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漢服流行不起來,而西方服飾爲主流?

星語時尚


關注

【糖小姐的閨蜜圈】閨蜜美,世界才美...

不!你會比閨蜜更美!文末有驚喜!

說起漢服,許多MM也許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漢服,漢服包括由哪些部分組成,漢元素是不是也可以稱為漢服?但是如果問MM們,你知道西方的一些主流服飾嗎?你知道lo裝lo裙lo娘嗎?可能MM們就會說得頭頭是道。為什麼傳統的漢服流行不起來,而相對的西方很多服飾卻能深受大家好評,答案其實很簡單。

以經濟物質為基礎的現代社會,潮流的追隨不僅僅存在年輕人之間,而漢服,這個早已被現一代年輕人所遺忘的服飾,並沒有很好的傳承下去,相對與一些日常主流服飾,漢服卻顯得異常繁瑣不便,就拿早上要匆匆上班的上班族來說,你是穿一身T恤牛仔褲方便,還是要開始穿戴完整的套漢服來得簡單?就上班族為了節約早上時間多睡一會來說,一定是不會選擇漢服的。更何況有許多MM們還遇到了,就算想穿漢服,花了錢好不容易買了身漢服,可不一定會穿,對於第一次穿漢服的新手MM們來說,穿齊整套漢服那簡直就是噩夢,那是因為漢服分類的品種有很多,怎麼穿?如何穿?都是新手MM們所鬱悶的事,即便是穿好了漢服,對於強迫症的MM們來說又該犯愁了,愁的是你得再弄一個和漢服匹配的妝面吧?有了妝面你是不是還要梳一個配著妝面和衣服的髮型?就這麼七七八八弄下來,那又得花多少時間?

知識的缺乏與傳承一直是漢服最大的問題,現在許多漢服愛好者,為的都是趕潮流,畢竟有陣子的確是颳起了一陣漢服風,大家紛紛效仿,偶爾去翻翻關於漢服的說明,加上外界的錯誤引導,真正熱愛漢服的其實並沒有多少,只是對於漢服的一時狂熱,當狂熱風過去後,漢服又一次開始悄聲匿跡,而對於喜歡現代元素的MM們來說,與其花大價錢去買齊一套真正的漢服,那還不如花點錢買一套漢元素或者改良後的漢服來得實際,畢竟這樣的衣服好看又時尚,又沒那麼繁瑣,就算平時也都能穿出門去逛街,更不用特地去配個妝弄個頭發,甚至有很多MM認為漢元素和改良後的漢服那就是漢服,反正也沒什麼差別都叫“漢服”就對了。

相對於西方服飾的簡潔便宜迎合大眾,適合現代生活觀念漢服的價格著實讓許多MM們大呼吃不消,一套好的漢服價格不下四位數,對於這樣高昂的價格會精打細算過日子的MM們自然是不會納入考慮的,你可以花三四百買一套漂亮lo裝去賣萌去參加漫展遊園,可三四百你絕對買不到一整套漢服,對於漢服過於高昂的價格著實也是逼退許多MM們的理由,有MM會說漢服上的繡花可全是純手工的所以價格高,其實這就好比MM們背了LV的包和買菜大媽的買菜包撞了同款後,如果不把購買的小票貼包上誰會去真正在意真假?手工也好機繡也好,並不是懂行的人同一個花樣當真看不出差別。

高昂的價格,對漢服知識的缺乏以及繁瑣的分類穿戴都成了漢服漸漸消失的理由,相對與簡潔方便適合現代發展的西方服飾來說漢服早已沒有了自己的優勢,MM們如果還想體驗一下穿漢服的感覺,那不如去各大影樓拍一套屬於自己的漢服風吧。

給看到最後的你一個麼麼噠~任何疑問的地方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來一起種草拔草!關注【糖小姐的閨蜜圈】

,私信回覆“糖小姐”,你想要的全都有!


