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中的一些灵感

最近教育中的一些灵感

如何实现父母吵架与孩子没关系

儿子找不到我就哭,妻子着急,找了几个地方推开门看到我在打坐,一时火起,破口大骂。我则“观心”,想学学苏格拉底,骂到我动心处,我猛然一念:“我倒要看看我死了会怎样!”坚决不动怒不下坐。妻子突然说:“我带孩子回(娘)家去了!”本来想赌气不管的,观察到了这个赌气,立刻下坐,回家了还得了!。

我阻止妻子拿东西。妻子拉女儿“结盟”一起走,女儿立刻就跟随了,儿子也在傍边哭,我背靠着门,把妻子堵在家中,推攘着。

俩孩子哭,我就骂开了:“哭什么啊哭!(对着女儿)你妈妈跟我闹矛盾你就跟你妈走,我要是跟你妈离婚了你能负的起这个责骂!?大人吵架,你瞎掺和什么!说过跟你们没关系跟你们没关系!你以为你在维护你妈啊!你会害了你妈!你以为你可以没有爸爸啊!人家叫我一声爸爸你都难受,你还能没有爸爸!(对着两个孩子)哭!不许哭。我今天就不准你妈走!你们也必须呆在这儿!回家!?这儿就是你们的家!”

可怜俩孩子,终于保持了中立,很平静。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跟我和妻子的关系都很好,看来没有做错。

总结:夫妻之间吵架,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好,心理机制大概是这样的——孩子害怕父母吵架,不希望父母吵架,他想阻止,但没能力,所以会认为自己不好,孩子天生有原谅父母的能力,但是没有原谅“自己不好”的能力;孩子害怕被抛弃,当夫妻之间出现矛盾时,他是无法选择跟随谁的,迫不得已,他会选择跟他亲情关系最紧密的人,但是这种关系虽然紧密,但不一定是健康的。所谓健康的亲情关系,是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发展出来的人格会更独立和成熟。孩子为了缓和夫妻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早熟”,会导致儿童的人格分裂,或者选择调皮多动甚至沉默自闭来分散父母的注意力,继而人格出现问题。孩子忍受父母来自婚姻的情绪困扰,是伦理倒错,孩子的人格必然会出问题。

心理学的书籍上,虽然讲明夫妻吵架时要跟孩子声明,与他无关,不是他不好。但是夫妻在气头上,可能表达不清楚,表达清楚了,孩子处于焦虑的状态,并不一定能够接收得到,事后在去给孩子说,“稀饭都凉了”,时效没有了。所以,现场的“骂”不失为很好的方法,但是骂,也要掌握好分寸。

二、其他孩子以“公平”的理由要求我买东西怎么办

我带一个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因为他抢人家的嘴里的糖。在路上,他告诉我他没吃饭,我也不管这是否属实。那个小超市没有推车,他也忘了拿购物筐,我不帮他拿,我想让他体验一下自由购物和“拥有”这些食品的“实在感”包括搬运的麻烦,回来的路上,他叫我帮他拿雨伞,我同意了。

“我好累。”他说。表现出的兴致不错。

“如果其他人问我,说我都给你买了,要我给他们买怎么办?”我问他。过往孩子们提出的公平问题,我感觉自己没处理好。

“如果跟你买了,其他人要,我就会跟其他人买,都要买,我就变穷了,变穷了我就不能办儿童之家了。”我说。

“我会分点东西给他们吃的。”他说。

那一刻,我决定,如果其他人再要求我买的话,我就会叫这个孩子来帮我的忙,我想,他会帮我想出办法的,换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想出办法的,我不再为这件事情担心了。

三、问问当事人的意见

豆子打了康康,康康“搬救兵”来找我。

“豆子,你打康康了?”我问,但他表情严肃,不回答我。

“你要我和他‘讲道理’吗?”我问还在伤心的康康。

“不用。”康康说。

我听康康的。

总结:调节俩个人的矛盾,诸如如何调解谁来调解,尊得孩子们的同意最好,有时我们不一定顾得过来。

你是想原谅他还是维护他

豆子使劲地关小木屋的门,发出很大的噪音。

“豆子,声音太大了,吵到我了。”我对他说。

“是啊,好吵啊!”同在小木屋里的齐豫发表他的意见。豆子突然伸手往齐豫的眉心一抓,齐豫哭了。我说:“你抓人了。”豆子沉默一阵,突然想从窗子翻出去逃走。

“你不能走,你抓人了!”我说,这时候齐豫还在哭。

“老闵,他怎么了?”迟迟听到哭声,走过来问。

“他抓了齐豫这个地方。他想走,我不让他走。你说怎么办?”我指着齐豫眉心这个位置,问迟迟。

“有没出血啊!”迟迟说。

“没有。但是他痛。”我说。

“也看不到抓的印子啊。”迟迟说。

“你是想原谅豆子呢还是维护豆子?”我问他,他脸色一暗,走开了。

“老闵,放开我!老闵,放开我!”豆子大哭。

“老闵,怎么了?”小雨和另外两个孩子听到哭声又来看。

“他打人了。事情很紧急,我没有时间跟你解释。请离开这个地方。”我说完,小雨等就离开了。

“你打人了,你说怎么办?”我问在我手臂里挣扎的豆子。“我不打了!我跟他说‘对不起’。”豆子一边哭,一边挣扎回答我,我立刻放开他。

“对不起。”他带着哭腔对齐豫说。

“他说得好难听哦!”齐豫不屑的样子。

“他的道歉是真诚的,你说他好难听。”我说。豆子趁机离开小木屋,一溜烟到小木屋外面他妈妈那儿寻求安慰了。

“老闵拉我!”豆子跟我妻子告状。

“死老闵,讨厌!是怎么会事啊?”我妻子附和着。

“他拉着我……”他刚一说就被我打断了。

“你还要说?打人了,还好意思吗?”我这一说,他立刻及不说了。

那个下午,豆子都很开心。

总结:维护他,是拉帮结派,“君子群而不党”,原谅他,是宽宏大量,经过提醒,孩子分得很清楚。

还手打人也难受

中中打了康康,康康哭,我抱着康康走到中中身边。

“他先打我!”他给我解释,有些惶恐。

“他打你,你还手打了人还是难受。今后他如果(他打你)不重的话,你可以吼他两声。”我说,中中点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