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快剪店会不会是下一个摩拜?

发型师lily


10元快剪成为下一个摩拜是不可能的,就看这几关他们有没有想明白。

1、说到剪头发,很多人天天大谈“美,艺术”什么的,其实有大几亿的人真的只是想剪个头发而已,就像剪个指甲一样,如果自己能剪头发,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理发店的。

所以,十元快剪的市场是绝对有的。

有个网友说的:10分钟其实是够了,平常剪头发半小时的,里面有20分钟都是在修啊修啊修半天,而且经常觉得剪头发都是剪半途中最好看,等他全剪好修好,看着镜子我就特么想骂人。

如果认真剪头,绝对有市场。

说句实话,现在市面上25,30的洗剪吹就是10元快剪的水平,还一个劲儿地推销,店面装修得高大明亮,发型师几十个,只是单纯想快点剪个头发的都不敢进去。

2、只不过人都是会膨胀的,10元快剪只是切入市场初期的策略,一旦生意好,一定会涨价,然后会推出更多的更高级的服务,和美发店也会差不多。

3、有位美发行业网友说:不要以为十元顾客就得到利益了!全是实习发型师练手的!有实力的师傅!谁会去那里剪头?行内人都知道的!

的确,如果你是一个美发师,你会愿意每天在10元快剪里面“走量吗”,还留不下任何人脉客户。烫一个头500元,要剪50个人啊,里面的利润空间还不一样。

10元快剪可能是造福了顾客和投资人,但对发型师的成长不大,除非投资人愿意让发型师参股。

我个人是看好10元快剪的,因为我对基层人民的需求是知道的,但我也知道商人的做事逻辑,他们早晚会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什么时候呢?就看什么时候快剪店推出总监

jack杰克、tony托尼了。

你看好10元快剪吗?


傅一声


不洗头、不染发、不烫发,不办卡、不推销,男女老幼剪发统统十元,理一次只要十分钟。看到这样的口号,你有那么一丝心动嘛?讲道理,AI社长还是有一点的。那么十元快剪店会是下一个摩拜?社长只能说你想多了。

快剪店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和快。顾客主要以男性顾客为主,从0岁到70岁都有,鲜有女性长发顾客光顾。据了解,“快剪”其实不是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理发“便利店”。因为日本年轻人工作节奏快,追求效率,这样的快剪模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痛点。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众多“10元快剪”理发店,只要10元、10分钟就能理一次发。不染不烫,只剪头发,除了询问下顾客对发型的要求,理发师基本上全程都一言不发。正因为这样,这些店才能做到“10元剪一个头,时间只要10分钟”。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来快,当然有不少人愿意用实惠的价格快速把头发剪短,只是这样的群体也是有限制的。不少十元剪发师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主要的顾客群体是老人、小孩及男性青年。这样的群体自然有其特殊性,比如小孩经常性需要理发,老人则不愿花太多钱在理发上,男性青年也有一些会考虑到性价比和理发时间等。

对理发群体细分,加之精细化定制服务,自然能满足这部分的群体的需求。只是这个需求大不大还是值得探讨的。理发当然是每个人的刚需,以社长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可能平均一个月理一次,与摩拜单车的使用量来比自然不及。而且随着观点的变化,也有不少男性对自身形象更加看重,有了更高的要求。快餐式理发获取能在某些时候满足部分人,市场与摩拜单车的比较自是难以相提并论。

同时,这种快剪店复制性较高,如果占领市场速度不够快,可能被其他人代替。除此,店面选址要求比较高,不仅人流量要求大,顾客消费水平也要考虑。不然,顾客数量就不能积累,盈利较少。

这种店自己玩玩就好了,别指望走向全国,毕竟这个国家能做这个工种的人,要比摩拜的自行车数量多的多。

“顶上功夫”希望业绩顶呱呱,只是要想达到摩拜这样一个量级,社长觉得难于上青天。只是梦想总归要有,“蜀道”虽难,社长虽不看好,但还是送上满满的祝福。


AI财经社


本人体验过,在我们那永辉1楼有一家这个,之前买东西路过,看到这个正好觉得头发长了就顺便试了一下!剪的很快,我男的,也没啥特别要求,10分钟不到搞定,但因为是夏天多少会出汗,剪完后理发师用吸尘器一样的东西在头上狂吸!但身上有汗水,并不能吸干净!结束后照镜子,满脖子都还是发渣,用纸擦了半天 但还是有不少!接下来到楼上购物的过程就难受死了!身上到处是头发渣,痒的要死!

