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何推出小程序?

简华义


记得2006年,当facebook第一次支持第三方web app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谁是微软的真正敌人》,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也是第一次被我提到。时光荏苒,过去了十一年,虽然并没有出现一个完全能挑战微软操作系统的真正意义上的Web操作系统,但是随着互联网从桌面互联网进化为了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格局也早就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化的操作系统,早就一统天下;微软虽然还是那个微软,但是Linux、Mac OS也站稳了脚跟,和微软三分天下;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微软早早就缴械投降,IOS和Andorid成为了真正的霸主。

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不再是早起占山为王,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的竞争模式,而是进入了精细化耕作和巨头厮杀的新格局。既然是高手过招,有两个维度的比拼:一个维度的是战略层面的比拼,比谁能够在更高维度建立胜负手,比眼光,比格局,比认知。一个维度则是战术的比拼,这个比拼则比较粗鲁,现阶段主要就是比谁钱多。近期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线下补贴战争,就是典型的战术层面的一次比拼。既然都是巨头,所以其实战术层面的比拼,也就是你来我往,只能争朝夕长短,无法对战役的走向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战役的最终决战,还是在于战略上的比拼。

在这种背景下,小程序被微信作为一个战略核武器的角色被提出来。但是在这枚核武器释放出来后,却远远没有得到应用的关注度。主要原有有如下几点:

1、小程序本质上是Web APP的改进版;而Web APP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之前百度玩过,Google玩过,Facebook玩过,但是都没有在市场上激起多少浪花;

2、微信的推广策略,是相当的克制。作为战略核武器,微信推出、以及宣传的节奏把控是非常精准的。从早期整个市场的热切期望,到推出后三个月的市场唱衰,到4月份开始,持续的对小程序赋予更多的能力;作为一个在微信平台上的『新』物种,微信一直在试探、改进、试探这样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3、悄悄的进村,秘密的干活。为了在战略上迷惑对手,因此微信本身也是刻意低调控制了小程序的曝光量,悄悄的蓄势,直到等待到一个爆点,从而实现对整个战役的翻盘。

支付宝和微信的竞争,早就跳过了工具之争,用户之争的阶段,而是进入了场景之争。在用户心智上,微信在社交场景上占据了优势,虽然微信做了比较多努力,但是也这是围绕社交场景做了一些延伸;而支付宝则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上占据了优势。

如何破局?小程序应时而生。

虽然是含着金钥匙而生,但是小程序作为一款平台型产品,必须通过解决用户的一个痛点作为产品的起点。

和其他Web APP一样,小程序表面上目标是消灭低频应用,而起本质上确实作为场景战争的战略性武器,而其战术思路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后,得以燎原。

1、低频应用杀手,其实只是一个幌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于用户需求的离散化,所以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有使用频次高的应用,比如社交类,阅读类,音乐类等;也有相对低频的应用,比如直播类、电商类等等;

APP的使用是需要耗费成本的,这个成本可以分为:下载成本(繁琐的下载,查找操作)、保存成本(占据的存储空间)、使用成本(应用管理、使用查找,升级);

传统的很多工具类APP,其实都是在于优化APP的使用总成本,并且在完成这个优化的时候,实现其商业价值。

用户在使用一个APP的时候,其实会不断在内心潜在的计算ROI,以此作为是否保留或者删除应用的决策依据。手机和以前的桌面相比,其较小的用户视窗的面积和有限的无线带宽,会放大这种ROI的效应,产生用户内心更多的焦虑。

这种焦虑,就是小程序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

张小龙提的『用完即走』,很好的契合的小程序想解决的用户痛点;

然而这是真的吗?小程序比起原来的低频应用管理方式有什么改进吗?

a、在下载成本上PK传统APP

传统的APP,如果没有安装,需要完成如下几步:打开应用市场>搜索>安装>退出应用市场>打开APP

小程序:不用安装。真的吗?

