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老牌工业强国,却为何造不出大飞机?

花落莫相离


日本玩不了大飞机,一方面是因为二战战败被限制生产大飞机,另一方面也是日本国土太小,生产大飞机风险非常大,所以当然就不生产了。


谁能生产大飞机呢?美国,中国

大飞机特别是整机的提供商只有一个国家,美国,空客都是美国供应。

我国也在生产民用大飞机,不过技术还不是太成熟,还没有量产。

为什么日本不能生产大飞机呢?

1、二战战败的后遗症

日本二战是战败国,被禁止发展军事以及战斗机,所以飞机行业整机日本没有发展。等到落后想要再追就难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2、日本制造大飞机,也卖不出去

日本太小了,物资匮乏,大多数的产品都要进口,然后高加工的去输出,赚取高科技差价。如果日本做了大飞机,势必要卖给全球国家,但是美国不会同学,势必在进出口限制日本,那日本得不偿失。

况且日本国内也不需要自己产大飞机。

3、日本企业几乎不做整机产品,只做生态链的一环

日本近些年都是进行出口半成品及零件,并不会对其进行组装出售。所以如果日本做大飞机,每个产业链都自己做才可以,但是每个产业链都需要自己整合资源。

而日本也曾经制造过一款大飞机C2 ,全长43.9米,空重60吨,最大起飞重量141.2吨,最大载重36吨,最大航程9800公里,但是经常出问题,最后就作罢了。

还有那些行业是中国领先日本的呢?评论区一起讨论


毛琳Michael


日本问题交给日本问题专家桥本回答。


本次问题是:日本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业实力雄厚,科技十分发达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可就是这个工业强国却造不出大型飞机,日本的汽车发动机享誉世界,可却在飞机发动机上范了难题,日本飞机的难题就是造不出“心脏”,只能向美国进口。日本能造出飞机,但却造不出像空客和波音那样的大型飞机。



日本不是没有制造飞机,日本有制造飞机的能力,就在二战期间,日本就曾经制造出运输机以及战斗机,战前日本三菱重工就一直具有制造飞机的能力。战后,因为日本的战争罪,战胜国美国禁止日本在7年内制造飞机,直到1952年这个规定因为朝鲜战争才解除。日本航空自卫队的C-1,C-4运输机就是大型飞机,但不是民用飞机。


现在日本制造飞机整机民用都是小型的螺旋桨飞机,大型飞机没有制造,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却是一直在制造,如B-767的机身就是日本制造。为何波音公司选中日本制造机身,因为日本制造的机身表面圆度精度高,看上去很光滑,。实际上,光滑不是外表好,而是具有减少空气阻力的作用。美国波音公司的客机所有的椅子也使日本制造,使用日本的皮革,这成为波音公司指定日本制造的最早零部件。此外,计数器,计算机零部件,以及系统等也是日本制造。如果把日本制造的零部件全部组装起来,大约40%的波音飞机零部件是日本制造。这些零部件的设计全部是美国公司,日本每制作一个零部件都要向美国设计方支付设计费用,专利费用。


日本要制造大飞机需要巨大的研究经费,但是制造大飞机需要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能收回‘大飞机的开发费用,而要向世界销售,按照日本目前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困难。如化费1000亿日元(10亿美元)开发大飞机,一架飞机的销售价格上还要加1亿日元的利润。美国这么市场,道格拉斯,洛克希德公司都退出,所以真正掌握大飞机市场的只有波音与空客。空客也是全欧洲的公司齐心协力才制造出大飞机,如引擎,机身都是各个国家的协作。有人说日本可以制造出汽车,也可以制造出飞机,其实在美国销售的日本车是日本的美国法人制造出,按照法理是在美国制造出的美国车。这样美国没有设置关卡。但是飞机不同,不能在美国本土制造,美国绝对不会办法运营证,这样就算研发出来也很难销售。所以,现在日本最好的措施就是制造零部件,当零部件达到一定高比例,就可以尝试制造大飞机。