体检后本人觉的,这种快剪因为提供的服务有限,因为发渣的问题用户体验差的要死!再也不想去第二次!它只适合在这种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吸引感觉新鲜的人靠流量过活!并不能跟一般小区门口的普通理发店以及更高端的比!虽然它便宜,但真的很难受!尤其是你接下来还要去某地做某事而不是直接回家的时候!当然如果再多一项洗头服务,并且像我这种对发型要求不高的,在我们这普遍剪头在30-50的地方那价格还是挺便宜的!

成为下一个摩拜?麻烦您给我洗个头先!

p s:咱只谈体验以及前景!什么就喜欢实惠、便宜、脑残办卡店以及其它吧啦吧啦的不在此多说,只按题主问题就个人体验实话实说!


TimChen


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规避的,比如定位。

举一个例子,从物美出来之后看到旁边有个十元快剪店,里面有很多大爷大妈在排队剪头发,你会进去吗?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尊贵”(评论不要太...),而是下沉到个案,他的定位下用户群体是不是足够大。

会不会是下一个摩拜?

想把铅笔道两年前报道的一个项目拉出来谈谈——星客多,至少是同类型快剪里面发展、定位、模型等等方面比较拔尖的了,不过他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定价并不是十元,而且不会过多地拉出来十元说事儿,这个待会儿讲。

先说说现在的发展情况,摩拜是2015年初成立的,3月拿了天使轮146万,10月拿了A轮300万,这时候也没有很厉害,直到次年8月开始爆发,8月拿了数千万,9月C轮直接上亿,再过一年1月拿了两次,第一次2亿多,第二次再是上亿,2017年6月E轮6亿,到11月又拿一次。投资方都有谁呢?腾讯、高领、红杉资本、贝塔斯曼、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等等投资机构还有携程、华住集团等大公司,真的,热度可见一斑。而星客多,同样是2015年1月成立,7月拿了天使轮数百万,11月拿了A轮3000万,次年9月拿了A+轮数千万,投资方有创新工场、明势资本、顺为资本等。成立第一年资本热度还好,后来就有点冷门了,所以至少从资本热度上来看,还真不一定。

从流量上来说,不得不说现在切入线下流量真的很多。但是,单车大家都很容易接受,用户群体也覆盖很广。而快剪店呢,因为品牌影响,用户年龄层普遍偏大,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低价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不是新手拿来练手的呢。所以才有了星客多,品牌定位弱化低价、强调效率,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其实后来星客多也的确调整了价格——15元变成了20元)

从选址上,摩拜可以投放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的竞争对手也就是ofo,同样一起成立一起热一起拿钱,差距并不大。而快剪店,他面临着千千万万美发店的竞争,认真想想,他们是现在经营上有痛点,但是他们降价开始做个快剪业务不行吗?显然是可行的,分个小区很容易实现(如果快剪赚钱的话),而且品牌影响下,他们更让客户没有心理负担。扯远了竟然扯到了竞争。回到选址上,快剪店一旦选址失误(比如旁边有家新开业的美发店什么的或者周围流量不够),很容易......

所以,快剪店需要探索单店模型、产品质量,任重而道远,他跟摩拜必将是不一样的,但不可否认他的市场。


铅笔道


不会,快剪的消费频率还不如摩拜,而且客单价也不高,没有溢价空间,长期下去,要做品牌升级,一定是先利用快剪品牌迅速抢占市场和客户,接着再推出其他高溢价服务。


频率低

既然用快剪来对标摩拜,那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的使用频率。根据去年的数据,APP日均使用次数方面,摩拜单车为3626万次,ofo则为2280万次,摩拜领先幅度达59%。作为一款日常出行app,摩拜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

然而快剪,人均半个月使用一次,已经算较高的频率了。就算进驻到人流量高的商场里,一天下来大概也不过一百个客户,这还是行情好的时候。

很大程度上,快剪的低频消费,根本撑不起它的大盘。


客单价低,品牌溢价低

快剪的性质就决定,它吸引的是追求快速、便捷、和性价比的男性客户,十块钱剪一个头。现在你随便走进一家理发店,实习tony一套洗剪吹起步都要29.9,十元快剪的客单价有多低?都快赶上淘宝9.9包邮了。

