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出嫁后越来越不愿意回娘家?

qqstar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笑话。话说一个地主强抢了一个欠债农民的女儿,强行与之结婚,以此来抵清债务。结果,等共入洞房,生米煮成熟饭之后,那个女儿对自己的丈夫说,他欠咱家的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也说明了女性在成婚之后与自己父母微妙的关系。不过我想说的是,当今,不愿意回娘家的女性有,但是大部分还都是原意回娘家的。

那么,女性为什么会出现不愿意回娘家的情况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重男轻女的传统。以前,一家之中不会仅仅有一个孩子,往往有很多。有些家庭甚至不生出男孩,就一直要生。当父母有了这个意识,自然不会对女孩投入太多感情。很多女性在这样家庭中度过,内心肯定会非常自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冷淡。


第二个是女性结婚之后生活重心就会发生改变。虽然现在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不再像以前必须要从属于丈夫,但是生理方面的制约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消弭的。比如,生育的事情必须要由女性来完成,女性因为天性的缘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照看孩子。

因为这样的原因,女性会更加看重自己的小家,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自然没有太多的精力或者时间回娘家(尤其是身处外地,回去的机会就会更小了)。

第三个,现代人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其实,何止是回娘家,很多男性也不愿意回自己的父母家。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多(完全是因为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很多人已经与老人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了,有时候因为理念不一样,往往还会产生矛盾。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就减少回家的次数,减少矛盾的发生。


兮兮说事儿


今年的中秋,邻居家秀英婶过得并不开心,女儿本来答应着要带着女婿回来和她过中秋,结果外孙突然生病,原来的计划泡汤了,看着家家户户热闹过节,人月两团圆的情景,秀英婶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女儿前年出嫁到现在,每年回家的次数连五只手指都数不到,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带大的贴心“小棉袄”,怎么说没就没了。我们只能安慰秀英婶说,她只是刚好有事,有空了一定回来看你的。一说完这话,自己都觉得心虚,回想自己也都有半年没有回家看父母了。

就我们自己的体验来说,出嫁后的女儿,回娘家的频率真的是逐渐递减,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回去呢?

01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现在很多父母其实都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可是对于女儿来说,结婚前和结婚后,父母的态度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对此表妹深有体会,表妹结婚快一年,现在正怀着孩子。父母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她已经嫁出去了,是别人家的人了。虽然知道父母只是提醒她要好好经营家庭生活,总是这样说外人外人的,表妹的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毕竟自己曾经也是被父母精心呵护的掌上明珠。

表妹对上还有一个哥哥,表哥结婚比较早,侄子都已经5岁了。舅舅舅妈对表哥的事情特别上心,小侄子在三岁之前都是舅妈在带,一直到上幼儿园之后,表哥夫妻俩把侄子放在市区的幼儿园,表嫂要自己带。表妹妈妈好几次说着要去带侄子,但是嫂子不愿意,表妹妈妈人后一直埋怨嫂子,人前又对表嫂好得不得了,因为表嫂是生下家中第一个男孙的功臣。

而表妹和她老公,在她爸妈的眼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两老只有在需要时候才记挂起表妹,平时有什么小病小痛,都是表妹和她老公带两老上医院。前几天中秋,表妹婆婆让她送点东西给爸妈,结果回去一看,发现自己婚前的房间竟然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电脑房的样子,一问才知道,舅妈觉得房间空着也是浪费,就给表妹侄子改了一个电脑房,这样他寒暑假就可以过来玩。表妹当时觉得很心寒,家里不是没有其他空房间,为什么偏偏是她的房间。

相信舅妈舅舅是爱表妹的,但是女儿出嫁后,身份转变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同了,哪怕你和父母再亲,回到家里的时候都感觉像一位客人,很多女儿出嫁后不知如何面对这份陌生拘谨的尴尬。

02

回家一次像搬家

女儿嫁人后,整个生活重心都会发生改变。很多人就像秀英婶的女儿一样,生了宝宝,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照顾宝宝上,一切以宝宝为重。回一次娘家,住得近还好,要是住得远,免不了要住上一段时间,宝宝吃的用的玩的,通通都要收拾。在录制《妈妈是超人》节目的时候,伊能静为女儿小米粒收拾的各种生活用品,就足足装满了6个行李箱。虽然我们不会这么夸张,可大包小包地收拾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得消。加上节假日,路途遥远,人流拥挤,宝宝在路上也会吃苦受累了,当妈妈怎么舍得让宝宝受这份罪呢?