小程序的架构如下:

从这个框架可看到,其实在第一次启动小程序的时候,小程序也是需要从微信的服务器上下载小程序的程序包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程序的世界中,微信充当了小程序的『APP市场』的角色,其功能和职责,与第三方的传统APP并没有区别;

所以真实的小程序的加载过程如下:

打开微信>搜索>启动小程序>从微信服务器下载>运行小程序

只是微信通过一层包装,巧妙的淡化了微信作为小程序APP市场的角色,让用户感觉好像不需要安装了。(对于工程师来说,安装的定义,其实和下载和拷贝的含义是等同的)

不过由于小程序采用的基于Web的APP方式,将重要的逻辑处理都放到的服务器后端,从而简化了前端,实现了瘦客户端,当然也是有代价的,比如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前端的用户体验,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尽管微信在此上做了比较多的优化,但是也使得小程序只能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当然目前来看这已经足够了。

b、保存成本

传统的APP,目前确实动则数十兆,甚至数百兆。但是从目前小程序替代的应用APP来看,主要为工具类的APP,即使目前新推的小游戏,其实也只是对一些轻游戏的替代,这类应用的体积也基本在50兆以内,目前手机普遍的存储空间都是64G起跳,随着大容量的存储空间,用户对保存成本的ROI的感知会逐渐减弱。

虽然小程序体积小,但是每次你使用后,都会在本地保存小程序包的备份,还不能删除,所以随着小程序的使用,同样会增加微信本身的存储占用空间;目前微信的体积已经数百兆,往往微信是系统中最占用存储空间和应用程序的应用了,所以小程序的保存成本也只是转嫁给了微信本身。

c、使用成本

现在操作系统对传统的APP的管理,已经是非常的成熟和优化了,不论是MIUI,锤子,还是Google的原生的Android操作系统。甚至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还能够实现基于场景提供应用的快捷跳转;

相比小程序来说,首先需要进入微信的语义环境,再通过搜索查找相应的小程序,尽管目前微信在首屏,提供了常用的小程序的快捷跳转方式,但是也并没有提供出对比原有的应用更优的应用体验。

况且小程序对比原有的应用,由于其技术的限制,也是牺牲了一定的交互体验。

所以,尽快小程序号称为低频应用的杀手,却并没有对原有的程序更优化的这种改善,更多的是微信的一种市场宣传导向。甚至,Google的PWA(Progressive Web APPs)对比小程序,更具优势。

2、小程序是微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性武器

虽然小程序对低频应用的管理并没有提供优化,或者优化很小,但是微信还是非常重视小程序的原因,即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首先要分析一下低频应用的特点,比起头部应用来说,低频应用更具有工具属性,就是当我要用的时候,我才打开它。而这个『当我要用它』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场景具备时间、地点、事件属性。因此在小程序在发展过程是逐渐赋予其相应的能力的。时间和事件属性,更多是用户驱动;记得当看到微信推出周边的小程序功能,以及小程序码功能,才算是彻底打通了从现实到虚拟的场景属性。

这个时候的小程序才露出了它的獠牙,我记得好像也是这个时候,支付宝才姗姗来迟的推出的一个支付宝小程序的防守性产品。

如果在小程序的场景属性打通前的格局是:用户身处场景>选择应用>完成支付,可以选择微信或者支付宝完成支付;

但是在小程序的场景属性打通后,格局变为了:用户身处场景>打开小程序>完成微信支付的链条了。

同时通过微信的关系链,还能实现小程序本身病毒式传播和宣传;

从而从实现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想想都可怕;

这种离散的客户的场景需求,微信通过小程序实现逐渐的收割,在另一个维度上实现对支付宝们传统的领地的占领,润物细无声。

所以小程序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收割低频应用需求,完成这个需求在微信生态上的闭环,从而完全将支付宝们隔离在了这个生态之外。

3、小游戏究竟下的一盘什么棋?

元旦节,微信更新的跳一跳,彻底的火了。

所以很多人说微信上搞小游戏也肯定火,甚至认为小程序支持WebGL是一次革命性的创举,预示着微信小游戏春天的来临。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微信小程序背后的战略小心思。

所以通过微信小游戏,挣点小钱我想肯定远远比不上在场景战争中取得胜利更有吸引力。

微信小程序只是一场对全民的小程序扫盲运动。通过上次全民小飞机的试水,如何使用社交小游戏来做全民教育,我想微信已经可以信手拈来。

这次只是故伎重演,不过其目的性已经完全不同了。上次是推广微信游戏平台,而这次是彻彻底底的全民教育。之前小飞机还是在二级页面的一个入口,而这次则彻底放到了导航页了,微信对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一个小游戏应该得到的重视程度。

