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新時代新疆鄉村振興新篇章(自治區主席談鄉村振興)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疆乡村振兴新篇章(自治区主席谈乡村振兴)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疆乡村振兴新篇章(自治区主席谈乡村振兴)

(人民日報 2018年07月20日 10 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新疆是農牧業大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0%以上,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紮實做好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促增收等重點工作,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就。2017年,新疆棉花總產量超過400萬噸,佔全國棉花總產量70%以上;林果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紅棗、核桃等果品產量居全國前列;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4%,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300多萬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5元,5年年均增長9.9%。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徵還比較明顯,基礎弱、底子薄、發展滯後的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難度大,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還很重。新疆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統籌推進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全面進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走出一條新疆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奮力譜寫新疆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一、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著力營造和諧安定的鄉村振興環境。鄉村振興,和諧安定是基礎。新疆是我國反恐維穩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要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定不移地聚焦總目標、打好“組合拳”,確保社會和諧穩定。要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努力構建符合新疆特點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體系,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持續開展“訪惠聚”“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廣泛深入做好群眾工作,教育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意識,使各族農民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族群眾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觀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新疆鄉村文明程度。

二、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必須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銜接、機制整合和工作統籌,認真落實“六個精準”要求,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堅持以南疆四地州為主戰場,聚焦22個深度貧困縣、1962個深度貧困村、162.75萬深度貧困人口,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調高標準、吊高胃口;既不搶跑,也不故意拖延,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堅持精準到人、精準發力、精準脫貧,全面落實好轉移就業、發展產業、耕地精準核實合理配置、落實邊境地區護邊員相關政策、實施生態補償、易地扶貧搬遷、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等脫貧舉措,切實做到底子清、路子清、責任清、資金清。堅持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五級書記一起抓,實行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雙組長”制,選好配強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充實加強扶貧工作力量,提升脫貧攻堅工作能力和水平。堅持嚴格考核監督,落實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切實做到脫貧攻堅工作紮實、過程紮實、結果紮實,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確保新疆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三、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要充分發揮新疆獨特優勢,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加速推進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邁進。著力培育優勢特色農業,堅持穩糧、優棉、促畜、強果、興特色,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紮實推進種植業、養殖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更好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收。著力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主攻方向,發展和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打造集生產、保鮮、儲運、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切實解決農產品倉儲難、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鏈各環節的增值收益。著力深化農產品市場開拓,加快外銷平臺建設,叫響新疆農牧產品綠色生態有機品牌,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支持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旅遊+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和康養產業等特色產業。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紮實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大力實施南疆四地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計劃,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確保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加大雙語教育力度,努力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得好學。持續開展全民健康體檢,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質量,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使農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完善城鄉居民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推進“五保戶”集中供養、孤兒集中收養,做好農村社會保障兜底工作。

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推動鄉村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要嚴守生態紅線底線,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和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河長、湖長制,絕不允許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機搞過剩產能下鄉、汙染下鄉、非法開荒,保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強化綠色發展導向,推進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切實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要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積極開發生態觀光農業、健康養生等服務,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鏈。要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讓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成為新疆的亮麗名片。(作者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