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就已經有《詩經》了,爲什麼流傳詩篇最廣最多的卻是唐朝?

一聲佛號一聲心


藝嶼EYESVOT |詩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著很強的優勢。


詩仙李白像


詩聖杜甫像


流傳詩篇自然也就最多。

明皇幸蜀圖,唐李昭道繪

唐朝是一個極為昌盛的朝代,經濟發展繁榮,交通也較之前的分裂局面便利

這為唐詩的興盛提供了物質基礎,詩人們得以暢遊南北,縱情山水,進行“旗亭酬唱”。

李思訓之金碧山水畫。

唐朝是一個統一的王朝,隋結束了南北分裂的紛擾混亂,唐使多民族的統一體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開創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為加封邊疆的治理,唐統治者極為重視邊功,刺激了時人赴邊從戎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文人,紛紛奔赴邊塞,投佐幕府,邊塞的徵戎生活、異域的奇麗風光,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唐朝時科舉制漸趨完備,嚴詡《滄浪詩話·詩評》說:

“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唐代進士科極重視詩賦,刺激了時人發憤學詩,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於詩歌創作,詩歌藝術形式得以不斷完善,前人創作經驗也得到廣泛傳播。


▲全唐詩

唐朝統治者也熱衷於詩歌文學,唐太宗開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學士編纂文書。

唐高宗、武則天也自制新詞以入樂。

唐玄宗更是一位詩人,自述每運筆賦詩,輒“樂以忘憂”……

這對於詩歌創作是一樁極大的鼓勵,而且提高了詩人的社會地位。

當時的文禁也較為鬆弛,統治者的心態較為開放,如果唐朝盛行“文字獄” ,那麼唐詩是無論如何也興盛不起來的。

唐朝還是一個開放的王朝,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種藝術的發展也對唐詩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併為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閻立本 步輦圖(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

音樂、舞蹈、繪畫等統統可以入詩。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的《胡旋舞》、高適的《畫馬篇》等都是其中代表。

唐朝鍍銀罐,仿北胡皮革水袋

唐朝安史之亂由盛轉衰,社會鉅變刺激了杜甫、顧況等現實主義詩人的創作靈感,也成為了他們創作的素材。

從文學自身發展規律看,從先秦到漢魏六朝,詩歌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長遠的歷史發展的過程,五、七言古詩均較為成熟,律詩和絕句也漸漸走到了成型階段,經過長足的積累,唐詩博採眾長,不僅繼承和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傳統,而且發展了各種形式和技巧,形成了眾多流派,這些流派以各自的風格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迎來了唐詩異彩紛呈的局面。

張萱《搗練圖》(摹本)“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眾多原因,造成唐詩數量多且質量高,流傳最多最廣也就不足為奇了。

八十七神仙圖卷 吳道子

👉藝嶼EYESVOT👈


藝嶼EYESVOT


《詩經》是春秋時代孔孑以禮制為主要標準編輯的一部詩歌總集。分《國風》《雅》《頌》三個篇目,305首詩。它產生春秋未年,毀於秦,後經毛氏父子據口傳並加註後傳於漢。漢的重視促進了《詩經》的傳播,經隋至唐《詩經》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廣泛的發展。可以說唐朝與之前幾個朝代相比,是《詩經》流傳最廣泛最多的時期。

為什麼說唐朝是《詩經》流傳最廣最多的鼎盛時期呢?我認為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詩經》本身就是一部集思想民風和語言藝術等多方面晶華的集大成作品,雖經被毀但不可磨滅。就是說它本身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是它得以流傳的主要原因。

二是,漢朝特別是漢武帝對《詩經》的重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了《詩經》的傳播。

三是,自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以五經為科舉取仕的主要內容,引起了朝政和士子們對《詩經》的重視。

四是唐初發明瞭雕板印刷術,技術上的進步,促進了《詩經》的傳播。

五是,唐朝寬鬆的政治環境和繁榮的文化經濟使讀書人激增,以《詩經》為源頭和楷模的唐詩蓬勃興起。其內容,形式,藝術手法等方面都給唐詩以營養。另外,科舉考試離不開五經,達官貴人和文人志士以賦詩為雅興,整個社會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終於使唐詩和《詩經》一樣成為我國文化百花園中璨爛的一枝,成為中華民族得以光耀於世的瑰寶。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詩經》在唐廣泛流傳和發展的原因。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詩經》是春秋時期孔子整理的,這個沒錯。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詩經》成因與內容。

詩經為最早的詩集。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總共有305篇詩歌,又被稱為“詩三百”。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

這是中國詩歌的起源。任何事物都在發展,到了漢魏六朝朝就是樂府歌詞。總之,詩詞一直在發展之中。

到了唐朝初期,詩歌還是以古風為主。對唐詩進行改革初步嘗試的是杜審言、李嶠、崔融、蘇味道,這四人被稱為"文章四友"。他們的詩歌開始出現了五言律詩,詩歌的佈局開始嚴謹起來。

到了初唐四傑,唐詩的風格五言八句幾乎已經定型,並脫離華麗的辭藻,逐步走向了市井,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再往後,大小李杜將唐朝的詩歌推向了巔峰。

任何事物,都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天魁神筆


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可以看出唐朝對詩歌的壟斷地位。詩歌在唐朝的繁盛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說本質點,詩歌屬於文化,而文化的繁榮昌盛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必定密不可分。



唐朝繁榮的經濟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繁榮,人們才能在解決溫飽的前提下欣賞詩歌藝術;其次,經濟繁榮帶動的是交通運輸、商業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交通運輸商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詩歌的傳播。