糖小姐的閨蜜圈


沒有統一認可的規制,沒有能服眾的權威組織或機構進行引領。就像現在的時裝,總要有頂級的時裝秀作為引領,而這兩點的缺失,就讓大家各憑興趣,胡亂穿搭。以致漢服圈子內部思想都得不到統一,那又如何讓漢服發展壯大呢?

一般沒有政府推廣,自下而上流行起來的事物,必須具備幾個要素:第一,就是足夠吸引人,容易上手。就像八十年代喇叭褲的流行,首先在那個衣著單調的年代,這種衣服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重要的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普遍會使用縫紉機,不管男女,下點功夫自己都能改出一條喇叭褲。而漢服行嗎?說句不好聽的,現在漢服粉有往文物專家上發展的趨勢,各種規制各種嚴格考證,導致好多人憑著喜愛或民族情結好容易買了件漢服,興沖沖曬出來,然後就是鋪天蓋地的聲討,啥影樓裝了,啥不合規制了,我看了好些人在回答中還把漢服得不到發展的帽子扣到這些人身上:都是因為你們瞎穿!天地良心,人家也不想穿錯被人笑話,可是他自己會做嗎,還不是得靠網上買,買來就這樣,穿了讓人噴 ,要有第二次估計自己都得鄙視自己。一來二去,漢服能流行開才有鬼了。貌似很多別的民族服裝人家也沒有如此嚴格的限制吧。

第二,要流行一個事物必須要有範式,有參考。還拿八十年代流行的髮型,衣著舉例。很多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某個電影上映後,裡面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被大家追捧,大家照著裡面的樣子改髮型,改衣著。漢服也有可都在博物館,古籍裡面,普通人哪有那個時間精力去考究。而且漢唐宋明,漢服樣式各不相同,以哪個為準,全憑喜好。以此漢服聚會,基本上能穿越好幾個年代。所以,沒有參考自會產生混亂。漢服圈內部也是一片雞吵鵝鬥,自己都沒搞清楚又怎麼能吸引帶動更多人加入呢?

不得不說,現在漢服圈的亂象更多出在漢服圈自身。全憑腦子一熱的行動難以持久,毫無目的的活動必定早夭,木有發展規劃的漢服圈,必定會隨著現在的推廣者年齡的增加而逐步走向湮滅。

痛哉,我漢家華裳!


微山夜月


現在漢服對於一些商家來說,就像是16世紀航海大發現的無主地,人人都想通過插上一面旗子來認領一塊,漢服的花色和圖案多樣古已有之,就因為沒有統一的規定,所以給了一些商家發揮的空間。漢服的正版不是由你們來規定的,也從未有什麼正版之說,只不過你們把設計套到了漢服身上,然後你們的原創就成了漢服的正版,還打著漢服的招牌,我們穿漢服難道就一定要從你們規定的那些所謂“正版”店裡買嗎?所謂的正版不過是你們一廂情願的綁架。就和之前的漢服圈一樣,誰規定的穿漢服就要遵守那個所謂的漢服圈的規定。 我從未說什麼支持別人抄襲你們的設計,我只是認為你們的設計和創作如果拖拽著版權的話,那就請你們的設計和創作遠離漢服,你們不過先入為主的將設計的原創性帶入了漢服,從不問漢服需不需要你們附帶著版權的原創性設計。 到現在為止,我所爭論的只有一個,版權設計請遠離漢服,我不支持抄襲,但請不要打著作為民族性服飾的漢服的招牌搞版權,你們的原創設計可以另到它處,其它的服裝沒人質疑你們版權。 有人以規矩制定者的形象,像教育小孩子一樣,說第一次買山犯錯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了,儼然一副漢服管理者的模樣指責教育別人,我不希望你們將原創的版權帶入漢服,沒人否認你們的設計,但請你們附帶版權的設計用到它處,遠離我們的民族服飾。