现在日本针对支线飞机,就在开发MRJ飞机,这款中型飞机已经获得400-600架的订单,如果在美国试航通过进入量产,未来日本制造大飞机的计划或许会放上日程。只是这还要外部的条件与内部的需要,有时候不是造不出,而是造也没有市场,没有先进性,这样就不造,退而求其次,制造零部件才是选择。


桥本看日本


因为日本的航空工业比较差,这个东西很多人理解不了,误以为日本航空工业比较好,其实可以直观的说一个事情,日本的航空工业,截止目前为止,其实还不如巴西,在世界上排名在美、俄、中、法、德、英、巴之后。

日本C2运输机看着像是大飞机,其实只是一个中型飞机。


有些人可能不太服气,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例举几个问题,很快就能弄明白。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日本航空工业能拿出手的各类飞机产品有哪些?答案是:C1运输机、C2运输机、P1反潜巡逻机和T4教练机。除此之外,日本没有国产过任何一款飞机,而且就算是上述飞机,除了T4教练机和P1反潜巡逻机以外的其他飞机,都用的进口的航空发动机,也不算纯国产。其中T4教练机的发动机F3-30发动机加力推力只有4吨多,双发也就推个小型教练机。至于F2战斗机,那是属于引进F16零部件,放大机体之后得到的,根本算不得是国产的。

P1反潜巡逻机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日本飞机,但是可靠性很差。


从航空发动机来看,日本目前现役最大推力发动机是F7-10发动机,最大推力不过六吨左右,装备在P1反潜巡逻机上,曾经出现过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4发全部停车的事故,这种发动机的可靠性可见多差了。他的原型机XF5-1发动机,是日本打算装备在心神上的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仅仅5吨,都只能算作是小型发动机。此外,类似于F3-30这样的发动机上面也已经说了,这就是日本能拿出手的航空发动机了。

图为我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他的载重和航程超出C2一大截。


就这个底子,连产品都没有,怎么能说强呢?就我国航空工业来看,支线客机有ARJ21,大型客机有C919,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有AG600,大型军用运输机有运20,预警机有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战斗机有歼1、5、6、7、8、10、11、15、16、20等十几个型号,而且涵盖了一代机到五代机的所有类别,大量出口到国外,中型运输机还有运8、9,小型运输机还有运12,电子战机、侦察机、海洋监视机、反潜巡逻机等高新系列飞机不计其数,航空发动机涵盖了涡喷、涡轴发、涡桨、涡扇等全部型号,推力覆盖小推力、中推力到大推力三个等级,甚至还有先进的轴对称三维矢量技术正在歼10B上测试中。

航空工业什么叫强?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我国的航空工业产品非常全,图为大型水陆两用飞机AG600。


即便是我国如此,都还有人说我们的航空工业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都能拿出这么多的产品,性能也在世界第一梯队,日本航空工业连产品都拿不出来,为什么要说他强呢?日本自二战之后,航空工业出现严重断代,一个行业断代20年是可怕的,技术人才流失,失去市场,失去研发基础和预先研发能力,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补起来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冷静看待日本航空工业。


海事先锋


日本人是有能制造大飞机的。虽然日本的航空工业还在完善,但是日本的工业实力,和所处的环境,使其有能力制造大飞机。


日本研发生产的中、大型飞机

日本在二战,战败后,军工体系已经被肢解,或转向民用产品生产。但是日本在战后的工业重建,及工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凭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为美国生产部分军用产品的契机,和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逐渐强大了民品的生产能力。日本人秉承的"精益求精" 的精神,使其生产的工业、民业产品,在很多领域成为了"日本制造"的"名片"。




东芝机床事件的主角 东芝机床


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国内工业企业的高速发展,日本政府通过采购、特许生产、引进技术等方式,给国内的大型骨干企业争取和保留了部分军品的生产能力。通过给与骨干企业军品订单和军事装备预算等方式,维持着这部分企业军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日本同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经济,存在着共生和伴生的关系,也使其可以在美国的默许下,购买部分美国和欧洲国家成熟的航空部件、航空零件、航空产品、航空技术来制造本国的大型飞机。