相比要让孩子受罪,很多妈妈宁愿割舍自己的团聚之愿,将回娘家的计划一次又一次推迟搁置。

03

要生活也要生存

回家,与父老慈母团团围坐在饭桌边,吃一口园子里的菜,啜一口老酒,说一句外乡的见闻,报平安,让父母心安,少一些牵挂,是多少在风尘苦旅中游荡儿女心中最朴实的愿望。但是生活并不会因节日就会停下固有的步伐,只是节奏稍微有些不同。假放或不妨,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要坚守在工作的岗位。

工作这么忙,社会经济压力这么大,房贷车贷孩子家庭,逼迫着多少妈妈在谋生存谋生活的路上疲于奔命。自然而然的,工作忙没时间就成了不回娘家的一个最普遍的借口。


专注孩子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和家庭亲子关系处理,关注头条号【爱飞亲子】,百万家庭的共同选择。


爱物志


我结婚后也不愿意回娘家,我不回去其实是真的替父母着想,不想父母因此不开心或者跟弟弟弟媳妇发生冲突。

本来结婚后,因为老公长期在部队,夫妻很少见面,哥哥们也是希望我住家里照顾下年迈的父母,我呢人也大条没有想太多就住回去了,每天在家操持家务或者帮妈妈打理下生意,日子也过的恬淡悠然,直到有一天我的弟弟突然让我走,我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也知道了,因为老公家境不好,我弟弟跟弟妹担心我妈妈顾了我,而家里这个房子又即将面临拆迁,他们小夫妻生怕妈妈会分一份给我,因为我的哥哥经济相对好点就已经放弃了这个房子的所有,因此对他们而言我是唯一的竞争者,知道真相的时候我一直哭,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这个房子,现在反而这样了,我默默的流着泪收拾了东西离开了这个家,我以前一直以为那里也是我的家,即便结婚了也是我的娘家,但是被我弟弟一句女儿没有继承权彻底打散了,我的离开带给了哥哥跟父母莫大的伤痛,于他们而言我是女儿也是妹妹,却被至亲的弟弟给赶出去了,然后哥哥跟父母都跟弟弟大吵一架,我不想看到家里人这么伤心,依然安抚了父母,我说没有关系,嫁出去的女儿总要离开娘家的。

至此,我再也没有回过那个房子,即便后来我去学艺的时候,上班的地方距离我的娘家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我每天上班到凌晨两点,凌晨五点起来,因为做小吃的特别累,我宁愿在外住酒店吃饭,都没有想回这个娘家,我也没有告诉父母我在附近学手艺的事,我怕父母因此伤心然后又跟弟弟去吵架,我不怕弟弟不开心,我只是担忧父母身体不好为此万一气出个好歹来。

所幸开始的想不清现在也试着放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钱会重于亲情,想到我对他们小夫妻的付出那么多的时候我会哭,其实这个世上最伤人的就是至亲带给你的伤害,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释怀了,自此我也断绝了跟弟弟弟媳妇的一切来往。


小雏菊姑娘


为什么有人出嫁后越来越不愿意回娘家,有书君认为这个问题也是因时代、因个人情况而异的。

回娘家是亲情使然。娘家是出嫁女人生活了几十年的原生家庭,感情深厚程度是婆家不可比的,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兄弟,不愿意回去,从情感上来说是讲不通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回娘家的。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多兄弟姐妹比较多,嫁出去以后小家、婆家、娘家的情况各不相同,经济条件、生活水平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各异,也有不想回娘家的情况。

一是父母重男轻女的。

重男轻女的父母在农村是有不少,这种原生家庭的女儿是不受重视的,“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因为父母重男轻女,也会影响娘家兄弟、嫂子和弟媳对嫁出去的姐妹的感情和态度。

老家一发小,家里兄弟姐妹四人,两男两女,发小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妹,父母心里在乎的只有儿子,女儿在他们眼里都是赔钱货,俩儿子读书不成器,连高中都没考上,发小成绩中等,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想复读,家里不同意,她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考上了还得家里出钱,迟早要嫁人,不如早点嫁人。”

发小万般不愿,争取过,怨恨过,可也没办法,后来家里亲戚做媒,早早就嫁了。看到我们这些因读书改变命运的小伙伴,她心里是五味杂陈,对父母一直有梗。娘家回得很少,主要精力都花在自己小家的建设上了,靠自己的勤劳把小日子过得蛮不错。