楊鬱郁


流行的不一定是好東西,比如感冒。關於中國漢服不流行,並不是崇洋媚外,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漢服的概念過於狹窄,如果民族服飾即漢服,中國的即世界的,那麼唐裝、旗袍、中山服一類,早就流行開了。

比如旗袍和唐裝,明星和首腦在很多正式的場合穿著,儼然已成為國服代名詞,為廣大群眾所喜愛。近現代的中山裝,四個口袋插鋼筆,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一一那時象徵著幹部知識分子的行頭,受人尊敬。

所以漢服應該是很寬泛的概念。比如唐裝也是現代中式服裝之一。現代意義上的“唐”,並不單指唐朝,而是一種泛指。中國傳統服裝有幾千年歷史,漢服不應專指漢唐等朝代中的漢族服裝,而應是象徵性的泛指現代中國人穿的傳統服裝。

△唐裝

其次漢服作為遠古著裝,與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距離。

狹義上的漢服,以交領裙裾為主要形式,今天男士生活中穿長衫大袍,顯然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除了說相聲的,或祭祖活動等,真沒見幾個人穿。而勞動人民穿的短褐,今人怎麼穿看著都像店小二。

(八十年代全國流行的西服,而今也成賣保險銀行從業人員標配,除了西式婚禮少數場合,穿西裝大都連領帶都省了)

△漢服飲酒禮儀表演

歷史上趙武靈王搞過"胡服騎射”,大家都知道,因為將漢人的寬袍大袖,改為短衣緊袖有利於騎馬作戰,這是從實用性出發。

服裝作為日常穿著,必然有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結合。漢服美則美矣,但有其侷限性,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影響著它的推行。

你看李子柒的視頻,小仙女真正幹活的時候,穿的也不是那麼美好。你不可能穿著漢服去騎車,因可能引發交通事故。也不可能穿著去打掃衛生,拖地的長裙會造成的行走不便,變成拖帚的。漢服推廣的過程中,應當加以改良和創新。如果侷限於古風唯美,cosplay或擺拍秀可以,那麼流行行必然就是有限的,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日常。


作為穿衣打扮的愛好,又各有不同。在推崇個性與自然的時代,如果在漢服推廣的過程中作硬性規定,必然讓很多年輕人難以接受。規定穿著樣式,如同全剪成短髮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自由。只有讓人愛上她自覺的穿著,併為之滿足才是最可行的辦法。

服飾文化的流行,也要與時俱進。如果像有人提出制服一樣規定穿著,要曉得放學之後,是沒有多少孩子願意穿校服的。

如何讓傳統文化根植於心發揚光大,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歷史上的割裂,曾經黑白灰流行的中國,留下多少遺憾。對於個性化服裝的寬容,也體現出社會的進步‘。年紀大一點的人們,一定還記得當年大爺大媽們,大街上攔截穿喇叭褲的青年,強行剪褲腿的事吧?



△穿喇叭褲的青年

何況所有人哪怕都穿漢服,就能證明傳統文化的復興。假如我作為漢服的擁躉者,收藏著幾套精美的衣服,可以偶爾拿出來穿穿,參加各種合適的場合。這樣不是也很好嗎?期待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人們能夠自覺自願的加以關注,並穿著漢服。

最後一點,張明敏早就唱明白了,穿西服也好,穿漢服也好,都有一顆中國心。



△張明敏

(一花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閒🐟,與你共品百味人生。)

元元的天下


你穿漢服去搬磚吧。

雖然我也是漢服愛好者,前兩年還被視為異類,現在看那麼多人穿,都不是真心喜歡漢服,都是出來炫耀的比較多,等以後很多人都穿了,那些只是炫耀的人覺得大家都穿她們也不獨特她們可能就不穿了,我覺的會復興失敗。畢竟有些人穿漢服穿錯了穿成死人穿法還在那炫,不想噴了。

(我說話比較直接,不喜勿噴,或有意見,評論席上文明提出,謝謝)







taim小乖


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有很多人還懷揣的皇漢思想,覺得穿漢服就是愛國的表現,然後去排擠少數民族。甚至有很多所謂的什麼粉還在網上到處宣揚這種皇漢思想。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真正熱愛漢服天天去穿呢?我看除了五六歲的小孩大人應該沒幾個吧。其實很多人真正的漢服長什麼樣都沒見過,又有什麼資格在網上去提倡大家穿漢服呢?

