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伤心画不成”,唐诗三百首中,韦庄在金陵图里的世情问答

“谁谓伤心画不成”,唐诗三百首中,韦庄在金陵图里的世情问答


“谁谓伤心画不成”,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七言绝句《金陵图》,全诗二十八字,是一首因观画而有感而发的咏史怀古的题画之作,全诗如下: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首诗是题画之作,自然是有画的存在,只是由于时代久远,画这金陵图的画师是谁已不可考。

这金陵图中画的是什么呢?画的是,六幅南朝事与老木寒云满故城。

也就是说画了六幅由三国东吴开始,历经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建都金陵的过往画作。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按理说应该是十分繁荣的,然而这位画师并未去粉饰六朝统治下的歌舞升平,而是绘画出许许多多的老木寒云,危城破垣。这历经六朝的数百年古都金陵,并非是那繁华升平,葱葱郁郁的帝都,反而是六幅让人为之感伤的暮日萧瑟中的金陵古城。

韦庄,生于晚唐之时,当时的大唐已经日暮西山,而当他看到这金陵图后,有感而发也属情有可原。生活在那个时代下的文人士子们,任谁回想起那些曾经的过往繁华,都会无限感慨一番。

这首诗不仅是韦庄的感怀,同时也是对于同时代的诗人高蟾的那首《金陵晚望》的作答。

“谁谓伤心画不成”,唐诗三百首中,韦庄在金陵图里的世情问答​​


高蟾曾于《金陵晚望》中写道: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在某个秋日的傍晚,诗人高蟾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照映着这座金陵古城,有风拂过,一种日暮沧桑,世间沧海已桑田的感觉由心而生。预感到昔日的大唐王朝,已然无法挽回的开始走向崩溃的末日边缘,他感到伤心苦恼,却又无能无力。

于是发出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的深沉感叹。这世间纵有无数丹青妙手,可终归是不能画出这一片伤心的,正因为画不成,才可见这伤心之深。

而作为同时代的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的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到这几幅画作之后,那一句“一片伤心画不成”因而回绕在脑海之中,在这画与诗的对比之下,真的是一片伤心画不成吗?显然不是。


忽然间眼前一亮的韦庄,豁然而开之下,便提笔写下这首似乎反驳高蟾的诗。

谁谓伤心画不成?谁说的画不出这六朝古都金陵城的伤心事来?

为什么画不出?画人心逐世人情。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师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以及迎合世人那庸俗的心理,专门去画一些粉饰天下太平,表现歌舞升平的画作,而不愿意去画那些反应社会真实面貌的伤心画作罢了。

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后,当然得有理有据的以论证来反驳。于是便有了“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的论证反驳。

您请看这几幅《金陵图》组画吧,这画面之上草木凋零,古木枯谢,在这寒云笼罩之下,是如此的一片凄清与荒凉。这南朝的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因为昏庸无道,朝政腐烂,社会混乱等等因素,从而结束了它们短暂的历史的呢?荒草枯木,乌云古城,如此凄凉的画面,不正是这六朝金陵古都,那伤心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吗?

不是伤心画不成,而是不去画伤心。

韦庄与高蟾的这一番比较,虽耐人寻味,有着反驳的味道。一个说一片伤心画不成,而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看似在抬杠,实则都是怀着相同的心思在内,借六朝之旧事,说晚唐之现状,是对国家现实的深深忧虑,有着浓浓的爱国忧国的韵味。

一片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这两句古诗词之中,何尝不饱含着古往今来,那浓厚的社会现实的味道呢?

不是伤心画不成,而是心逐世人情。君可知?这其中蕴含了多少数不清的世间情,世间事啊!

“谁谓伤心画不成”,唐诗三百首中,韦庄在金陵图里的世情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