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錯估了中美貿易格局!西方遭受的損失會更大

美國錯估了中美貿易格局!西方遭受的損失會更大

導讀

安邦諮詢(ANBOUND)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中美兩國之間的博弈,表面看是貿易問題,實質上根本不是,這是兩國之間的戰略衝突,貿易問題解決了,也會有其他的問題。陳功認為貿易戰會讓中國付出短期成本,造成出口受阻,匯率波動,但就長期成本來看,西方國家市場的代價一定更大,因此貿易戰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貿易爭端的方法和途徑。

來源 | ANBOUND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選自 | 每日經濟

01

中美整體貿易逆差到底

被高估了多少?

中美貿易戰醞釀正酣。兩國貿易情況到底如何?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從經常賬戶整體看(既考慮貨物貿易又考慮服務貿易),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337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逆差為3757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為385億美元。

不過,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認為,僅從中國的大量貨物貿易順差和美國的逆差來討論中美貿易失衡,而忽略了兩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全貌,是有失偏頗的。中國央行做了測算,按照美國的統計數據,僅看貨物貿易會導致2016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被高估12%以上。如果按照中國外匯管理局和商務部的統計數據,同年我國對美順差被高估28%左右。

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佔美國全部服務貿易順差的15.9%,較10年前(2008年,4%)提高了12個百分點左右;從金額看,2017年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順差是2008年的近8倍。這些數據都是基於美國的統計計算的。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同樣顯示,服務貿易旅行項下,中國居民在美國的支出(含教育等)多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2017年全年,我國居民在美國的支出高達321.8億美元。

同時,美國是目前中國技術進口第一大來源國。我國近三分之一的技術進口合同都是向美國購買的。2017年,據美方統計,我國向美國購買知識產權的花費達85.3億美元,同比增長7.2%。而除個別年份外,我國對美國技術進口金額增速亦高達兩位數。此外,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我國居民出境旅行的商品購買也計入了服務貿易的旅行項中。

這意味著一部分貨物貿易隱藏在服務貿易中,中美貨物貿易順差事實上被高估了。

而旅行項下的逆差恰恰是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貢獻最大的。2017年,我國2612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逆差中,旅行項為2209億美元,佔服務貿易逆差總額84.6%。據中國商務部測算,2016年中國遊客在美人均花費約1.3萬美元,遠超其他國家遊客在美花費,當年旅遊支出高達352.2億美元,平均每天為美創造約9700萬美元收入。

此外,美國為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國。中國在美留學生2016年人均花費約4.5萬美元,為美貢獻約159億美元收入。美國聯邦移民執法局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約35.3萬人,佔在美國際學生總數34%。整體來看,中美貿易逆差要比美國估計的小得多。

02

央行人士談中美不打“金融戰”

透露的幾點信息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延燒,國內出現了一種呼聲,中國可以將戰火從貨物貿易燒向服務貿易,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甚至要準備好拋售美債這樣的“王炸”策略。對此,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日前撰文稱,我們應該吸取日本的教訓,不能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我們既不應該引導匯率貶值,也不應放任匯率大幅升值。

除了生產率決定的比較優勢之外,匯率的變化也會通過價格直接影響兩國的比較優勢。對此,我國在宏觀層面需要有審慎的應對。盛松成認為,匯率貶值會帶來很多問題,得不償失。一是資本外流壓力增大,還有損大國形象,更加容易使貿易摩擦升級。二是淨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十分有限。

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速4.1個、2.2個和0.6個百分點,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並不高,沒有必要通過貶值促進出口來拉動經濟。通過貶值促進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雖然短期內有可能獲得價格優勢,但不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也不應該放任匯率大幅升值。目前匯率升值是對過去一兩年來人民幣經歷較大貶值後的修復和對空頭的警示,之前一輪匯率貶值過程中的超調很嚴重。近期人民幣匯率的確大幅升值。國內強監管、防風險的背景下,房價趨於穩定、經濟向好,從外部看,美國加息和稅改的短期預期已釋放、歐洲經濟復甦超預期,美元走弱也加速推動了人民幣升值。當然我們也要儘量避免在升值方向上人民幣匯率的超調。

央行人士的表態透露了幾個信息:

(1)“金融戰”不是中國央行考慮的應對選項,尤其是通過匯率升貶來影響市場;

(2)中國對淨出口的經濟貢獻率的看法已經改變;

(3)央行對於人民幣貶值的衝擊記憶猶新,這是中國央行最不希望重現的情景。

因此,防匯率大幅貶值,仍是央行今後高度關注的潛在風險。不過,從安邦諮詢(ANBOUND)作為獨立智庫的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央行不想打“金融戰”,但對美國華爾街施加影響,仍應該成為中國的一個策略選項。

03

中美貿易戰

可能會進入下一個回合

針對特朗普宣佈對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國內有研究機構研究了開徵鋼、鋁關稅對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等經濟的長期經濟影響(2018−2030)。

該研究考慮了兩種情況:情景一,對所有國家統一徵收關稅;情景二,加拿大與墨西哥獲得豁免權。研究發現,中國在兩種不同情景下,對美鋼鐵和鋁貿易都是改善的,但加拿大和墨西哥免徵關稅時,貿易優勢減弱。

安邦諮詢(ANBOUND)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背後的邏輯主要有兩點:

第一,中美鋼鐵和鋁貿易並不佔主體;

第二,美國對中國鋼鐵和鋁的出口本來就有相關壁壘,在此基礎上再統一徵收關稅,反而縮小了中國通其他國家的“關稅缺口”,這種缺口的收窄通過價格的替代效應,使得中國出口增加。

現在,鋼鋁關稅對中國已經進入實質階段,其他對500億美元商品徵稅就是一個口號,根本沒有實際執行。但鋼鋁原本對中國就有壁壘,現在共同徵稅反而對中國有利,這項徵稅去不去掉,實際上中國根本無所謂。

現在看來,所謂中美貿易逆差,就是一個用於攻擊的靶子,中美雙方誰都沒說一定要消滅逆差。剩下的真正要解決的就是知識產權問題,現在有信息顯示,美國可能要準備開始談判了。如果中美能順利達成協議,那麼這個回合的貿易糾纏就算結束了,等著看貿易戰的下一個回合,共和黨打完了,還有民主黨要來打。

04

陳功認為

美國錯估了中美貿易格局

由於中美貿易戰或者說貿易摩擦嚴重升溫,雙方你來我往,態度都很堅定,因此中美兩國的輿論界和學界對此都非常關注,甚至八仙過海,各自獻策。

評估這些所謂的建議,安邦諮詢(ANBOUND)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貿易對貿易的解決方案並非對症下藥,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表面看是貿易問題,實質上根本不是,這是兩國之間的戰略衝突,貿易問題解決了,也會有其他的問題。

陳功在討論中指出,即便是按照貿易對貿易的方式,美國方面也可能錯估形勢,中國製造業有一個特點,這是一種嵌入式製造業,簡單說就是兩頭在外,表面上看對美出口很大,如果貿易戰真正開打,就會發現中國付出的代價總是有1比2的優勢,原因在於這種嵌入式的製造業模式,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外部的兩個環節都會受到影響和衝擊。

比如鋼鐵出口被懲罰關稅,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就會上漲,還有就是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也跟著會倒黴,中國是一賠二,只要時間一拖長,最先受不了的,一定是成本付出更高的一方。

所以綜合來看,陳功認為貿易戰會讓中國付出短期成本,造成出口受阻,匯率波動,但就長期成本來看,西方國家市場的代價一定更大,因此貿易戰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貿易爭端的方法和途徑,這是哈佛大學教授給特朗普總統出的一個餿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