唐朝寬鬆的政治環境也是詩歌繁榮的重要原因,如果像清朝一般大興文字獄,就算經濟在發達,詩歌也無法繁榮的。廣開言路、科舉選官、三教合一等政策措施是唐朝詩歌繁榮的重要原因,為廣大文人墨客提供了咬文嚼字的輕鬆環境。

還有重要的一點,大唐王朝國力強盛、擁有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面對外來外族文化,相信可以被自己同化,此等自信,只有大唐了。想想積弱的宋朝、閉關鎖國的清朝,此等胸襟氣魄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匹敵。

再者,統治者重視文化,向來優待文人。外加科舉制的影響,唐朝重文輕武。



總的來說,唐朝的確具備了讓詩歌廣為流傳的條件。從政治、經濟、統治者等方面均可看出。


Gettttttttting


詩經年代過於久遠,更重要的是詩經裡面有大量的沒什麼文采的詩句,只要集中在雅和頌裡面,我們平時喜歡的大概也就是風裡面的一些詩。加上時代變遷,尤其是秦朝把中國一分兩半,統一了文字,再加上焚書坑儒,先秦很多書失傳了,讀音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對於詩歌來說,要想廣為流傳朗朗上口才是第一位的。唐代詩歌把韻律,也就是平仄關係研究的非常透徹,杜甫更是格律詩的集大成者,所以後世唐詩要比詩經流行很多。

現在很多唐詩讀起來依然是押韻的,朗朗上口意思清楚明白,只有人民大眾易於接受的東西最終才能成為經典並流行千年。


昭烈名臣


這些都經歷了歷史的大浪淘沙,披盡黃沙始到金。歷史多情,歷史無情。容於時的未必容於史,反之亦然。你永遠不知道當下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點什麼,或者說,歷史將會給哪些當下的文學藝術買單,什麼都不好說。因為現實有效的歷史往往會宣佈無效,反之亦然。有一點是流傳到今天的中外藝術品所共同擁有的價值,即形象總是大於任何概念,謝絕說教,高端的藝術永遠不是認知的說教,聽藍色多瑙河不是讓你去河裡游泳,看名畫裸女不是要你去嫖娼,站在赤身裸體的思想者的腳下,不是要你也脫光衣服故作苦思冥想狀,讀罷紅樓夢,你永遠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有人喊你去和秦可卿軋姘頭。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文學藝術家必須具有天賦,不是人人可以染指的行當不必對大眾創作寄於任何的希望。林林總總的世界文壇五花八門的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而上一期的諾貝爾文學獎卻將桂冠給於了一位吟唱美國小調的迪倫鮑勃。他那煙熏火燎的老男人聲音遠遠領先於所有的裝逼的文學假話空話大話,個人以為這就叫實至而名歸,唱的永遠會比說得好聽。在媚俗與欺世中上下其手的所謂的創作者誰都別想永遠地欺騙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當然你們可以把極少的一部分人永遠地欺騙下去。


一般般的過客



《詩經》所記載保存的三百多首古詩,全都是當時學問最高的聖賢君子所創作的,可以說沒有一首來所謂民間,全部都是言志、載道的經典之作。一般人尤其是秦漢以後的人基本上都理解不了其中深意,也品不出其中真味,故不得普及。而唐詩多以寫景舒情娛樂為主,然通俗易學易懂,兼更講究平仄音韻,吟誦起來朗朗上口,好比當今的流行音樂,故傳播更廣泛。然而歷代真正的讀書人無不奉《詩經》為最高經典!


淡漠千里1


《詩經》產生於春秋時期,那時候中國的人口、領土、國力遠遠不如唐朝。

詩的產生源於生活,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爭霸,百姓生活不夠安定,無法安居樂業,大量百姓死於戰爭,人口基數少,人口數量不足,並且文化不如唐朝先進。

說起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勝的朝代,屬於大一統時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國力非常強大,以致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詩歌的創作源於生活,我們在唐詩中可以感受感受到唐朝人的自信和豪放,唐朝人作詩如同家常便飯,幾乎人人都會作詩,在這種氛圍下,唐朝人創作出大量詩篇流傳至今。

詩是文化和生活的結晶,正是唐朝的國力強大和文化繁榮,才導致唐詩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流傳至今不足為奇,《詩經》比起唐詩,缺乏強大的文化支持,自然流傳起來就不那麼容易,而且春秋離當代時間久遠,人口很少,因此沒有唐詩有名。


道一有三


同意天魁神筆的意見。

詩經三百首和唐朝的大興的格律詩是兩種文體。

詩經也很流行,孔子為此還專門收輯,後人也一直研究、學習詩經。

楚辭也很流行,包括杜甫、蘇軾都說楚辭之離騷,必學焉。

唐朝流傳最廣的詩是格律詩以及有了格律詩雛形的詩,它們和詩經又不太一樣。相當於提煉、萃出精華,而後烙上那個時代的痕跡!

不過,唐朝也有復古派,認為一味創新也不好,失去了古意就失去了根本。

所以,不能把詩經和唐朝的詩等同,只要一直存在的,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有其價值的!


西山詩詞客


回苓.因為春秋至隨這段時間戰爭頻繁,生產力低.下文化得不到發展。唐朝經過貞觀之利開元盛世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文化從少數±族走向廣大民眾,達到了前所末有的巔峰。之前,統治者不重視文化,只注重武功,以擴大地盤和勢力為目的,所以利約}了文化的發展。因為唐代統治者認識到了繁榮經濟發展文化的重耍,開姳重祝文化,從士大到民眾,人人都作詩遊/歷作詩,送別作詩,祝賀作詩灬作詩尉然成.風所以唐代留下來的詩篇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