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場終生的修行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作者:更好的普通人(來自豆瓣)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93853/古往今來,養育孩子一直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文觀止》中有一篇文章《觸龍說趙太后》,講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當時是趙威後執政,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打不過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同意出兵,但提了個要求,讓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做人質當然有一定危險,趙威後寵愛幼子,捨不得他去。這時老臣觸龍來勸說趙威後,鋪墊之類的話不多說,最核心的內容是就算坐在尊貴的位置上的人,如果沒有貢獻和功勞光享受好處,往近了說,可能自身難保,往遠了說,可能子孫都保不住。趙威後愛長安君,母親愛孩子,與其現在給封地給財物,不如考慮長遠給機會讓他建立功業,使長安君有資格在趙國立足。趙威後聽後同意了長安君去做人質。一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流傳至今。為孩子的終身成長深謀遠慮的觀點值得所有父母學習,而我手頭的這本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所傳達的育兒理念正是這一點。書中梳理了75條育兒指南,想要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和情緒發展能力,而這是除了身體之外決定一個個體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因素。

做父母是一場終生的修行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作者是艾麗卡·雷斯切爾,她是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畢業生。她曾經是麥肯錫的一名諮詢顧問,是“幸福健康寶貝”顧問委員會委員,她在加州大學、哈比托特兒童博物館等學校和機構創辦了廣受歡迎的父母教育研討班,還撰寫了大量關於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發表在眾多知名雜誌上。當然她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把在研討班和私人實踐中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彙編起來寫出了這本書。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是一本手冊式的育兒指導書,涵蓋了大多數帶孩子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書中的內容圍繞著“優質父母的含義”、“優質父母的方法”、“優質父母的理念”三部分內容展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優質父母是什麼模樣。

一、 優質父母的含義

優質父母首先是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大概都有這樣的心理,對於孩子來說,世界上找不到比我更愛他的人,但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份愛意味著什麼。真正的愛意味著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不因為孩子的語言、行動而改變,是無條件的愛。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致的。

與之對應的當然就是“有條件的愛”,因為孩子的可愛容顏、乖巧性格、行為舉止而愛孩子,一旦孩子沒有達到標準,這份愛就會降溫甚至消失。大方的父母面對獨佔欲強烈的孩子,積極的父母面對悲觀消極的孩子,時間觀念強的父母面對拖拉的孩子,當這些情況總是發生,誰敢說自己沒說過“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類似的話呢。

優質父母是願意學習、願意改變的父母。他們懂得教育是一項技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提升的。他們的心態是開放的,懂得初為父母沒有經驗時去找專家。當然會翻開這本書認真研讀的人都是有這一特質的。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如果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想要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優質父母是能理解孩子的不一樣的父母。從生理上說,孩子的大腦仍在發育中,從心理上說,孩子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出生,他們總是在探索。理解孩子的不一樣,對孩子做無罪推定,帶著同理心去解讀孩子的情緒,優質父母對孩子有更強的包容心。

優質父母是能照顧好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並不是簡單的五個字,當你成為父母后,你就會發現你的角色變得非常豐富,你是兒子/女兒,爸爸/媽媽,領導/下屬,當你試圖處理各種關係,你會發現你把“照顧自己”這件事排在了最後。

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所有升級為父母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樣的這份沉重的壓力。

但你必須懂得,照顧好自己才能讓你更好地照顧孩子、照顧所有需要你照顧的人。

二、 優質父母的方法

合理的語言:語言是溝通的重要工具。想成為優質父母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言語和說話方式,尤其是不要毒舌傷人。有時候言語造成的傷害比肉體傷害更嚴重。就像有的人小時候頑皮被爸媽打的經歷早就可以笑談,但被諷刺沒出息,比不上鄰居家的孩子,卻成為心裡永遠的傷疤。

堅定的行動:行動有時是比語言更有力的工具。說到要做到,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要求,更是對父母的要求,如果做父母的都做不到,對孩子又能有什麼說服力呢。父母先行動起來作為表率才能帶動孩子,優質的父母培養優質的孩子。

恰當的獎勵:獎勵主要有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精神上的獎勵以表揚為主要形式,優質父母會著重強調過程中的努力,鼓勵孩子學習和堅持。與這個原則相悖的常見話語是誇孩子“你真聰明”,這是我也經常犯的錯,這類誇獎會讓孩子以為他很聰明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成功。而物質上的獎勵更是需要慎重選擇。很常見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幫忙倒垃圾整理衣物等家務而獎勵給他棒棒糖,當下次沒有獎勵時他可能就不願意做了,而分擔家務本來就是他應該做的。

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有誤區,最後卻發現孩子得到了獎勵後不懂感恩,殊不知是自己給了孩子錯誤的暗示。它讓孩子認為自己付出努力去贏得父母的獎勵,這是他應得的。用獎勵去引導行動是一時的。它讓人把當下的物質獎勵作為行動的目標,沒有獎勵就沒有了動力。有個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上個學期在“出國旅遊”的巨大獎勵下拿到了好成績,到了這學期,沒有得到家長更大的獎勵許諾,就完全喪失了學習的熱情。

適度的懲罰:每個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優質父母會適度處罰。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認為處罰具有四個特點:

1、 有意義:用對孩子真正有意義的東西來處罰孩子;

2、 相關性:與孩子犯錯的具體情景相關,不要出現莫名其妙的處罰;

3、 匹配性:處罰的力度和犯錯的程度相匹配;

4、 可行性:處罰是可操作並且是及時的。

當然,並不是孩子的每次錯誤都達到需要處罰的程度,過程中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給出了更多的建議。

三、優質父母的理念

優質父母懂得兼顧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帶孩子的每天都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但在應對這些挑戰時,我們要牢記“不能為了短期的解決方案而犧牲長期的目標”。訓練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整理物品很難,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教導、提醒、催促,遠不如自己替孩子做了那麼簡單,立馬就解決了問題,但這對於孩子的長期成長不利。

有一種短視的父母,在孩子8歲時沒教會他繫鞋帶,20歲孩子學會了,但20歲明明是該步入職場的年紀,孩子卻只學會了繫鞋帶,這樣的情況讓人唏噓。

讓孩子幸福是真正的長期目標。優質父母培養孩子幸福的習慣。幸福由快樂、參與、意義三個維度組織。是的,滿足慾望和喜好得到的快樂只是一小部分,參與到一項有意義的行動中去,沉浸其中,做能他人帶去影響創造更大的善的事。讓孩子走上通往幸福的路,是優質父母的終極目標。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是一本引發人思考的書,它適合所有想要成為父母和已經成為父母的人看,它指明我們對孩子的終極期望,它幫助深陷育兒泥淖中的父母理清思緒。做父母是一場終生的修行,只有掌握心法,才能撥開雲霧,才能在挫折、沮喪下堅守,才能拍著胸脯說一句,我無愧於父母這個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