日本研发的客机

日本已经制造了大型的C2运输机


日本制造的P1反潜巡巡逻机

日本本田公司出品的小型客机


程砚777


关键是日本的市场及所处国际政治现实无法支撑大飞机项目。从工程制造的系统控制能力来说,如果有足够大的市场,日本应当也是能够逐步发展出大飞机的制造能力的。

空客如果不是立足于欧盟整体市场为基础,单凭法国或德国自身也是无法支撑大飞机项目的。

中国市场是波音与空客的最大外销市场,这个市场是几乎不可能再提供给其他第三方市场的。因此日本即便发展了制造大飞机的能力,也几乎不可能进入中国市场,因为最简单的国际政治现实是:对中国来说,西方世界里头最重要的是美国与欧盟,日本的分量是远远不够的。而大飞机的销售与购买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攸关于国际政治现实。日本上马大飞机的话,立刻会碰上最严酷的现实:会被波音与空客立刻挤垮,然后进一步连飞机配件市场都有可能丢失。

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即便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项目量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产能还是完全满足不了自身市场需求;因此,实际上与波音及空客的竞争冲突远远小于合作利益。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未来,中国市场还依然会是波音与空客最大的海外客户。

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亚洲、非洲、美洲的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之后,全世界的大飞机市场应当是足够三家乃至四家公平竞争的。

这第四家会出现在哪里呢?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只有印度经济未来能够真正高速发展起来后才有可能。但印度的工业制造能力目前差距太远,经济发展也不见得能长期保持稳健高速。所以这种可能性也几乎等于零。

时机是不等人的。因此未来的全球大飞机制造的格局基本将是波音、空客及中国商飞(或者中俄合作的大飞机,具体情况要看目前的合作进展)的三分天下。第四家出现的概率是几乎不可能的。


建章看世界


这个问题终于撞到我头上了,我想我可以回答一下。

首先我要说,日本目前生产不出来大飞机,而且他也没有能力生产大飞机。你可以说日本因为历史原因(市场原因、美国封锁等等)没有选择发展大飞机导致现在没有能力生产大飞机,但是你不能说现在日本是因为市场原因而不愿意生产大飞机。

简单点儿说,日本在几十年前断了自己一条胳膊,今天他已经没有这条胳膊了,他在过去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去断了这条胳膊,但是现在已经由不得他了,他在短时间内,就算他再怎么想要回这条胳膊,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那些一再说:“日本只是现在考虑市场原因所以不愿意生产大飞机的人”,就好像在说,“那个断了一条胳膊的人只是现在不想要这条胳膊”一样,刻意忽略了“就算日本想要生产大飞机,他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生产大飞机”这个事实。

那么我来详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日本工业实力雄厚吗?这个是肯定的,日本可以说在很多工业领域已经做到了他说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的地步。这一点是很值得中国学习的,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很多的工业领域只是大而不精,没有做深、做专,导致利润率不高,产业等级很低。

但是,日本有一个问题,他对部分工业产品的整合能力是很差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工业产品的整合能力是个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把很多个零件装起来的技术。

这么说很不严谨,但是基本上是对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瓶子,一个瓶盖,两家公司生产,两家公司都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分别生产出了最好的瓶子和最好的瓶盖,但是拿过来一看,拧不上——因为这是两个零件,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配合才能够形成一个好的组合体。

有人说,这个还不简单呀,只要下个命令让两家公司生产一样口径的瓶子和瓶盖就行了。但是说起来简单,实际中你却会遇到很多问题:瓶子与瓶子之间、瓶盖与瓶盖之间,口的直径其实是有微小的差别的,怎么控制这个差别?瓶子与瓶盖之间应该怎么拧?万一刚好那个最小的瓶口遇到了最大的瓶盖松了怎么办?万一最大的瓶口遇到了最小的瓶口拧不上怎么办?拧多紧合适?万一太紧了顾客拧不开怎么办?万一太松了运输途中掉了怎么办?

