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冬至过后真正冬天来了,对于种植大棚的农民来说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操劳了一整年期盼了好久的丰收季终于到来,盘点辛苦劳作的成果,估摸着今年能卖不少钱,看着棚子里成熟的作物,心里乐滋滋的,嘴角满是笑容。心里想啊,不枉之前累死累活的照料它们,现在觉着之前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了。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看到县城附近的村子都兴起了大棚种植而且赚了不少钱,镇政府也在鼓励大棚种植,还定期提供培训,早在在两年前王大爷参加培训后,在自己田地上搭起了大棚种植,两年里赚了一些钱,每每提到以前的大丰收王大爷总是掩不住心里的欢畅,然而今年冬天,似乎没有前面两年那么好了。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王大爷说,种植木耳是门技术活。虽说大棚种植木耳比光地种植更好保温保湿,但要大批量种植木耳并非易事。木耳生长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营养配方也很讲究。相比于光地种植能够更好保温保湿,却没有光地那么好通风,而且自己大棚主要靠草帘子、塑料薄膜、遮阳网、简单的喷灌设施来对棚内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控制没那么好不说,每次都挺费劲的。谈到种植木耳的辛劳,王大爷自认比带娃还辛苦,但能够利用大棚种植技术提前上市,每袋木耳可以多收入1元左右。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王大爷原打算这一季再赚一些钱,买一些更好的种养设备,把种植规模扩大一点。现在看来,计划要延后了。王大爷共有5亩地,两亩地用来建大棚,剩下的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和往年一样,两个大棚都用来种养木耳,今年木耳同往年一样有丰收,却没能卖到好价钱。王大爷,满脸惆怅的看着挂在菌带上肥厚新鲜的木耳,说到,往年价格也好,新鲜的木耳一斤提前收获提前卖能卖去10块钱左右,晒干的木耳能卖30多块,前两年还没到收获的时候就有人来看木耳的,一成熟就有六七个老板上门收购,远一点的地方也有收购站,还能对比着卖给出价最高的,今年来收购的老板没几个,价格自然也不好。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新鲜的木耳卖不出去,王大爷只能先把他们晾干,这样能保存久一点,兴许过后会有老板来收购。待在大棚里,王大爷又是一声叹气,为了这些木耳,这一季度几乎把全部的心思和时间都花在了这上边,去年收成和价格都很好,没想到今年有好收成却没销路。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王大爷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后,儿子的事他不用管太多了,他现在最操心的就是她体弱多病的老伴。他说,老伴嫁给他,跟他一起操劳了一辈子,年轻的时为赚点钱老伴跟他没少倒腾,现在的她体弱多病,多是以前跟他一起辛苦养家落下的病根,两个儿子都要各自照顾自己的家庭,他也只能靠自己,趁自己还有些力气多挣点钱,带老伴去医院去找好的大夫看病,让老伴少些痛苦。

去年亩收入2万元的作物,今只能大面积滞销在地,伤透了老农的心

儿子们在外边做其他的营生,平日里王大爷的儿子、孙子都来给他帮忙,靠着这个大棚他常给孙子们发一些红包。大概是年轻的时候在外面闯荡的经历,王大爷对今年的遭遇,尽管有些许叹气惋惜,但他沉静稳重的神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处变不惊,不乱方阵的气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