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一生中最遠的路,大概就是從腦到心所走過的路吧”,打破循環的秘密如此簡單,但行動起來真是挺困難的。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有時候難免會感到困擾。就像我生活中一位朋友,她很有反思的天分,跟她聊天的時候總是令我很有啟發。

上週,她跟我提起三次辭職的經歷。

第一次,她的工作還算好,在一所小學做老師,後來調到教務處,她離職是因為自己感覺厭煩了這個職業,想去外面看看。

第二次,她如願換到了一個教育類的雜誌社,剛開始幹得風風火火,但做了不到兩年還是辭職了,辭職的原因是覺得老闆有點不重視她。

第三次,她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就職不到一個月,險些辭職,在跟我談論這三段辭職經歷時,她正處在要不要在廣告公司繼續做下去的關鍵時刻。

表面上來看,這三次工作經歷各不相同,職業不同,職位不同,外人覺得她很能折騰,還有些幾分心想事成的感覺。但和她坐下來深入交談時,

她說,她的生活已經陷入了一個循環。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話題自然要從第三次要不要辭職說起,進入新的行業,廣告公司畢竟要靠業務立足,而我這位朋友剛剛入行,還沒有積累人脈,難免心急。問起她想要辭職的原因時,她說是工資收入太低,她覺得自己沒有被重視。沒有被重視?這不是第二次辭職的原因嗎?

風風火火的教育類雜誌社經歷,也是以“老闆不夠重視”而結束的。她認真想了想,那個時候,她給雜誌社拉來了很多廣告,按說領導會非常看重她,但廣告的提成並沒有按照老闆之前承諾的兌現。說到底,還是因為錢的原因。

接著我又問及她的第一份工作經歷,教師這個職業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跟孩子們打交道,而有人可能會覺得煩。這位朋友離職還是因為工資低,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所以才想到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聊到這裡,我和她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看似毫不相關的三段經歷,其實都指向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收入與個人價值的問題。確切點說,在她的頭腦模式裡,工資=個人價值。而收入不高時,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價值感如此之低,最終,她應對的方式不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而是倒向了離職這個結果。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相似的經歷,仔細想一想你會喜歡上的人,雖然有可能各不相同,但這些人之間有沒有哪些相類似的地方?也許是相貌,也許是某種個性,也許是對待你的某種方式,也許是一個看上去有點熟悉的表情。

或者你可以仔細檢視一下你的每一段親密關係,可能每一段的分手原因各不相同,但在錯綜複雜的關係背後,有沒有什麼相似的結構呢?很多人在陷入親密關係的痛苦中,會意外地發現到我們和伴侶之間的衝突,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是我們跟父母從小到大未解決的問題。

“循環”其實是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我們總是會被同樣的事情所吸引,總是要面對或多或少相似的選擇,直到我們換一種思維看待我們的人生,或者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正是有了這樣的生活基礎,才有了電影發揮創意的空間。

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知名的電影《土撥鼠之日》,電影用一個看似奇幻的循環結構,跟我們講述了一段如何打破人生循環的故事。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主人公Phil——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作為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員,雖然職業為他贏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人品極低,人緣超級差,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滿腹牢騷惹人討厭。

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土撥鼠日,他和同事要出到一個外地小鎮,報導當地的傳統節日,請一隻可愛的土撥鼠菲爾先生來預報春天還會有多遠。

這樣的報道在不同的人眼裡有著不同的意義,對於Phil來說這是落後小鎮的無聊之舉,而且這該死的土撥鼠居然還跟自己同名,但對於Phil的同事Rita來說這可是一項當地很有特色的文化活動。

Phil就這樣踏上旅程,他的工作毫無熱情,勉強湊數,更談不上出色。跟他同名的土撥鼠Phil預言:春天還早,冬天還將繼續。

完成愚蠢的報道,Phil一心想要趕緊回家,沒想到,突然到達的暴風雪封鎖了公路,他只能回到小鎮,氣得跳腳的住到酒店,彷彿老天爺對他的玩笑還沒有開完,一心想要泡個熱水澡的Phil在大冷天裡打開花灑,卻是涼水澆頭,對於Phil來說,這簡直是糟糕透頂的一天。比這更慘的是,Phil永遠被困在了2月2日土撥鼠日這一天。

第二天,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同樣的事件,依次重演,Phil完全蒙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而在多次嘗之後,菲爾開始明白,他完全被卡在了同一天,所有的日程大致相同,他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應對方式。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你以為這個壞小子因此就改邪歸正?不!Phil開始泡妞,開始搶銀行,所有違反亂紀的事都嘗試了一遍後,他發現自己還是隻能活在2月2日這一天。無論他怎麼折騰,第二天早上還是準時被六點鐘的鬧鈴叫醒,真是該死的人生啊!

