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一、从甘罗到甘宁

提起神童,人们都会想起三国时期的孔融,因为“孔融让梨”这事,不但简单,而且还显得可爱,正好用来教育儿女。但恐怕家长们很少举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教育下一代。

因为甘罗12岁做出的事迹,别说孩子,就是家长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达到,更何况甘罗之所以能12岁拜相,还跟其有个丞相老爸有关。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甘罗的老爸叫甘茂,是秦国的左丞相,所以甘罗才能接触到张唐、吕不韦等秦国大人物,近而跟秦始皇搭上线,出使燕国,跟燕王谈了几句话,就为秦国拿回来十一座城池。这等功绩,堪称是空前绝后。

故而甘罗不仅是神童,而且还有两个身份:战国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谋士)和秦国的丞相,才12岁,就三重身份加身了!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那么疑问也随之来了,甘罗父子两代秦国丞相,如此非凡的家族,他们的子孙后代去哪儿了?为何销声匿迹,再没听闻过?

其实甘罗的后代,曾横空出世在三国时期,也许是由于愧对先祖,所以很少如刘备一样,就差写个纸条,把“我乃汉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几个字贴脑门上。他就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锦帆贼”甘宁!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二、读书打开了甘宁逆袭之路

从祖上12岁拜相到如今为“贼”,这落差也算没谁了。祖上靠头脑谋略,甘宁靠武功战绩,这传承更算 “别致”,恐怕也就是因为如此,甘宁几乎不说自己的甘罗后代。

那么甘罗若得知,子孙后代中出了一个“贼”,他是该哭还是该笑呢?其实这就要看,甘宁是否有出息了。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史书载,甘宁 “少有气力,好游侠”。也就说俨然一个“问题少年”,带领着一群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他还身佩铃铛,好事没多少,坏事一大堆,以至于当地人一听铃铛声,就知道甘宁这帮人来了,所以称为:锦帆贼。一个“贼”字,道出了甘宁少年时期的形象。

若甘宁的人生路,无法摆脱这个“贼”字,恐怕还真会让甘罗痛哭,但甘宁却来了个逆袭!成年后的甘宁,突然开始读书了,史载“颇读诸子”。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人们都记住了甘宁的逆袭,但大部分忽略了甘宁是如何打开逆袭之路的,这正是读书!甘宁后来的发奋读书,虽没有吕蒙著名,但起到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读书使甘宁认识到了人生之路,不能仅是放荡游侠,至此甘宁洗心革面,先依靠刘表,但刘表仰仗的是当地的士族,比如蔡家等,甘宁只得又跟了黄祖,虽立大功,可惜黄祖不待见,最后投奔了孙权。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三、吓退关羽,夜惊曹操

在孙权这里,甘宁得到了周瑜和吕蒙两位大都督的推荐和提携,尤其是吕蒙,还跟甘宁成了兄弟,由此甘宁的逆袭之路开始了,最著名的两次战例,是吓退关羽和夜惊曹操。

当时是孙权向关羽索要荆州被拒后大怒,派吕蒙去强夺三郡,又让鲁肃进驻益阳,甘宁也被派到鲁肃部协助。在两军对峙中,关羽曾要在益阳的一条浅滩处渡河攻击鲁肃。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当时吓得鲁肃不轻,但甘宁却面不改色,道:“我虽有三百人,但只要你再给我五百兵马,关羽必不敢在此渡河!”鲁肃自然表示怀疑,因为关羽太有名了,几乎是人见人怕。这下可让甘宁不高兴了,表示:什么关羽不关羽的,我只要驻扎在那,咳嗽一声,就能吓退关羽,你信不信?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鲁肃只得同意。结果,关羽闻听对面甘宁率军来后,竟然真就停止渡河行动。孙权听闻这个消失后,大赞甘宁,果断给甘宁升官!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甘宁果然是甘罗之后,这胆气也没谁了!从此甘宁便成为孙权手下的一张王牌,以至于在张辽威震逍遥津后,甘宁都急眼了。在公元203年的濡须口大战中,甘宁率一百铁骑,夜袭曹营,惊得曹操一身冷汗,算是给孙权出了口恶气,当时孙权如此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从此甘宁成为了三国名将,书写了一段传奇!所以倘若甘罗地下有知的话,必会抚掌大笑,赞:是吾好儿孙!

因为甘宁的传奇,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其最终的功绩,而是他的逆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无论什么时候,知识改变命运,都适用!而甘宁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