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进入七月,南方稻区逐渐进入水稻收获期,丰收的稻谷将会汇入粮仓,作为国家的粮食储备,稻谷的收获与储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如何判断最佳收获时期?

收获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收获后没有立即出售,储存又该注意些什么?

下面,跟着农财君一起讨论一下吧!

准确把握收割时间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熟期判断很重要。

收获太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掉粒断穗增多,撒落损失过重, 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观品质下降,商品性能降低,丰产不丰收。

因此,水稻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

那什么是水稻收获的最佳时期呢?

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其含水量在20—25%最为适宜。此时稻谷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即(农谚曰:九黄十收),就应收获。

选择晴朗的天气。

晴朗天气收获的稻谷,其含水量不高,一方面可以在田间地头便能卖上好价钱,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干燥、储存成本。

随时关注收获期间天气变化,以便在连续阴雨来临之前适时早收或者适当延后收获。

当然,如果即将收获的水稻受到大风等气候影响,发生大面积倒伏,一定要早收倒伏水稻,以防下雨引起霉变,生芽,损失加大,此时倒伏的水稻多在地里存放一天,损失就有可能增加。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市场行情的判断。

建议随时关注早稻市场收购价变化,积极与同行沟通、交流信息,碰上不错的收购价钱不要“存粮惜售”,以减少稻谷干燥、运输以及储存等带来的隐形成本。

收获前应注意哪些?

水分管理需合理

水稻收获前期也是水稻管理的重要时期,其中,稻田的水分管理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在我们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又多,特别是水稻成熟期对水的需求,常常发现有的稻农在水稻刚(压圈)就把田水放干。

这种方法影响产量较大,水稻在扬花后开始灌浆时,正是水稻乳熟期,是水稻的第二个水分分临界期,即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若过早放水受旱,会严重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叶片因养分迅速向籽实转移,极易衰退落黄,这些都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因此,

应保持根系活力,以根保叶,以叶保粒。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因此,水稻收获前应提倡晚排水、晚断水,一般以收获前7~12天为宜,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看土壤含水量及天气和籽粒成熟情况灵活掌握(不可照搬)。

可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的特点是浅灌与湿润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使稻田水分状况多样化。

选择适合的收获方式

分段收获:如果种植的水稻面积比较大,品种不同,要根据品种实际的成熟时间进行分段收获,切勿为了等待晚熟品种而造成早熟品种晚收,造成损失。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人工收获: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区域为丘陵或者其他不适合机械收获的地区,要采用人工收获。

同时,发生倒伏的水稻也适合人工收获,收获完水稻水分降低到16%时,码成小垛防止干湿交替,增加裂纹米,降低出米率。

机械收获:水稻水分降到16%以下时适合进行机械大面积收获。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稻谷储存要注意什么?

稻谷收割赶上下雨天,没人收购?

没赶上好粮价,不想“贱卖”?

量太大,短时间内卖不完?

储存起来吧!

那稻谷的储存过程中,你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严格控制水分

刚收获的稻谷水分含量较高,大约在20%左右;稻谷在堆积过程中,水分过高容易发热霉变,导致稻谷变质。因此,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储藏的根本

水稻收获后,应及时脱粒,在入库前机械烘干或者人工晾晒,使水分含量降低至12%-14%,达到稻谷储存的安全标准。

去除杂质

水稻在收割过程中,稻谷中往往掺杂着稗子、杂草、穗梗、叶片、糠灰等杂质以及瘪粒,这些物质有机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载菌多、呼吸强度大、极不稳定,而糠灰等杂质又使粮堆孔隙度减少,湿热积集堆内不易散去,这些都是储藏不安全的因素。

因此,在水稻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稻谷中的杂质,将杂质含量降低至0.5%以下

,这样才有利于稻谷的储存。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勤通风,及时降温

刚收获的稻谷往往呼吸作用较强,稻谷温度与水分含量也居高;应适时通风,如果储存条件温差较大导致稻谷与外界温差悬殊,这时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霉,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临时存储需注意

宽度不超过六米左右,堆型以长方形为主,高度不要超过1.5米,不要堆大圆堆,以防发烧。勤监测温度、水分,如有超标应进行调整。

袋装储存

收获后用袋装的秋粮一定要单码、多垛,垛和垛之间要有空隙,留出通风通道,垛码放向以通风方向垂直,以便通风。

- End -

必读!早稻何时收割,如何储存?一文全知晓!

声明丨综合整理自水稻种植交流网、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谈论等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