Phil開始繼續尋找新的目標,他瞄準的是自己心儀的對象——同事Rita,一位學習法國詩歌、熱愛生活的優雅女士,也有對於自己愛人的嚮往,Rita希望她的戀人是個友善有愛心的人,最好還能會一門樂器。

可想而知,Rita可能心儀的對象跟Phil毫不沾邊,Phil百般嘗試,在各個不同的一天,儘可能地瞭解Rita的喜好,想要贏得rita的愛,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他始終不能贏得Rita的心。這下可好,死不了,愛不成,人生永遠被卡在了2月2日,這該有多鬱悶!

發洩完脾氣的Phil終於明白,他唯一無法改變的是時間,而他擁有最多的也是時間。他放棄了追求Rita,但他始終記得Rita心儀對象的特質,贏得不了她的愛,那就爭取做個她可能會愛的那類人吧。

Phil現在有無窮無盡的一天可供揮霍,他慢慢地在這種蹉跎中發現了樂趣,他安排好自己一天的時間,準時去樹下接有可能摔斷腿的小男孩,幫汽車爆胎的老姐妹換輪胎,趕到餐廳去急救有可能被牛排卡住嗓子的男人,還每天去小鎮的音樂老師那兒從頭開始學習鋼琴,日復一日。

終於,Phil真的成為了Rita會動心的人,即便他已經完全放棄了追求Rita的執念,但Rita反倒被他出色地工作表現感動,又被他的體貼和熱情吸引,Rita反過來開始對Phil動心,即便是在Phil真誠地向Rita坦誠自己目前的困境之後,兩個人也仍然可以拋開一切從新開始,你猜怎麼著?第二天是2月3日。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一個人應該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活過?抱怨、無聊、自以為是地活在自己的觀念裡嗎?不,這樣的生命是被僵住的,猶如行屍走肉一般無趣。

打破循環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我們已經非常習慣於被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控制,除非改變深層的潛意識動機和習慣,我們才能發生真正的改變。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我們都看過冰山的畫面,一大塊冰山都浮在水面上,但實際上,水面之上肉眼可見的往往只是整個大冰團的一小部分,可能只佔整個大冰團的10%,而深藏於水面之下的卻是整個大冰團的90%。用冰山來比喻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實在是形象不過了。

我們的意識,也就是我們平時的思維感知,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

我們的潛意識,也就是在我們並未覺察到的心理模式,未經解決的情緒問題,我們靈魂記憶所攜帶的行為模式,卻像水下冰山一樣,佔據90%的空間。

而我們的行為模式,是意識和潛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

看似我們的意識從未想過要進入循環,但潛意識中那些未經解決的問題總是更具力量,他們會控制著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的行為在無意識中一再重複。

為什麼你總是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就像剛開頭時提到的那位朋友,她三次辭職的經歷看似毫不相同,但經過深度分析後發現了她對於收入和自我價值的錯誤認知,就是她潛意識中需要被一再強調,且需要被改變的主題。

而打破循環的方式,就是需要她重新面對“收入=自我價值”這個潛意識裡固有的觀念,重新編程,不再以眼前的收入決定自己的自我價值感,並且她還需要進一步挖掘為什麼她的自我價值感如此之低,要跟金錢這樣的外在標準掛鉤。

只有這樣深層次的清理,才能完全地破解不斷陷入循環的邏輯。

打破循環的秘密如此簡單,但行動起來真的是挺困難的。想起一位詩人的話:一生中最遠的路,大概就是從腦到心所走過的路吧。

寫在最後

讓我們一起找一找自己生活中潛藏的循環模式:

  • 步驟1. 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是帶給自己最多痛苦或者困惑的,是親密關係,是事業層面的,還是人際關係?
  • 步驟2. 鎖定大範圍後,再聚焦到比較小的問題。
  • 如果是職場方面的問題,就像文章開頭這個朋友一樣,以辭職這種可類比的方式進行分析;
  • 如果是親密關係方面的問題,可以試著想想,自己經歷了哪幾段親密關係,列出每一段的問題;
  • 如果是人際關係,試著列出那些自己會因此苦惱的事情。
  • 步驟3. 找到列舉事物背後的邏輯。這裡想要提醒一下,我們的頭腦是很容易帶有欺騙性的,容易以表面的理由代替深層的原因。想找到事物背後的詳細要點就一定要安下心來,沉浸到回憶本身,記錄下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 描述好每一件事情的感受之後,在作對比,畫出感受相似的句子,這些相似感受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