在大家都在利用消费升级做品牌升级的情况下,十元快剪的前景并没有优势。首先它的客单价低,这个并不赚钱,其次它的用户都是追求性价比的男性,从这方面来看,十元快剪店,可能还不如美甲店。


场景单一

摩拜之所以估值高,被业内看好,是因为摩拜的应用场景有巨大的想象力,被美团收购后,能丰富美团的出行版图,而摩拜在街上被用户骑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动广告牌,ofo已经开始卖车身广告。

我们再来看快剪,它是一个固定的店面,无法移动,在营销和获客成本上更花钱不说,它也不具备被巨头和资本看中的空间,自身也无法扩展边际效应。


未来的可能性

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的黄峥认为,他们的用户既喜欢买便宜的产品,也可能花钱购买精致的中产用品,这其实是不冲突的,体现在消费的多元化上,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十元快剪的用户,既会愿意选择十元快剪这样物美价廉的服务,日后也愿意选择十元快剪推出的消费升级产品?

还记得范冰冰代言的流行美么,就是从女性美发饰品、美发服务、美妆服务入手,快速占领全国市场的典范。与十元快剪相同,流行美最初也是以低客单价快速切入市场,但不同的是,它抓住了女性美的消费核心,推出了一系列高溢价的付费服务,从美发到美妆到昂贵的饰品销售一条龙服务,这也许将是十元快剪将要走的道路。

消费升级是未来的趋势,但十元快剪的市场可能性还有待验证。

毕竟赚女人的钱要比赚男人的钱容易多了。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理发贵的原因是店面。

以前都是用自家房子开理发店,不需要装修。有几把椅子和两面镜子,就可以了。也不用雇人,自己上手。

而如今的理发店都是租的临街门面房,光租金一个月都不低于一万,一天就是300块。如果都是简单理发,一天最多给三十个人理发,十块钱一个的话勉强够房租。北上广就算了,门面房十万起步,理一个头一百都不够房租。这就是为什么理发贵。想要便宜,不要找临街的,找城中村小胡同里民房的。

这还没说装修、设备、广告的钱。

雇人更不靠谱,会理发的给少了不干,不会理发的你敢让他上?所以现在理发店大多是小年轻,不是花五千块钱两个月培训出来的,就是店长自己带的。能好到哪里去?各种非主流,紧身裤,豆豆鞋。二十一位,还剪的不好。

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上门服务,像滴滴搭车一样。提前预约,安排好第二天行程路线,安排上门服务的师傅。因为理发都是一两个月一次,不着急当天理,可以和附近的安排在同一天。而平台抽2块,师傅拿8块。不用租店铺不掏水电,一把推子、一把剪刀、一个梳子、一个围裙(不知道叫什么)、一瓶洗头膏、一瓶啫喱水,就OK了!

最好用农村的,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农民再就业问题。而城里的人消费理念高,不愿意干。没有地方住,可以由平台在外环安排宿舍,提供共享电动车赶路。宿舍当然收费,一百块钱一个月,水电另算。

还可以围绕这个app拓展内容,增加服务项目和广告推送。都是可以增加收入的。


热游声优麦


不洗头、不染发、不烫发,不办卡、不推销,男女老幼剪发统统十元,理一次只要十分钟。这是十元快剪店的口号,如今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那么快剪店会成为下一个摩拜么?其实不见得。


快剪店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和快。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来快,当然有不少人愿意用实惠的价格快速把头发剪短,只是这样的群体也是有限制的,顾客主要以老人、小孩及男性青年为主。


理发当然是每个人的刚需,但是大多数人可能平均一个月就理一次,与摩拜的使用量来比自然是比不上。并且现在随着观点的变化,也有不少男性对自身形象更加看重了,对发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十元快剪店这样的模式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市场上与摩拜单车的比较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所以十元快剪店想要成为下一个摩拜,恐怕是很难。


丁丁金服


可以肯定的说不会!