她跟我们说:“我这么拼命挣钱,就是想让孩子能有机会读书成材,不希望女儿像自己一样。”听村里人说,近两年她母亲身体不好,倒是回家时间多些了。

二是成家后生活条件不好的。

我一表姨妈,婆家底子薄,老公是懦弱无能之辈,出嫁后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她老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回到娘家,时不时地会接济下她,绝不会让她空手回去,给她带回去的东西总比来时提的东西还多。

时间长了,娘家嫂子看不惯了,冷言冷语地对她,背地里还跟邻居说:“嫁出去的女儿还回来打秋风,还真没把自己当外人。”

话传到她耳朵里,她怕自己老娘为难,也不想看嫂子脸色,后来就回得少了。

现在的80、90后不少是独生子女,不愿意回娘家的人肯定极少,从小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父母宠着,成家后回娘家的时候还多些,在自己家自在,父母做的饭菜更合自己口味。

同事小刘,两口子都在机关上班,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结婚后一直是自己父母帮忙带小孩,带了老大带老二。

这代独生子女大部分依靠双方父母帮忙照看、接送小孩,离开了父母,他们不习惯呢。

至于有书君本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有书君出生在一个纯女户家庭,娘家一直就是姐妹们的牵挂,父母的事就是我们姐妹的事。我们喜欢回娘家,更喜欢姐妹们聚在一块。这个家曾经穷过、苦过,我们成家后各自都生活得不错,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父母过上了称心如意的日子,现在父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我们也开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书君觉得,不管什么情况,要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还是兄弟姐妹,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都成了亲戚,来往也有限了,愿天下女儿都常回娘家看看。


24帧半


我娘家婆家都不想回。我和老公常年在上海,小孩也是我自己带大的,坐月子婆婆没照顾一天,我是剖宫产,第七天出院当天就开始自己给孩子冲奶粉,洗尿布,就连我坐月子要吃个猪肝,大概十块钱一斤吧,婆婆都嫌贵不舍得买,而且当时是冬天。老公知道他妈那样对我,给他妈打了很多电话,吵了很多次,结果一点用没有,后来考虑天气太冷,就又过了三个月,开了春老公才把我们接来了上海,在家的那几个月我都得了抑郁症,每天都想死。我把我的情况告诉我妈,我娘家离婆家骑电瓶车也就二十分钟的路,但是我妈从来没来过一次,我给她打电话,说婆婆这样对我,我说我想回娘家,没想到我妈说,我坐月子时回娘家会给家里带来晦气,后来我终于满月了,我提前一天打电话说第二天上午回去,第二天我坐了车带了大包小包宝宝的东西回到娘家,没想到我爸妈那天还不在家,打电话也没一个接的,我带着孩子在楼梯口坐了一两个小时爸妈才回来,一看到他们我就马上开始哭,我抱怨他们怎么回来这么晚,然后我爸安慰我说我妈没给他说我今天来,我妈反而一副责骂我的语气,说我矫情什么,等一会又不会少块肉。吃中饭的时候,我边说边哭,然后我妈就跟个没事人一样,一句话也没有,连我的弟弟妹妹都听不下去了,我弟弟妹妹比我小十岁,他们都替我抱不平,我爸也气的不行,我妈就坐在那,吃完饭就回屋休息去了。我跟我妈吵了起来,我说当初是她给我介绍的对象,现在我婆家这样对我,她连一点反应也没有,最起码为我说一句话都没有,我到底是不是她亲生的,然后我妈打了我一巴掌,我爸过来护着我,对我妈大声说,孩子刚出月子,才来家半天,问她是想干什么,然后我爸妈就吵了起来,我妈还骂我没用。说一下,我们家是我妈当家,我爸说什么都没用。当天下午我就带着孩子走了,临走前我说我再也不会回来这个家,我走的时候还是我爸我弟弟妹妹送我,回到婆家,我就那样过了两个月,忍气吞声。后来老公把我们接来了上海,我现在过的很开心,逢年过节我们会回老家,我也去了娘家,每次都是买很多东西给他们,算是我还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但是亲情再也没有什么了,每次都是略坐坐就走了。唉,还有比我更可悲的人吗。不是远嫁,却不如远嫁。(在此我再多说几句,我发现头条里的圣母婊真多,家家都有本经,不明白别人经历了什么就别在这说三道四,我们家的事我也不可能全部都写出来,既然不知实情就别在这瞎叫唤,说不定轮到你身上,你还不如我。真是够够的。)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爱你