至少通过跳一跳,微信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a、让小程序成为了社会话题,实现了对大众的一次心智植入;

b、普及了小程序的入口;之前小程序一直都很克制,如果不仔细找,你都很难找到小程序的打开方式;但是这次直接将小程序默认设置在了发现页面;

c、推广了小程序的快捷打开方式;这次是一次很重要的修改,原本的下拉页面是更新和加载新的消息的动作,本身这个动作是一个高频的操作,直接修改为了小程序的快捷打开列表;

所以小游戏不仅仅是一款小游戏或者支持WebGL这么简单,经过一年的准备,我想微信已经想好了开始向支付宝开战了:

所以2018年,必将注定为小程序年,而我们也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场景战争的见证人。

----------

欢迎一切非商业行为的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如果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菜花自留地


微信小程序理念:轻量、简便、无需下载,即用即走,不捆绑用户,所见即所得,这也是未来应用程序的理念。

前期小程序并没有开放如此多的入口,搜索/朋友之间的分享(朋友圈都不行)。张小龙想要实现的就是单纯的轻便级应用,让用户能够实现更加方便的使用,满足即时需求。微信的想法:手机开机 —> 微信 —> (社交+购物+吃饭+金融...) —> 手机关机 —> 循环以上步骤。他相信这是未来趋势,也许是吧,时代总是在变迁进步。

不过现在微信正在逐步的放开限制,入口放开到了50个,放开广告投入以及后台TDK优化设置,我想这也是形式所逼,毕竟想要做的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微信小程序刚刚推行出来并不能吸引太多人去关注,尽管是微信推出来的,热度也只有三分钟。

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一是入口太少,让商家想要入驻却感觉推广有心无力(外插一句,这里有点像现在的支付宝小程序);其二微信小程序限制太多,不允许二维码分享,朋友圈分享,用户知道的太少;其三微信小程序因为其特性,用户黏性很差,导致很多人都不看好。

那么,微信小程序作出如此多的改变,加上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能否达到之前的想法呢?我觉得还尚不可知,毕竟要让用户都在微信上完成所有动作,很多公司都是不愿意的。做小程序的原因是要占据一定的市场比重,随大众趋势。最终还是想把更多的用户引到自家平台,原因很简单,如果哪一天微信封杀你,你会损失惨重,谁也不想被抓住小辫子。

如今的微信小程序已经非常火爆了,日活跃达2亿人次。不过也是现阶段,至于小程序未来的发展趋势尚不可知,腾讯有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整合还是未知数,加上还有阿里这个龙头,就冲支付宝也在搞小程序,就不会放任腾讯这样发展,微信小程序之路任重而道远。不过我的看法是:小程序确实是个不错的风口,不管如何变化,能够抓住机会才能赢得先机。


我是Seven君,如果觉得有用请随手关注和点赞,我会长期为大家更新解答有关小程序的疑问。当然,也可以直接搜索【云竹小程序】了解开发流程,让小程序更简单。

我是Seven君


信小程序是腾讯,为了未来的后手机时代的一个布局。同时我们都知道腾讯从来都没有放弃电商,而小程序为电商提供了一个入口并且小程序完成了从逛到买的生态闭环。小程序就是腾讯转型的突破口,一提小程序,就是电商的流量出口,是让商家更好的利用微信进行电商交易,提到小程序,就没有了社交的因素,没有发文,没有微信的那一套东西,真真正正从微信的领域里向电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恒悦联创小悦


微信的想法就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微信以后会“链接一切”让用户对微信更有粘性!甚至未来手机安装一个微信APP就可以让用户体验自己想体验的!微信小程序让用户用起来很方便,不用下载各种APP,不占用手机内存!

微信的目标就是满足用户的小而微、低频、个性化。让用户对微信更有依赖性!


缘来是你允


一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为有了小程序,用户可以更轻松实现微信与一些平台的互动,减少了利用网络链接打开,提高安全度。同时也是微信的一重大的战略布局,微信想通过小程序把其集合成一个集购物,娱乐,交友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商业化更加明显,不仅是微信,支付宝同样开发小程序,可见其重要性!望采纳,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我的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