我们先来看下摩拜为什么能成功(全球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1000万,日订单2000万,获得超10亿美元融资)。

首先是“最后三公里”的大刚需。日渐拥堵的大城市,短距离出行一直是公交、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无法解决的痛点。摩拜这类共享单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一扫即可骑走”的特点再加上低廉的费用,造就了其简单、方便、易用的属性,完美的解决了“最后三公里”的交通出行难题。

其次,可以想象的巨大市场。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只会比这个大,不会比这个小。有市场,即有未来。

最后,摩拜的盈利模式已较为清晰。每人299元的押金为摩拜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数以十亿的资金,摩拜完全可以再投资产生可观收益。巨大的流量,可以为摩拜带来无比的广告收益。单车的使用费用,可以使摩拜绰绰有余的覆盖运营成本。这些让摩拜能够不断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发展与壮大,并最终赢得市场。


再反观下10元快剪店,我认为它无法做到如摩拜的市场和规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发相对于出行来说是个低频需求。我可能1天骑1次摩拜,但我可能1个月才剪1次头。那么,1个月我对于来说摩拜客单价是30元(以1次1元计算),我对于快剪来说只有10元的客单价。交易额=客单价*交易次数,相对于理发市场普遍20-30元的平均客单价,快剪的低客单价加上低频的交易次数,使得在一个相应的周期内,快剪无法达到可期的交易额水平。

2、快剪无法覆盖到更多的理发人群。快剪只提供最简单剪发服务,并没有染发、烫发甚至没有洗发服务,对于大多数对于发型或是形象要求较高的人群来说,无法满足其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去快剪理发的人群大多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只占很少一部分。

3、大规模复制成本高。快剪相对于摩拜而言,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需要实体店。实体店的存在,使得快剪开店复制成本高及覆盖人群有限,而摩拜要发力做规模的话无论从成本和覆盖人群来说都占优势。

4、难以得到资本的认可。你如果不盈利,可以看你规模;你如果没有规模,可以看你发展潜力。而快剪无论从盈利水平、发展规模和未来潜力上来说,都无法轻易的得到资本的认可,也就使其的快速扩张受到了很大限制。


所以,从交易额、用户规模、成本/盈利、发展潜力来看,十元快剪店都不会成为下一个摩拜!


小科说


十元快剪店与摩拜跟本就没有比较得必要,都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公司怎么比较啊。

十元快剪店以加盟为主在各大城市开加盟店,每个人理发只需要进店扫码,10分钟就可以把你头发剪好。不办卡,不染头,不烫发。也没有什么专业理发师,高级理发师,经理级理发师之分,进店理发,什么也不用管,甚至头都不用洗了。就应为方便,所以很多人去十元店剪头发。但十元快剪店怎么好,怎么方便,也有有几个女的去剪头发。它局行于30以上的男人剪头发,年轻小伙子还是去理发店多。

十元快剪店怎么发展也不会出现太多的。

摩拜以共享的方式发展。明显于十元快剪店不同,一个加盟发展,一个共享发展。需要都在各大城市投入,明显摩拜投入力度大。摩拜只需要把商品产生出来,就可以投入城市使用。十元快剪店需要招募合作伙伴,等理发师加盟。一个主动发展,一个被动发展,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式。

所以两家是不同概念的公司,没有可比较的。


幽默网络


我是一名星客多的员工,我不知道快剪是否能够成为像共享单车一样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创业项目,只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来讲讲我对于快剪的感受;

1.作为一个发型师来讲,我们的收入是同行业其它发型的前30%,这证明了我们能赚到钱,并且每天都很开心,因为我只需要服务好顾客剪好头发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向顾客推销办卡,让他买产品,重新回归手艺人的本质,有尊严的面对顾客。

2.从公司来讲我们从16年就已经去快剪化,不再只给顾客省时间,使命是“让消费者享受纯粹的美业服务”让剪头发这件事也变得舒适,在剪好头发的同时能够安安静静的享受剪发的整个过程,当你走出星客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最好的自己”

3.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何评判创业的方向是否正确,有一个纬度很重要,就是有没有人在你做了这件事情后跟着你、模仿你做同样的事情,显而易见,从2015年星客多创办开始,我们不断的被模仿,甚至LOGO 都模仿我们😂😂所以说这件事情是被市场和消费者所需要的。

但是目前很多开在超市中的10元剪发我真的不是很认同,因为剪发真的谈不上好,只是剪短而已,而且顾客最终要的是剪好,而不是便宜,所以想发展是很难的,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快剪行业并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爆发,但整个美发行业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像星客多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诞生,我也相信星客多一定会改变传统美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