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初三,怎样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我从事课外辅导多年遇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先讲一个案例:一个男孩儿小学数学很差经常全班倒数第一,爸爸在政府机关,很疼爱孩子,工资的一半左右都给孩子买了玩具,孩子玩具好几箱子,妈妈是个个体。爸爸之前下班后经常喝酒应酬,发现孩子成绩情况后,引起重视,从此以后推掉各种应酬下班后看孩子,和孩子沟通,爸爸的教育理念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他耐心和孩子沟通说:咱每次考倒数第一,能不能下次考个倒数第二啊?孩子说可以啊,下次的确不是倒数第一了,得了倒数第二。到了初中,每次晚上下学后上辅导班,爸爸只要没事儿就在教室后面看孩子学习,孩子做题时总是爱在手里拿个东西转转或者摆弄。老师是我的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头,一道题一道题给他讲,每次那孩子都是最后走,老师经常为了他熬到晚上十一点左右,讲完一道题就问他会了没?会了就让他讲给老师,经常讲一半又不会了,老师就重新讲一遍,然后再让他讲给老师,一直这样,有时候一道题老师能讲五遍,最后孩子会了,并且能给老师讲好。这样的情况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孩子数学从不及格几十分考试得了98,满分一百。当然初一数学也简单,孩子只要是真正学会了,考高分很正常。之后初二初三孩子数学满分120,一般都能考100以上,有时候能接近满分。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自己会了,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只是听懂了老师的讲解而已,同样的题目让他们再自己写写,大多学生写到一半就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她们没有真正理解题,听懂和会做完全两码事。其实初中知识点不难,情能补拙这句话针对小学和初中生很有用。学会的知识点多做练习就行。不过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大多是眼高手低,觉得自己会了,在脑子里大致想一下步骤,没有在书面上把详细做题过程写下来,缺乏实践导致做题时丢三落四,条理不清,丢分也就很自然了。

初三学生学不好数学其实大多也就是上述原因,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毕竟一张卷子基础滴和中档题比重最大。只要在第一轮复习时抓好基础题同时多做一些相关,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另外针对难题有选择地去做,最后几道大题往往有三问,第一第二基本上都不难,都可以拿到分数的。至于太难的拔高题,就不用去浪费时间了,用最有用的时间把基础题分数稳稳拿到手的基础上再去其它题目上多思考一下,争取获得更好的分数。

总结而言就是:听懂老师讲解后,一定要自己再去实实在在做一遍,回想老师做题思路,形成自己做题思路,切忌眼高手低。其次以基础题,中档题为重点,稳扎稳打,再求难题的解决!最后希望所有初三学子都能考出理想满意的成绩!!!


蝶舞Melody


学好的关键在于你有多大的决心;不然任何难题和困难,都会是你半途而废的理由。(左小菜数学)

这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找个好老师,学个好方法,加上一定时间的“闭关修炼”,中 考 150的分数考个120左右,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基本都得行;

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任何优异的成绩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首先:你难题全对,基础扣分很多,一样是低分;

其次:难题无非是基础题的变形,就好比大妖怪无非就是内功比小妖怪高深,本质还是妖怪。

数学的核心是公式和定理,这就好比是你的内功,内功深厚,学什么武功都是高手。数学的本质就是这样,变来变去就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但是很多孩子的公式都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先说几何题目,是初中的两大“高级妖怪”之一,算是终极“boss”;公式你自己推导过没?举个例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如何判定这个图形是个平行四边形,课本告诉你:对边相等就能判定它是平行四边形,你自己去推导过吗?你知道为什么呢?

那么怎么叫推导公式呢?就是根据他的原始定义: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很多孩子没有去推过,就造成公式记得,用不来,知道有这个“人”,却不认识;就好比:你听说过别人教你如何西红柿炒鸡蛋,但是你没炒过,等你自己真做的时候,你发现不是少放了盐就是多放了味精;这个是基本功;

然后对于中难题,他的关键是思路,思路的关键是辅助线,你有没有总结过有哪些辅助线呢?举个例子:你知道中点常见的有那些辅助线不?1--中位线,2--等腰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倍长中线,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等等;你总是听别人说,自己没归纳总结,听的再好都是别人的,等到你要用,你用不来,因为你自己“脑袋”没有,别人会是别人的,就好比你看到了钱,可惜是在别人的口袋,你用不到。可以去看看我的视频课(左小菜数学),看老师是怎么推理和总结的


第二:代数

代数的核心是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计算;

数学一定是:多做,多想,多反思;

很多孩子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效果一般,因为他做的是无用功;就好比:他每次去提水,都是用的竹篮,很努力啊,很用功啊,但是做了和没做有区别吗?学习也是一样,每次题目做了之后,感觉会,过一段时间,又做不来;就好比每次感觉提到了水,过一会又没有了;一定要把做过的题目,对比分析,看看那些是类似的,那些是变形的,出题陷阱在哪里,解题规律有那些?上次错的为什么错,错在哪里?题目没读清,计算出问题,思路没想到,等等;

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自己的计算不是这里错点,就是那里扣点分,导致分数“见不得人”。

为啥?

