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书画变革

看了看自己上一次更新文章,已经是二十几天前的事儿了,最近特别忙碌,中间一次重感冒两个星期才好,所以就没什么时间和精力来更新。

乱说书画变革

回到正题,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朋友问我,中国画和书法同样是传统艺术,为什么国画一直在变革,而书法到了晋唐之后就很少发生大的变化了呢?如今的流行书风和现代派书法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唾骂呢?对于他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我也是思考了许久,后来想着还是先从这两种艺术的特性来思考。乱说书画变革

书法,字面理解就是书写之法,这里的书法,(我个人理解)主要是指以汉字为载体的一种视觉艺术,当然,书法最初乃至现在的功用都不只审美那么简单,这里的书法审美,是指用汉字作为文化记录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者是附加值。在文字意思表达得清楚的基础上如何看上去更让人产生愉悦感、代入感、想象力,所以,书法逐渐会从单纯的文理记录功用中脱离出来,就像舞蹈和表演脱胎于原始祭祀一样。乱说书画变革

那么为什么书法的形式变革不如国画那么大呢?我觉得是以下的一些性质决定的:

国画: 一、国画作为绘画的一个成员,最初的形成和功用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绘画是差不多的。世界上很多存留至今的原始人类遗迹都保留了一种共同的“绘画”,那就是岩画,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能看到大量的岩画,而这些岩画的题材又都很相似,主要是记录动物、狩猎、舞蹈、劳作等,功用都是祈求生活美好。

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使绘画后来逐渐脱离原始功用或者是转变成了其他功用,他做主要记录的东西都是不变的,只不过形式工具、和手法不一样而已,记录和描绘的东西都是现实世界的物体或者是现实世界的其他表达(即使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等画派的作品,都是基于对现实的认识,然后再以各种形式反应出来的,脱离现实是不可能的,就如古人没有手机这个概念,就不会画出与之相关的东西)。人类生活的环境逐渐变化,所以绘画需要记录乱说书画变革的东西也在逐渐变化,换言之,变化,。人总是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假使现在的我们没看过任何关于汉朝的绘画,仅仅是凭着一些文献记录去画关于汉朝的画,那么这个画面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一定和现在很相似的。

三、 绘画材料、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也决定了各种绘画的技法以及审美体系的形成,而审美体系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技法。这点不用多说,相信接触过绘画的人都知道,就像中国画和油画的差别。新技法,新题材,新材料的出现会产生新的审美。

书法:一,书画虽然同源,但是最终形成的东西是不相同的。这一点本该在上面的国画中就说出来的,但是我认为大家在看过我对国画的一些相关理解之后,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带着这些见解再来看国画之后会有一个对比。绘画再怎么变最终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文字则不同(书,有时候就指文字),文字转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中间媒介,假如我们要传达某个意思,绘画画出来就可以了,全世界都能懂。但是文字不一定能完全表达清楚,传达出来的地域性很强,我们不一定栋外国文字,外国人也不一定懂汉字。

二,书法成为艺术之后,汉字逐渐简化,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的文字体系,而国画则不然。换言之,书法再变,都是基于汉字,而国画的题材,推陈出新的性质表现得比书法要明显。书法在晋朝就已经形成了影响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审美体系,和法度体系,即使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形式,但是法度是不变的。而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可以开创新的技法和审美,这一点和书法就不一样了。

总的来说就是,汉字一直没变,书写法度也没变,所以书法的审美体系也没变,工具材料变了,但是要表达的是前两者,所以现代派和流行书法会被骂,因为违背了传统审美体系和法度。国画的材料,技法,题材一直在变,所以国画在怎么变,即使和西方绘画技法材料结合,画的好也能为人们所接受,当然,国画也是有一套审美体系的,只不过这新也不是完全抛弃传统。

新工笔,新写意在给大家带来新的审美感受的同时,是带有传统技法的。而现代派书风,流行书统技法和造型,完全抛弃书法的实用性,这点,是很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