大概的說一下不想長篇大論,關於華夏民族的服飾轉變從春秋戰國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到最後1908年清滅亡,代表著封建制度的終結。這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服飾的款式顏色和衣冠都是不斷的在變化的。漢時期管衣服叫衣裳,上衣下裳。男人下半身都是穿裙子的,皇帝頭上戴的冠就像個洗衣板,袖子大的能裝下一個人,走起路來袖子下垂至地面能當拖把使。行動生產起來很不方便。然後到隋唐時期受隋唐是胡人的影響,服飾就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也就是胡衣。皇帝上朝都戴烏紗,除了祭天這樣的大儀式才戴冠的,服飾上也是窄衣箭袖,因為這樣更方便於行動和生產。後面的宋元明清經過民族大融合之後就幾乎看不到漢服的影子了。

從民族衣冠服飾的轉變上可以看出歷史是不斷的向前推進,也是華夏文明與智慧的象徵,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審美標準。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今天的我們,要是一部分人真覺得穿漢服可以象徵著民族復興,符合他們的審美標準,那你們就去穿沒人攔著你們。


邊城浪子57386


民族服飾,流不流行,這個主流不重要。也不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對復興自己的民族服飾文化這個信仰,有沒有信心。對自己的民族復興,有沒有堅定的立場。而不是朝三暮四,或反覆無常。抱著投降的心裡,只能加速自己民族滅亡。互相猜忌,將會自生自滅。民族復興不起來,也就是這些主要的缺點。正好應驗了朱元璋的那句話:“壯志未酬,內鬥興起。何須等到敵國來攻?自己必將自生自滅。”同樣的道理;我們既然有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就應該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要有一種前赴後繼而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復興需要的是團結力量,而不是為了一點正版與山寨版的雞毛蒜皮小事來挑起內訌。也更不是因為害怕外來侵略的施壓而屈服。外面的事物雖好,我們可以學習啊!如何去適應?如何把我們自己的事物來進行改良,這才我們復興自己的民族所要做的。而不是死心塌地的崇洋媚外,狠心拋棄自己的傳統。其實華服/漢服也有華服/漢服的好處,西服也有西服的好處。為何非要把中西兩者變得格格不入呢?各讓一步,海闊天空嘛!比如是拿文字語言來說,漢字雖然目前還成不了國際主流,但是我們仍然在用漢字啊!不可能全部都用英文吧!華服/漢服也是同樣的道理。既然知道華服/漢服是我們自己的,就應該好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我們的民族復興還是有希望的。








我主沉浮十有九輸


因為狂熱的漢服愛好者不允許把漢服只當做一件衣服,要求必須承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

我在之前做漢服推廣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是普通拒絕穿漢服。而是同樣喜歡漢服的朋友,那種極度的狂熱,彷彿穿上漢服馬上變身了 ,成為了什麼什麼樣的人物。這種狀態可能作為同樣的愛好者多少可以理解一些。但是在推廣過程中,這種狀態,會把普通購買者嚇到啊!於是,我們被扣了“神經病”的帽子。

還有個別愛好者很軸,自己淘得不知道哪兒的衣服。配色並不是那麼大眾化,也不屬於古典復刻款。純粹是一拍腦子的創新。就是佔了一個便宜的優勢~問題是影樓拍照玩玩可以,正兒八經這麼穿出去宣傳也很難看啊!還要被質疑我們沒文化。