如果只是提醒孩子要认真,仔细,那是屁用都没有的。很多计算的问题,首先是来自读题的问题,就是题目没读懂读透,就开始做,肯定是算不来的,就好比回家,方向都没整对,又怎么可能到得了家呢?读题问题,也包括数字看字了,式子列错了,等等带来的问题;

真正的计算问题,核心就一个:慢一点;很多错误,都是三步,两步,在脑海里面合成一步,当然容易出错。就好比:开车死得快的,都是开的快的。


更多的,就具体分析,也可以来看看我的视频课(左小菜数学)是如何分析的。


左小菜数学


妈的反正大学觉得高中题简单,高中觉得初中简单,初中觉得小学简单,小学觉得幼儿园当然也肯定很简单了呢,你们这些说简单的人都是闭着眼睛说瞎话而已,动不动就说只要努力只要认真只要上课跟着老师节凑走,这些道理谁不懂,问题是如果孩子都这样想,都能做到这些人家也不会说怎么学好初中成绩了呢,都这样做到早就重点高中提前录取了呢,说谁也会说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A00Dizuo周


首先我认为孩子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怎么学都学不会?如果说孩子尝试了一些方法没有效果,只能说孩子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初三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学都学不会,大多孩子的这种被动局面都是长期被负面暗示的结果,有来自于老师的负面标签、来自于家长的负面标签,当然也有孩子自己给自己的负面标签,致使孩子错误的定位自己数学或者某一学科学不会,认为是一个很难改变甚至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我们要看孩子的学科成绩是长期的不理想、暂时的不理想、阶段性不理想、还是偶尔不理想;然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学科成绩长期不理想的同学大多学习薄弱学科缺乏自信,对学科有厌恶或者恐惧心理,这样的学生第一步需要调整心态,先明确自己的成绩已经很差了,不如以现在的成绩作为起点,重点关注学科知识学习,淡化对成绩排名的关注;先从恐惧学科到能够耐心梳理知识,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知识模糊的和完全不懂的知识做重点标注,然后从知识模糊的板块开始梳理;从简单到复杂,考试时调整心态:会做的争取全对,不会的争取根据题意能够得到步骤分数,完全不会的暂时放弃,考试目标是超越自己。

学科成绩偶尔不理想的,一定是阶段性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需要认真查漏补缺,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对丢分题目进行分类:会而不对、完全不会、会而未答题;做好统计丢分情况,针对性查找问题,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解题思路不明确、解题步骤不规范或知识有漏洞。

任何一个学科的成绩不理想都是可以改变的,首先需要调整态度;其次是寻找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然后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盲目的强化训练,训练方法不当,就会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糟,致使自己失去学习自信。


心聆教育


已经初三了,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距离中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想要在中考中数学尽可能的得分,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在一轮复习中好好把握,因为中考一轮复习相当于把初中数学按模块进行整理复习,初中数学主要包括,1,实数(实数中包含有理数的运算,二次根式,实数的运算知识点),2,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在中考试题中分值也是很重要的,两个选择题6分,一个填空题3分,一个解答题8分,所以概率统计也很重要,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概率统计是初中数学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所以认真复习这17分是一定能拿到的,3,接下来是整式分式专题,将近20分的题目会出现在整式和分式知识点范围内,主要是牵涉的计算题,化简求值题,4,接下来是方程,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在于计算和应用题的分析,5,函数,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函数是中考复习中的重点及难点,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归纳的去复习,譬如说函数都有定义域,函数图像及性质,函数的实际应用题,函数与方程的结合问题等等,可以对比着去记。6,最后就是几何证明题,初中几何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三角形的全等及相似,四边形的证明及计算,圆的证明及计算等。一轮复习将这些最基础的分块复习,等到二轮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综合题的练习,如果按照这样的分块复习,中考数学不会太差,至少基础题目能够多得分。


王老师数学课堂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有基本的计算水平,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其次要熟练掌握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并能对它们使用条件、运用环境十分明确;第三是课本上的例题要弄懂;第三要明白各个定理公式之间关联关系,这样才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此,成绩便会慢慢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