我就是不愿意回家的小棉袄之一。我在家的时候十分受宠,比弟弟还要受宠,现在刚结婚半年我就不愿意回家了,总结了几点原因。



一、自己生活的不是太好,感觉回去没面子。我家境一般,但是在家的时候逢年过节啥的肯定会添新衣,但是嫁人后,真的就得为柴米油盐考虑,我自己不添新衣没关系,可是我回去总得给爸妈给小侄子小侄女带点儿礼品买点儿东西吧,可是真的没钱!或许有人会说,怎么可能连给爸妈买件衣服的钱都没有,是的,有,可是现在怀孕了,重心真的移了。觉得愧对爸妈所以不敢回去。

二、嫁人后那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没出嫁之前家肯定是我的家,我可以理所当然的住,可是嫁人后呢?弟弟比我结婚早,所以早就有了弟妹,没结婚前也是有说有笑的关系还好,结婚后就不一样了,没结婚之前我是家里人她肯定得让这点儿敬着点儿,可是结婚后呢,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我在他们家是客人,对客人能有多热情?再想回到以前都不可能了。那个家有了除了妈妈以外的女主人,住的时候自然不自在,所以更加不愿意回去了。

三、公婆比较老实,对我也很好,结婚后我自己也认为这才是我的家,所以住的很自在,对比一下,所以才不愿意回去。

其实回去不回去都是自己心理在作祟,父母养大我们不容易,不能因为一点儿小委屈不如意就不愿意回去,那样他们会伤心的。

不管咋样,有钱没钱,该回去的小棉袄还是经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吧!


奋斗阿玖


我是周怡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出嫁之后,不愿意回娘家,说明在居住条件上已经实现独立,也就是说在物理层面上已经和原生家庭分开,这时,与原来的家庭、父母不再有日常生活的重叠,转而与另外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共享琐碎生活的柴米油盐。

我们生活中和谁在一起共享的经历越多,往往和他的关系会越紧密。从现在开始,那个和你关系最紧密的人不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丈夫。


你们一起买菜做饭,相伴入眠又共同醒来,一起买房购车规划未来,甚至生育抚养,一票的事等着你们共同承担。如果这个时候,夫妻的磨合没有什么问题,亲密关系的建立也没出现过不去的坎儿,恭喜你,婚姻生活正在逐渐展现他的魅力和吸引力。


试想一下,如果夫妻两人不能在婚姻中磨合出一个能够互相适应的生活习惯模式、交往相处模式,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发鸡飞狗跳的争执,那么这样的家庭生活显然会变的毫无吸引力,没人愿意在这样的关系中停留,逃回娘家寻求安慰显然会是不少人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愿意回娘家,也许是因为你正走在通往精神独立的路上。娘家的生活象征着年少时的你,那时你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才能活下去,你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呵护。


成年之后,你工作了,经济上固然已经独立自主,但是和父母共同生活无法回避的焦虑是:爸妈怎么还想管我的事!对你的照顾已经在经年累月中变成他们的习惯和需要,但是你渐渐不再需要那样的照顾,那些关心和保护慢慢被体验为烦人的管束,你的成长需要空间。


新的婚姻关系帮助你拥有一个新的独立的物理空间,正好给你一个理直气壮的机会,摆脱那些扰人的关心和保护,从象征意义上切断与当年那个依赖他人的形象间的关联,开始重新塑造一个精神上独立的自我形象。

也许你还没有完成这个独立形象的塑造过程,所以偶尔和父母产生的一丝关联,会扰动你的情绪,会让你产生小小的恐慌,害怕父母会干预影响到你独立进程的发展。所以你会抗拒回娘家,希望能够保有来之不易的小小独立空间。


你不是不爱你的父母,只是还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你不是背信弃义,只是还需要一点等待的时间。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出嫁后不愿意回家的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娘家距离婆家太远,来回一趟舟车劳顿,所以不能常回娘家看看也是情有可原;第二,娘家距离婆家不远,都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就在隔壁村,但也不愿意回娘家,这种情况往往有这样几点原因。

第一:嫁出去的女儿频频回娘家会给人一种她在婆家受委屈、过得不好、老公不体贴、婚姻不幸福的印象,

不仅仅是自己家长会有这种猜测,相邻的人或者亲朋好友也难免带有这种偏见,一方面是自己不愿意让人有这样的流言蜚语,使得家人也因为她而难为情,另一方面也是不让娘家人会因此怀有这样的猜忌,所以干脆不回娘家,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扛着,别人也分担不了。

第二: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总免不了被亲人问长问短、问东问西,能说出口的不能说出口的、说了有用的说了也没用的,林林总总一大堆,对生活的改进无济于事,不过只是絮絮叨叨平添更多压力。现代人对私人生活的问题,越来越敏感,不愿意被人太多地涉入,即使是骨肉至亲,大多数时候,正因为是骨肉至亲,所以才羞于启齿。

回娘家变成一件不那么单纯的事情,里面糅杂着许多的心理和情感的负担,所以有人出嫁后越来越不想回娘家了。


席越


身为女儿,出嫁后竟然不愿意回娘家,真是不孝!

