇善戰的莽夫,他的謀略在曹錕手下人中無人能比。所以,吳佩孚能夠一路升遷,一直做到了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的位置。

要知道,北洋軍人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像吳佩孚這樣的書生卻太少了。

吳佩孚帶兵也非常有一套,他和那些大老粗不一樣,與同時代的北洋軍閥頭子相比,吳佩孚更加註重謀略的使用。這為他贏得了常勝將軍的美名。抗戰爆發後,日軍以吳佩孚名義在河南征召偽軍,當得知南京的消息後,為表示抗議,他整整絕食一天。

1924年9月8日,吳佩孚的形象出現在美國《時代》的雜誌封面,封面寫到 “GENERAL WU ”(吳將軍) “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然而造化弄人,在《時代》封面上出現還不到一個月,這個“有可能統一中國”,被稱作“中國最強者”的吳大帥,就從聲名的巔峰跌落了下來。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4.孫傳芳

前面幾位軍閥頭子或文或武,但基本都是中國本土培養出來的。孫傳芳則不同,他早年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在那裡他學習到了先進的軍事理論,這段經歷也造就了他軍事指揮的才能。1923年,孫傳芳入閩平亂,正是藉著這個機會,他在福建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

之後,他慢慢打出了東南王的名頭,隨著直係軍閥的衰落,孫傳芳一手打造的奉系勢力成為了北洋最強的軍隊。

孫傳芳的死非常意外,作為一位呼風喚雨的武梟,他最終死在了刺客的手中。而且,這位刺殺他的刺客還是一個女性,她的名字叫做施劍翹。為了父仇,她不惜隱姓埋名十年時間,終於在“居士林”槍殺了孫傳芳。

死的時候,孫傳芳不過五十一歲,假若他能夠多活幾年時間,恐怕後來北洋軍閥的格局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縱觀孫傳芳的一生,只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一個悲劇性人物。

有人說他:好戰成性,是其一大特點,機警投機,是其另一特點。而關鍵在於北洋軍閥的時代烙印,使他思想陳舊,拒絕接納新思想和新事物,逆歷史潮流而動,終於折戟沉沙,為大浪淘盡。此正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5.段祺瑞

前文說到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是北洋三傑之一,事實上,時人對段祺瑞的評價還要高一些,他被稱作“北洋之虎”。孫中山後來的北伐戰爭主要征討的就是他,而且,正是他幫助袁世凱打造出了一支新軍。袁世凱離開人世以後,雖然將總統的位置交給了黎元洪,但是,更有本事的段祺瑞實際上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內外。

但是,也因為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派系林立,而且,每一個派系的首腦都不願意向對方服軟,他們都覬覦總統的位置,所以,導致北京政府後來始終無法安定下來。即使是段祺瑞這樣的北洋締造者也沒有辦法服眾。所以,他雖然六次主政,但始終沒有能夠徹底將北洋政府打造成一塊鐵板。

段政府在面對列強時的軟弱態度也招致了國民的不滿,北伐之所以能夠那麼順利就是因為段祺瑞並沒有抓住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他始終侷限於軍閥的眼光,一心想著爭權奪位。並沒有真心實意為百姓辦事,所以,他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6.張作霖

因為,張作霖的兒子以及九一八事變的的緣故,張作霖恐怕是北洋軍閥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軍閥之一。實際上他的人生經歷更加傳奇,張作霖做過土匪,後來被招安才成為了官兵。張作霖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所以,他始終將東北作為自己的基本盤。後來,更是被人稱為“東北王”。

張作霖雖然看起來沒有多少文化,出身也並不顯赫,但是,他的確是軍閥頭子中不可小覷的一位。當年他也曾經想要入主北京城,甚至,一度成為了北洋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但後來還是戰事不利,黯然退回了東北。

回到東北以後,張作霖內心並不滿足,始終想著出關再戰。但是,因為當時東北已經進入了日本人的視野,所以,張作霖可謂腹背受敵。他既不願意與其他軍閥精誠合作(事實上,他們也沒有精誠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也不願意將東北拱手讓給日本人。

所以,日本人視他為眼中釘,最終,他被日本人謀殺。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

其人早年是個紈絝子弟,繼承父親的事業以後漸漸才有所改觀。由於北伐氣勢如虹,不想腹背受敵的他決定倒戈,於是他向北伐軍舉起了白旗。

但是,因為日本人早已經將東北視為囊中之物,所以他的位置實在不好做。後來,更是因為在九一八事變中沒有對日本軍隊進行抵抗而被全中國聲討。

北洋的這些軍閥大都是趁著天下大亂而火中取栗的武梟,他們的割據一方既不是為了國家更不是為了民族。他們的作為不過是為了自己享樂罷了。

這個人被稱:北洋三傑,有一個後代卻非常有名,我們經常都能見到

當然,如果有機會統一中國,這些人自然也是不會錯過這些機會的,他們就是一群逐利之徒。

本質上,這些軍閥和以前的農民起義領袖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小富即安,目光短淺。

所以,後來蔡鍔不願意與他們為伍,毅然加入了北伐大軍。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這些人絲毫不以國家計,這是他們最終沒能取得好名聲的原因。現在,甚至有很多人還在試圖替這些軍閥洗地,簡直是不知所謂!恐怕只有生活在那個遍地狼煙的年代,他們才能明白自己的行為到底有多蠢。

『《民國軍閥勢力之一》、《中國北洋軍閥大結局》、《民國軍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