又是神經病又是沒文化,慢慢活動也組織不起來了。玩幾年的退了。大多數新人又在循環我們曾經遇到的問題。

且,部分新人是真的沒文化。只是拿漢服推廣掙錢和刷存在感。比如我認識一個姑娘,完全討厭我們這些漢服愛好者,但是她做古風首飾(價格很便宜那種款)一度賣得還好。


小黑豆


我覺得原因是國民的整體心理狀態與漢服是格格不入的。現在國民的整體心理狀態歸納起來就是:浮躁、現實、功利,缺少信仰。漢服背後承載的是傳統文化,基礎理論是儒家思想。



漢服其實不能說僅僅是漢族一個民族的傳統服裝,其他民族傳統服裝裡,都能看到漢服的影子。所以,不能過多的把漢服賦予民族區別的因子。

漢服裡傳承的文化精神過於厚重——自我約束、寧靜致遠、中庸精神、禮義廉恥等。這就讓漢服天然有一種精英精神,缺少大眾化流行意義。



漢服的推廣,是一種先進文化的推廣。所以它的推廣,更多應由文化精英來完成,需要更多資金與經歷的投入。

筆者覺得,真正的漢服要由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設計師去設計,要用相對更高貴的布料去裁剪,它的成本應該是相對高昂的,否則對不起漢服所承載的厚重文化及歷史。



擁有這個條件的先富起來的龍的傳人,就應該有這個責任!你在文化界成了精英,就應該拿出誠意來推廣這個文化。


法匠莊燕水


首先,題主提到的“日常中以西方服飾為主”這個說法並不太確切,西方服飾的定義是什麼?中山裝算西方服飾還是中國服飾?所以,把“西方服飾”的說法換成“現代服飾”更為恰當一些。

回到主題,我是做西裝定製的。西裝和漢服(不特別指定朝代,下同)在形制上相悖,但同樣作為服飾,必定有特定的文化因素穿插其中的。這也是漢服不流行而西裝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服裝來說,大眾的才是普適的,也就是說是大眾決定服裝流行或是不流行。什麼是大眾?我們普通老百姓。

衣冠華麗的漢服好看,也代表著我國曾經燦爛的文化。所以文藝青年、小清新們為其所吸引的不乏少數,也曾幻想著穿越回古代當個人物。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古代服飾存在嚴格的尊卑等級觀念的。現在網絡上的精美漢服圖片,在古代不是一般人穿的,那是達官貴人、大小姐等穿的,而這些人佔了社會上人口數的極少比例,古代大部分是農民,甚至是沒有土地的農民。以現在的社會財富比例,對比現在普羅大眾,你覺得穿越回古代有多大幾率成為士大夫階層?

所以,作為大眾來講,穿越回古代,你以為你穿的是這樣

或是這樣

實際上呢?八成會是這樣

甚至是這樣

所以,網絡上那些衣冠華麗漢服是缺乏大眾基因的,有文化內涵,卻不是大眾的,卻是有等級的,是屬於特定階層的。而不是大眾的,普適的。大眾就是大眾,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大量社會資源與財富,如果穿漢服,以文化來講,也八成穿成最後兩張圖這樣。

也許你會說,現代哪管那麼多,就算的普羅大眾,穿成古代精英階層那樣誰管的著嗎?是,現在沒人管你穿什麼衣服,然而缺乏文化內涵穿什麼也會變得不倫不類。

而西裝不一樣,作為現代服裝,它是大眾的,老百姓可以穿,明星可以穿,領導人可以穿......它具有較強的普適性,所以會更加流行。當然它也有穿著文化,但相比漢服(漢服除了穿著形制還有等級觀念)來講,要簡單的多。

所以,提倡漢服,不如先提高大眾國學素養,以文化為支撐,穿漢服也自然能穿出儒雅的風度,才有可能促成漢服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