不用说别人,我自己都经常在心里这样鞭打自己。我知道这样做不正常,但心里对回娘家又确实莫名抗拒。

其实,有谁会抗拒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呢?

说到底,不愿意回娘家是因为回去让我心里烦乱,失去秩序。父母一生矛盾不断,这是困扰我这大半生的事实,也是我成年后不愿意回去的原因。

每次看别人兴高采烈的回娘家,跟母亲热热呼呼的聊着家常,我都羡慕的不行。我们娘俩聊天不超过十句话,母亲准把话题引向对父亲的不满。

要知道,母亲的一个情绪出来又意味着一场家庭大战,我好不容易从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逃出去,怎么还有勇气回去面对?打怵!

心底里,总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本能的排斥矛盾。

所以我相信,所有不愿回娘家的女人,不是不孝,是心有忌惮。

当然,情形不一而足:父母感情不和、矛盾不断原生家庭有填不完的坑不被父母认可、经常受到苛责父母重男轻女,过度索取……

小时候面对父母的矛盾只能含泪承受,因为没有办法。

于是发愿,长大后坚决不能像母亲这样,要包容、多看另一半的优点、智慧处理家庭矛盾……

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在新生家庭中获得重生。令人沮丧的是,一旦回到娘家,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新的自己不见了,负能量上身,一切又打回原型。

好几次,从娘家回来整个人都是木的,好像思维停滞一样,无所适从。回去的次数就这样慢慢渐少。

也许,不回娘家是一种自我保护吧!

好在近几年参加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学会了与父母和解。意识到父母也有自身的局限,也有她们想做好却不得法的无奈。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何尝不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受伤小孩?孩子的伤不是父母故意留下的,原谅她们就是接纳自己。

现在回家,我不再说教地告诉母亲应该怎么做。她说什么我只管默默听着,也许她并不想改变什么,只是希望女儿能看见她的辛苦和挫折。

既然爱她,我为什么不倾听呢?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一言难尽。从远古以来动物的基本属性,父亲生下儿女、母亲养育和教会儿女基本生存技能后,儿女就要与父母诀别,独闯天下,自寻领地。没有感恩、常回家看看之说。这是自然法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在封建社会,家族是男丁体系的传承,女人只是繁衍传承的工具,她们没有(与男人相比)平等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一旦嫁出,就是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甚至没有自己的姓名,娘家也不再是她的家,她们可眷恋,但没精力没能力也没权利常回去抱养育之恩,这是非常残酷和不幸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创造了一大堆伦理道德理论,这是有别于其它低等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血缘的亲情,家庭概念的开放性延伸,女性独立自主地位的确立,使成家的女人常回娘家照顾父母成为了可能,既有孝道伦理的规范,还有法律的保障。回娘家、探望照顾父母,洋溢出浓浓的不舍亲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杠杠的现实国情。

现在有人出嫁后越来越不愿意回娘家,情况太复杂,例如;孩提时家长重男轻女的歧视产生的逆反心理;孩提时家庭和周边环境的残缺不幸对心灵的伤害不堪回首;出嫁时被沦为亲生父母的摇钱树谋受的耻辱;贪婪父母对女儿无休止的过份索取等等,都可能是原因。还有女儿经济拘竭、回娘家可能愧对父母家人的心理因素作梗,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女儿不愿意回娘家,女儿和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举一例,我的一个侄女,就极不愿意回农村老家看父母,因为每次回去,父母就要显摆,张罗邀请家乡七大姑八大姨,经济不堪重负;我与他父母沟通过,但他们不依不饶,说女儿在大城市不缺钱(估计),为何要吝啬?白养了!……但从尊老爱幼角度,女儿要多反省,多与父母沟通!若是出于嫁人后见异思迁,自私忘本,与娘家作切割,这就毫无话说,典型的不孝,会遭天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