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前言

他們是誰?

他們是“博物館裡的段子手”,“自帶彈幕的講解員”。

雖然標準解說詞字數常過萬,他們倒背如流,卻不甘心只當一個“人肉背詞機”。

《國家寶藏》火成了大IP,在此之後,刷博物館成了很多人的必修課。

“讓國寶活起來”的口號深入人心,對於普通人,走進博物館如果沒有講解,恐怕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文物。能打動人的,永遠是細節和故事。

不想做段子手的講解員不是好講解員。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在參觀的時候才能瞭解到了展品的前世今生故事。

南報週末聯合南京市博物總館媒體工作室推出《王牌講解員》欄目,將鏡頭對準這些講述文物故事的人,聽他們聊聊他們對展品的認識和理解,以及他們工作中遇到的那些人與故事。


“我是怎麼成為講解員的?”康望舒一愣,隨即笑了:“我好像沒怎麼考慮就來考試了,對於我來說,這是一份足夠自豪的工作。”

學播音主持的她,2012年畢業後通過層層選拔考進了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當時招一個英文解說員,一箇中文解說員,分兩組考試,幾十個考生裡分別選出五個進面試,最後綜合筆試面試成績再選。”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已經過了6年,康望舒還記得面試裡的一題:“是一張有著周恩來簽名的法幣,提供了簡單的文物介紹,需要我們當場加工組織成一段解說詞,演示出來。”這不僅考驗了文字功底,還檢驗了臨場反應能力以及如何抓住參觀者注意力的能力,“一直很放鬆的我,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當時真的感覺到當一個合格的講解員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的。”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 有著周恩來簽名的法幣


一個詞都不能錯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考試通過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康望舒面對的是嚴格的培訓。

“帶我的老師,是一個有著20多年宣教經驗的資深講解員,所以她的標準非常高,

對我們的要求只有一條標準:從嚴。”四五天內背完所有講解詞,講解稿針對不同對象分為簡單版和詳細版,這對康望舒來說並不難,最讓她緊張的是老師層出不窮的考核,“讓我們現場講解,當場挑錯,立刻糾正,現場重背,馬上再講一遍。關鍵這樣的考核都是在紀念館開放的時間,周圍都是滿滿的參觀者,那麼多人看著本身就緊張,然後被批評時就更不好意思,現場重背的時候特別有壓力……老師的意思我明白,講解員很重要的一個素質就是臨場能力,習慣了這樣的壓力,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講解員。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和其他博物館不同,作為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紅色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的講解詞不能有隨意的變動。康望舒記得,原稿裡有一個詞是“竭力”,描述中共黨員在這裡的工作,他們一位講解員一次講解中突然忘了詞了,臨機一動用了類似的“努力”之類的詞語替代,被老師好好地教育了一頓。“老師從‘竭力’這個詞的含義講起,聯繫到當時工作小組的艱苦狀態和政治局勢的微妙緊張,告訴我們其他詞都不足以徹底傳遞當時那種情境——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用好用準確了,才能做好宣教工作。”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2013年獲“翔宇杯”全國周恩來紀念地講解員大賽三等獎、2015年獲南京市文博系統講解員大賽”二等獎……今天的康望舒早已獲獎無數,帶起了更年輕的同事,不過當初入館第一課,還是讓她記憶猶新

從宣講到交流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今年1月8日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2週年,也是梅園新村紀念館閉館4個多月提升改造後重新開放的日子。

這是該館基本陳列自2001年推出以來的首次調整。更新後的基本陳列名為“梅園風範——中共代表團在南京”,記錄了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於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與國民政府進行國共和平談判的艱辛歷程展覽亮出了一系列壓箱底的“寶貝”,不僅展示了70多年前周恩來的戶口卡原件,還有很多珍貴老照片、信札等,讓公眾更深刻地瞭解周恩來在南京的歲月。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 梅園新村建築群模型

過去由於條件所限,很多文物都躺在庫房裡,提檔升級最大的變化是把它們從庫房搬進了展廳。”提檔升級後,基本陳列展共展出了350件套文物,有的一套文物有20多件。同時,從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多家機構複製了很多珍貴文獻,很多都是第一次展出。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別爾克”轎車

康望舒說,以前的紀念館一樓是史料展示,二樓是文物陳列,相對來說比較割裂。“特別是一樓的歷史裡有很多年代和人名、事件,單獨講很難不枯燥。現在更新過的展陳是按照段落來分的,歷史事件穿插著相關文物我們講解時就有了很多故事和細節,生動得多,參觀者聽起來也更容易投入。”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相應改變的還有解說風格。“紅色紀念館一直給人的感覺是高高在上的事蹟宣講,這樣和參觀者有距離。我們現在提倡的是真誠地看著參觀者雙眼,平等對話、親切交流,實時注意和參觀者的互動以及他們的反饋,特別是他們感興趣的,我們就多深入講些。”康望舒笑著說,去年有一家外地的紅色紀念館來參觀,看見這裡講解員親切平和的講解風格還有些吃驚,“其實時代在進步,這樣完全不會削弱紀念館的精神教育和傳承功能,反而可以拉近年輕人和那個風雲時代的距離。不過這麼做會帶來一個挑戰——不再高高在上了,參觀者就會提問題了,就要求我們不斷‘修煉’,做到百問不倒。”

紀念館裡的孩子們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更新後的展陳中有利用多媒體手段的場景復原,也是參觀者最感興趣的部分之一。國共談判期間,國民黨在中共代表團駐地周圍設置了10餘個監察哨,展廳裡特別設置了一個名為“沒有膠捲的照相機”的多媒體場景,用模型復原梅園新村的沿途街道,街道外側是一個通過軌道移動的監視器,只要移動監視器,就能打開放大鏡甄別沿途的小販、三輪車伕等行為可疑人員是不是國民黨特務。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 沒有膠捲的照相機

“這裡展示了一箇中共代表團負責警衛的同志使用的相機,這部相機裡壓根就沒有膠捲,是給監視的特務製造麻煩的。對著他們按快門——他們就以為自己被拍下了臉,第二天只好再換一批人去化妝監視,然後又被拍了照,只好再換……”康望舒介紹,每次說到這裡,參觀者總會會心一笑,幾十年前戰鬥在艱苦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的樂觀和幽默精神就這麼走進了他們的心裡。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梅園新村紀念館裡永遠不缺孩子。“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夏令營,還有徵文比賽,已經做了五年了,每年都能收到三千多篇投稿,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今年的題目是‘我最喜愛的博物(紀念)館’,我們有個想法就是把歷年的優秀作文結集出版,做個總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社教活動。“我們館裡有一輛黑色別爾克小轎車,是當年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與國民政府進行和平談判期間經常乘坐的。我們就為小朋友舉辦了一堂車模手工課。在他們做手工的時候,我就向小朋友和家長們講述了小轎車變成‘移動會客廳’的故事,這是為了避開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周恩來在車上會見了許多地下黨員。”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讓孩子感興趣的還有“摩爾斯——永不消逝的電波”活動,由康望舒和她的小夥伴們教孩子們學摩爾斯電碼。“低年級的孩子教他們用膠帶紙做電碼表,高年級的孩子教他們使用電碼表翻譯密電碼,還原文件內容。”雛鷹小隊假日活動、“印裡梅園”文創夏令營……康望舒說,紀念館有數據統計,每年參觀者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未成年人,“我們細化到每個月都特別關注到未成年人參觀人數的統計,孩子是未來,他們是能把紅色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寶貴種子。

王牌講解員⑦|康望舒:在“梅園”播下小小的種子

圖片來源於《週末》報2018年7/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