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強行變道,剎車還是加速?

日常開車時,經常會遇到強行變道的車,彷彿馬路是他們家修的,橫行霸道。清明開車出行,在高速上遭遇多次強行變道,雙車道高速,當我加速超越右側貨車時,幾次有汽車強行從我和貨車間隙強行變道穿過。今天且不論這些垃圾人素質有多低,行為有多危險,只是講述下自己的感悟。

遭遇強行變道,剎車還是加速?

白車強行變道

往常遇到上述場景,我會進行初步判斷,如果與右前車距離太短,任由後車超車太危險,我會加速提醒後車自己不準備避讓,讓對方放棄超車。直到清明節高速上差點發生事故,讓我忽然聯想到了窄化效應。

所謂“窄化效應”,指某種情境下,體內分泌出某種化學物質,導致人的短期偏好出現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人的注意力短期集中到某件事情上,從而做出一些違背常理的行為。對應到強行變道現象,每個人都清楚安全行車的重要性,但在某些特定行車場景下,垃圾人體力分泌的化學物質驅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超車行為上,雖然有一定危險性,但他判斷可以通過,從而執念於此,短期偏好戰勝長期認知。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生理因素誘發的不理智行為。

此時,如果自己嘗試通過加速打消對方的超車念頭,其實是在試圖喚醒對方意識層面的理性。如果成功,那就是對方的理性擊退了認知層面的窄化。然而,對於認知窄化異常嚴重的人,通過將自己置於危險嘗試喚醒他的理性是不明智的。如果理性時刻能戰勝衝動,也就不會有殺人、吵架等臨時起意的不理性行為,很多當事人事後都追悔莫及,事發時刻其實就是一種窄化效應。

遭遇強行變道,剎車還是加速?

所以,以後遭遇強行變道,我會減速讓其通過。同時在心裡默默“祝福”一句:希望明年清明節有人給你燒紙!


轉自微信公眾號:87認知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