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农行千亿大单来袭,历史再度重演?

最近听到票圈疯传国有大行大手笔融资,是在今年的1月底。彼时农行已经做了一个小顶。如今回味起来,不知是银行股小牛市刺激了千亿定增,还是千亿定增刺激了银行股的小牛市。

农行这次定增,已经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了,增发对象都是基本不会减持的顶配部门,所以对市场的影响,仅仅是心理层面。千亿融资,已经好多年没出现在江湖了,2011年7月招商银行以每10股不超过2.2股基准进行的A+H股配股计划,募集不超过350亿元资金,上证指数5个月内阴跌了接近20%。

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农行千亿大单来袭,历史再度重演?

2008年中国平安1200亿元的巨额再融资的方案,吓得市场满地眼镜,虽然被管理层否了,即便如此,还是把大盘给砸了,之后就是著名的1664惨案。

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农行千亿大单来袭,历史再度重演?

虽然农行这次虽然没有配股在全市场抽血,而是采取定增方式。但1000亿也是够吓人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尾盘跳水一个多点,跌穿了60日线。估计很多人因为各大指数的上涨而忽略了。农行千亿定增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重视,加上富士康最快3月底敲钟,估值5000亿,数一下,这里又不知圈走机构和散户多少亿。

要知道,这已经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再融资方案,而且是已经通过的,当初农行IPO金额才600多亿。最近蓝筹股本来就已经偏弱,这么一整,更费劲了。本来大盘今天的量化趋势刚转多,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农行这事儿再给砸回去。

‍千亿融资的逻辑是什么?‍

2017年,银行股的监管进入深水区,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为银行指定了严苛的资本要求。每家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与其资本充足率挂钩。没有足够的资本金,就要降低信贷增速的上限,而信贷增速,本质上也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扩张利润空间的前提。

根据公告,农业银行此举主要意在补充资本充足率。可让人不理解的是,农业银行按理并不应急于加大资本充足率。根据三季报,农业银行截至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8%、11.23%和13.40%,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20、0.17和0.36个百分点。相比监管要求的7.5%,8.5%和10.5%,农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有很大的余地。

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农行千亿大单来袭,历史再度重演?

事实上,自从进入2018年资管元年开始,正向解读融资渠道向银行业聚拢,表外风险去化与表内资产扩张的声音就开始强了起来,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在表外贷款上的收缩,使得全市场可贷资金继续缩水,一方面地方债置换规模不降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很大,一面收缩,一面放大,很多人认为银行业表内贷款的利率有望进一步走高,银行业的息差压力会顺势减少。另一方面,在强监管的背景下,由于表内资产需100%计入风险权重,在贷款资产从表外向表内走的过程中,对核心资本充足的要求也会相应加大。反过来说,也许是预见了表内资产扩张的趋势,农行才会下重手融资,一举改变其银行股副班长的地位。

分析人士认为,农行负债端的利率优势是巨大的,其渠道下沉在县域基层,强大的揽存能力构成资金端的成本优势。

根据三季度数据,农业银行2017年三季度净息差2.2%,为四大国有银行最高。加息周期中,农行前两个季度环比分别提升5bp、10bp。这是源于其与众不同的存款结构,农行存款占比高达84%,个人存款占比近60%,活期存款占比达56%,负债端结构远超同业,完全不亚于零售之王工行、招行而农行的估值,一直是全A股最低。

首先,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已酝酿多年,并不是今年市场杞人忧天的银行“再融资潮”的开端,更不意味着别的大行也需要再融资。农行IPO时间较晚,2011年工、中、建行配股农行并未参与,与另外三大行一直存在资本缺口,本次定增,完全是为了解决长期历史遗留问题,绝大部分银行目前资本水平充裕,在当前风险资产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并不存在普遍的股权再融资需求。

农行定增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农行千亿大单来袭,历史再度重演?

其次,按照274.73亿股、1000亿来计算,定增价格是3.64元,今天收盘价4.03元,折价9.68%!通过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本质上就是在给自身去杠杆,农业银行开了这个口子,其它银行必然都得跟着增发!这大概也是2017年把银行股炒起来的原因之一,价格起来之后,定增就可以拿更多钱回去!定增的这些资金,不会直接从二级市场抽血,但未来解禁之后的减持压力,还得需要二级市场来承担。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利空,但往更多长远的想一想,只折价9.68%,说明上面对农行的股价很有信心,不然股价跌下来的话,定增就直接宣告失败,最高层要求的去杠杆任务怎么完?……所以根本不用过度担心银行股会集体大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