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思享」出品

写在前面

不管经过多少个年头,总有一份记忆在脑海中回荡。无论尝过多少道菜肴,总有一种味道在唇齿间留存。

品尽南北西东,走遍天涯海角,当年那船形柳条筐内小棉被半盖着的圆乎乎的白面馒头,到如今都忘不掉它的味道。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孙楚文校友的脚步,看看这些年来他与人民大学饭堂的白面馒头的故事。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每次回北京,到人民大学吃顿馒头是少不了的。有次到北京参加培训,恰巧就住人民大学附近。一下飞机就盘算着晚上回人大吃馒头的事。

到了培训点,办好报到和入住手续已是下午五点,放下行李,沿中关村南大街一直向北,到了人民大学。进了校园,就进到东区学生饭堂转了一圈。天南地北的美食花样很多,但就没有面食。我很纳闷,也很失望。不过进到这饭堂,让我想起入校时住学五楼的时光,重现它南面开水房排队打开水的场景;想起周末、圣诞、元旦夜,把饭桌一推,饭堂变舞池的乐韵灯影和红男绿女;也想起八四统计班叶国柱同学买饭的趣事。那一次,叶同学排在我前面要买二两米饭,他用客家普通话说:“买两两饭。”卖饭的师傅听了一头雾水,反复问他:“买啥?”师傅一反问,叶同学也着急起来重复地说:“两两!两两!”我站在他后面,赶紧跑到窗口帮他解说一番才把饭买成。想起这事,忍俊不禁,出门另找买场。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出饭堂,从灰楼一直往北,过了徐悲鸿艺术学院,就是水穿石咖啡屋。在咖啡屋的西面就是中区饭堂。撩起塑胶门帘,沿摊档转了一圈,看着船形柳条筐内小棉被半盖着的圆乎乎的白面馒头,立马垂涎三尺。

光有钱,没有卡,是买不到馒头的。环顾四周,一位身穿黑T恤的小伙子,手端不锈钢盘,沿着窗口一路选菜,一路向我走来。我凑了过去轻声对他说:“同学,能用您的卡买俩馒头吗?一会给您钱。”我怕他误会,又接着说:“我以前也在这儿读书,特别喜欢吃人大的馒头,这次出差来北京,特地回来吃母校的馒头。”小伙子笑盈盈地说:“好的,没问题,您先去取盘子,选好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一会我在出口等您,帮您刷卡。”我取了盘子,赶紧到各档口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浏览了一遍,匆忙点了一份蒜苔炒肉和一份菜花,再到面食档口,买了俩馒头。一餐饭共计6.5元。我掏了10元钱塞给小伙,边谢边不让找零。他死活不肯,硬找回我3.5元:“一定要找给您。照理说,这顿饭的钱我就不该收您的。”我为小伙的真情和热情而感动。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这些年,馒头吃的不少。南方、北方、西边、东边的馒头都吃过,但品尽天下的馒头,我始终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当年人民大学的馒头。在别人看来,我这种评价带有严重感情色彩和主观偏好,但事实上人民大学的馒头真的好吃。

我是地道的南方人。从小吃米饭、红薯和野菜长大。那个时候,在我们乡下一年到头难得吃上面食。馒头包子之类的东西只有到县城才有。1984年我考入人民大学。当时学生的粮食凭票供应。学校每月发我6斤米、9斤面、14斤粗粮的粮票。然后,自己凭粮票去后勤换买饭票菜票。刚入校,自己根本不懂北京的饮食习惯,也分不清北京的包子馒头。第一次到学校饭堂吃饭,买了一个大大圆圆的馒头,还以为是包子,结果直到吃完也没吃出馅,最后才明白,那是馒头。这是我第一次稀里糊涂地吃人民大学的馒头。吃完之后,觉得它很有嚼头,也有一种甘甜的麦香。随后,买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后来就迷上了。班上很多南方的同学对此表示不可理解。我喜欢馒头是有原因的。一是当年在校吃的米都是粮库陈米,蒸出的饭不够香,不好吃;二是学校的米饭偏软没有了嚼头,不合我的胃口;三是吃米饭特别是不太好吃的米饭,要用好菜,也费菜,身上银子不够。

大学四年,我起码有三年不吃米饭,只吃馒头。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人民大学的馒头二两一个,用粗面发酵做的,一个个圆乎乎胖鼓鼓的,白中透出一丝淡淡的米黄,表面很光泽,出炉后放一会可以映出人影。饭堂的馒头出炉后,一笼笼与一盘盘的米饭摆在一起,热气腾腾,很是诱人。刚出炉的馒头很酥软,待高温退去,弹力就会非常好,拿到手上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用力捏捏,很有弹性。大多数人喜欢趁热吃馒头,我却喜欢吃退去高温后的温馒头。温热的馒头咬起来厚实,入口弹牙,慢慢嚼清香回润,不用菜都可吃饱。馒头冷透了就变硬成了干粮,吃起来粉而无劲很难吞咽。刚出笼的馒头象束力待张的球,用手掰开,可以看见里面一层层的皱褶,那是和面揉面留下的功夫。热馒头稍凉一会,外面会结一层表皮,这是我的最爱。

用手撕下来,放入嘴,慢慢嚼,那份劲道和嚼头带出的淡淡麦香和甘润让我停不了嘴。所以,我吃馒头又尤爱吃馒头的皮。人民大学的馒头就着北方的咸菜、腐乳更能吃出它的原香。当年我们班的女同学经常把馒头打包回宿舍这样吃。对我来说,吃馒头最好的菜是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那算是一种绝配。1988年春,国家开始放开副食品价格。一夜间,饭堂的菜价翻倍涨,我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助学金明显不够用。那段时间,我就仗着馒头的好吃,一天买一份菜分两餐用,就这样让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最后半年的大学生活。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大学毕业后,因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走南闯北,只要是吃面食,不经意就会与人民大学饭堂的馒头相比。

广州的馒头,就像粤菜一样太过精细。面发的太松,蒸出的馒头软软的,用力一抓,几乎找不到渣。为了解馋,我也常到广州市场上买北方老面馒头,但吃起来始终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要不,和面功夫不够,馒头不够劲道。要不,面粉质量欠佳,吃不出麦香。有好吃的面食,我是把不住嘴的,每一次都会吃撑。现在怕胖,这些店家也不敢多去。

对我来说,吃馒头就是吃它的劲道,就是品味它原有的麦香,通过细嚼慢咽,去回味它的清香与甘甜,不需要加香精与糖,就像懂茶的人喝茶,你要他喝人参乌龙,那简直是要他受罪。

毕业后,为了吃上人民大学的馒头,没少给在京的同学添麻烦。每次去北京出差,若没时间回人大,就会要杨一声、金鸿她们回人大帮我买馒头,然后打包带回广州。她们出差到广州,问我要带啥,我也是要她们回人大帮我带馒头。这一嗜好极其奢靡!有次进京,杨一声请我吃饭,我说回人大吃馒头。搞得她哭笑不得,立马训斥我:你就这么点出息,到哪都忘不了人大的馒头!

没办法,品尽南北西东,走遍天涯海角,还是我们人民大学饭堂的馒头好吃。为了这点爱好,本人QQ昵称是“老面馒头”,儿子的小名叫“馒头”。我还把本为广东土特产的老婆也训练成了爱吃馒头的北方婆姨。

(原文刊载于校报1656期,作者系1984级校友)

文字:孙楚文

设计:冉诗琪

夏·读丨还是人民大学的馒头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