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24年之后,为了给华中师大招揽优秀生源,重返母校咸宁高中。也应母校邀请,为300多名16岁到18岁的学弟、学妹做了场报告。那一刻,记忆闸门突然被打开,穿越到那段青葱岁月,才发现,命运的基因,早已在那个夏天种下——《志远读城》

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

作为咸高曾经的一名学生,今天不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以学长的身份来跟大家交流。

24年前,我跟你们一样,在这个学校里拼搏。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重新回到这个校园。

看到你们,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我自己:那个时候,尽管很多人认为我学习很好,是个读书的料。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时候我有多崩溃。

昨天晚上,和当年的同学,也就是你们的黄继阳校长,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提起当年我在同学中间一件比较轰动的事:高一、高二我都在理科班,成绩也不错,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到了高二下学期,我执意要转到文科班:很多人不可思议,理科学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读文科?

内心主意已定,没有人能够说服我回心转意,直到我父亲找到校长,最终同意我调班。

为什么要调班呢?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冲动,总之,当时是九头牛也拉不回了。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调班之后,其实也有一段非常严重的不适应期。

当年,咸宁高中以理科见长,文科一直不如理科。在学校里也没有理科那么受到重视。因此,很多人不太看好我的选择。我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地上。

那时,我卯足了劲,拼命的补课。甚至搞到自己神经衰弱,整夜睡不着,人极为敏感。别看现在我看起来有点小胖,但是读高三的时候,我瘦得像一根竹竿。

因为家境贫寒,人生的路,只有靠自己走。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那时候,我看过很多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路遥的《平方的世界》。受到这本书的影响,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无论如何,要好好地用好高中的时间:因为,如果我没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要出去打工,那么高中的学习将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如果,我考上了大学,那么高中就是我最苦逼的时光,但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当时,就是这样简单的逻辑支持着我。结果,我没有欺骗自己,以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名校中文系。为自己人生打下了一根坚实的桩。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20年过去了,咸宁高中的老一辈教师,还记得这件事。而我大学毕业之后,去省报当记者,为这件事画上一个还算不错的句号。

24年前,我18岁。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美好的年华。但是,我却对自己16、17、18岁怎么过的,一点都没有印象。因为那个时候,就是天天背书。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不被人打扰。每天晚上9点下自习之后,在回家路上有一堵工厂的围墙,那里有路灯,我就站在路灯下背书,一般要背到23:30左右,才回去睡觉。

读高中的辛苦,大家心知肚明,不用我多说。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回头来看,我认为,读大学,尤其是读一个好大学,最重要的,不是找一份好工作,也不是挣更多的钱,而是,让你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后来证明,背书是有效果的,特别让我在文史哲方面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这种努力,绝不仅仅让我赢得了高考,更重要是的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1998年,我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之后,没有继续读研究生。而是去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先后在经济类报纸、市民报纸、党报、综合管理部门、团委工作过,从普通的记者,到部门负责人,到集团团委书记;2011年离开湖北日报,到湖北广播电视台工作,担任过报社社长,创办十多种杂志,还兼任电视台的副总监;直到2013年又调到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基本上,每三年换一个岗位,20年时间里,换了6、7个岗位。

在这中间,我又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还在香港大学拿到了两个商科的硕士文凭。相比同龄人,我的经历是非常丰富的。

不过呢?虽然换了很多岗位,但始终围绕着新闻业务这条主线没有改变。换句话说,过去20年时间里,我始终只在做一件事:要么在一线写新闻,要么带领别人写新闻,要么研究新闻。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这种紧张的工作,直到2017年松了一口气。去年,我做了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就是用一个月的时间,独自驾车,围绕着澳大利亚环游了一圈,这一趟我跑了1.5万公里。我们知道,澳大利亚80%的地方都是无人区,十分荒凉,条件也十分恶劣。一路上,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车子失控飞进沙漠,撞死袋鼠,差点撞上牛群,被洪水围困,在野外遇到鳄鱼。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在无人区抛锚,等待别人来救援。

这些经历,我已经写成了一本书《走进西澳,在南半球邂逅另一个自己》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版。

我知道,这样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期待。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努力,你要实现这些梦想,恐怕有些困难。想环游世界,首先得要懂外语吧,首先要能够有机会出国吧?这些都取决于高中关键的三年努力。

我们,不一定要很有钱,但一定要有精彩的人生。读书未必可以让每一个人拥有精彩的人生,但是,若想有精彩的人生,没有足够的学识,绝对不行。

这就是24年之后,重返母校,我想给学弟、学妹们交流的一点体会!

谢谢各位学弟、学妹!也特别谢谢母校的每一位老师!

24年后回首,感恩那些让我崩溃的岁月

《志远读城》精彩文章

再精心安排的人生,也会被命运粗暴打断 ——在2018华中师大博雅生毕业典礼上的分享

“利川红”借势,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考问楚商:武汉晋升“设计之都”周年,你确信没错过什么?

大人物走后看东湖

看不懂,瞧不起,来不及

一只被施了魔法的橙子

当6000只天鹅来敲门

星空拍客(下)

星空拍客(上)

无人区的“潜规则”

万里自驾中的那些艳遇(下)

万里自驾中的那些艳遇(上)

绝世小镇遇见谁

世界最长、最无用的桥,却让每个路过的人终生惦记

Joffre Gorge:沙漠深处,千古岁月,悠悠回荡

坠落山溪探幽潭:当世界静到极致

1000万+,当红“神文”埋了什么毒?

那城在眼前,却拒我入内

杀死袋鼠

抛锚无人区

佳人勿入布鲁姆:芳心被窃不自知

御风飞渡:偷窥上帝的私家花园

不老的月光

土著禁地的神秘探险队

澳洲腹地自驾“口味重”

三万里自驾,源于生命的一次终极体验

奇幻的“地下城”:库伯佩地

他们的街道在狂欢

夜钓印度洋

Fremantle,端杯酒走你千遍

孤独之城的“宫斗大戏”

夏醉利川,就贪那点凉

身体的张力

华中师大百名女生致信马化腾:你欠我们一杯茶

千年银杏谷,寻一个像聂隐娘的女子

千古风流一湖煮

================

《志远读城》

把人生百态写进风景里

出品人

吴志远 城市品鉴师,学者,前媒体人;致力于品牌整合传播,创意写作,农业传播及新媒体应用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