而你要知道,飞机可是有成千上万的零件的,就算你所有的零件都是最好的,如果不知道怎么安排他们的生产、怎么装,也是白瞎。

所以怎么样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去让他们可以组合成符合要求的组合体、在实际装配的时候怎么装配能让他们更好的配合,都是很深的学问。尤其是像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这种大量零件组成的、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必须要花非常长的时间、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够研究出来。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比如说我的老本行,航空发动机领域,日本参研过很多的项目,在其中负责某一个部分,而且确实做的很好,但是一到生产整个发动机的时候,就完蛋了。

实际上,虽然商用大飞机日本没有做过,但是大型运输机日本还是研制过的,比如说日本的C2运输机,实际效果呢?

“早在2007年,C2在试验中就发现由美国提供的铆钉强度强度不足,同年7月又在静止强度试验时发现问题;2008年也是因强度问题再次延迟首飞;2014年测试超高度飞行所需强度的试验中,该机型出现货舱门脱落等故障,被判为强度不足”

↑-日本C2运输机出现故障-↑(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日本因为历史原因,现在日本的工业整合能力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没有生产大飞机的能力,就算他现在想生产,也是生产不出来的,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掌握这个技术。

当然,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不能生产大飞机也未必是什么大事儿,所以因为这个事情嘲笑日本也没有必要。相反我们应该多反思反思自己,虽然我们的整合能力比日本强一些,但是也未必强很多,倒是我们的一些专项能力,被远远落在后面,所以还是需要好好努力才是。


SilentTurbine


意淫者在说日本没能力造大飞机。这不是在自哄自玩吗!

日本雄厚的科技工业基础是因为政治原因的捆绑才不造大飞机的。再者就是经济,市场。最重要的还是美国限制。

假如中国要有日本的科技工业研发实力飞机发动机早赶超俄罗斯了。这是铁的事实!

所以说这个题目不提也罢!


晋A闲云野鹤


其实不仅日本造不出,就连工业4.0的德国也造不出。说白了“欧洲空客”是欧洲国家联合制造的,其实真正的技术都是来自法国和英国,德国工业很发达但也造不出来,德国能造的出宝马、奥迪的先进汽车就不一定能造出大飞机,为什么到现在欧洲国家都造不了太空航天站,而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2020年就要建设完成了,这点要好好思考。国人其实太高看日本了,要知道日本人多地少,没有这么多资源很大程度就限制了它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再来说,当今世界为何只有美俄两国能造出战略轰炸机,其他国家都追赶不上,中国更是想要穷尽国家之力制造,这些暗涵着很多的理由。


花落莫相离


我们称呼日本为什么?小日本。

答:因为日本小,放不下大型飞机😉😉

【正题】

日本难道不想拥有自己大型飞机么?回答当然是想了。

而没有很重要的原因,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当时实行军国主义思想,为防止日本再次发动战争。对日本的军事做出了诸多限制。只允许拥有国家自卫队。包括提到的大型飞机,海上霸主航母,大型战舰,日本是不能够拥有的,不能拥有自然也会限制你的研发。


日本作为工业强国。在工业领域,日本制造占据很大份额。日本太平洋战争时期就已经可以制造航母了,而且就当时数量而言要比美军多。包括当时的零式战机,也是军事史上响当当的型号。

综合上面所说。不是造不出大型飞机。而是日本处在的这个国际地位上。是不允许你研制自己的大型飞机。


不代表主流


我来回答下吧,实在看不起一些日杂,把小日本吹得那么高,不可否认以前日本很牛,可是那是以前,现在小日本一直是在吃老本,最近都没啥拿的出手的东西了,比如以前日本半导体很厉害,产生了一批很厉害的公司,比如松下,夏普,东芝,可现在呢?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破产的破产,小日本已经不是当年的小日本,中国也不是以前的落后的中国,世界也不是以前的世界,都在改变。可是小日本是往下走,主要是受人口结构和土地资源限制,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本没啥干劲,衰败也是趋势,中国恰恰相反,国运蒸蒸日上。

回到日本能不能造大飞机这事上,我的回答是不能,为啥?日本人的优势是固执的把某个东西做到极致,但缺陷就是工业体系不全。我们知道飞机是工业上的明珠,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说白了飞机的竞争就是体系的竞争,不光要能造出来还要卖的出去,日本能造零部件,可是有太多短板,比如发动机,类似的还有很多,不是说能造一部分零部件就能造飞机的,小日本还差的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