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长江老农


天生歪材必有用,有花堪栽只须栽。我是林中斧,关注我:乱侃农村那点事。

一介农夫,在头条却少有帮农民说话的言行,惭愧!看过一些早已经脱离了农村的人仍在关心着三农问题,又有一点冲动。整天耳闻目睹、身边随时发生的农民现状,我应有权利、有义务代言。

我十年前建房子的时候,当时施工队给搅拌机“打灰”的师傅叫老Y,丧偶单身,当时已六十五岁,仍身高马大很壮的样子。休息时聊天,我得知了老杨的一些情况。他有一子一女都四十多岁了,早年闺女嫁到邻村生有两个儿子,然后闺女的小儿子二十多岁尚未找到媳妇,老杨闺女身体又不好,日子挺紧巴。老杨儿子在新疆包地,几年不回来一次。老杨可怜儿子拖家带口的在外面不容易,小事小非的总是自己一个人扛,从不给远在他乡的儿子说。

我说你闺女靠不住,就投靠儿子去呗!老杨顿了顿,笑了:我现在能打能跳的,每天能挣好几十,自由。我说你将来不能养活自己了,咋办?老杨又乐了:过一天少两场,像你这样胡思乱想考虑那么长远,不净耽误瞌睡吗?

人说年轻时越讲究,年老时就越邋遢,L家娘就是例子。想当年L家爹在世时,因为会手艺能挣钱,将本来就俊的L家娘养得白白胖胖、风光无限。现在L家娘八十多,三个女儿中最小的都五十多了。

三个五六十岁无精打采、满脸倦色的女儿,没明没夜陪着无知无觉躺在床上面的老娘,什么感受?大半年了,都一家一口的、谁家没事?都一大把年纪了,谁能受的了?有一天曾经最受宠爱的三女儿跪在床前哭诉:亲娘啊!别在罚我们了!

老B说:不是我不孝顺,实在是能力有限,不得不“丢帅保卒”啊!下面眼看儿子都二十五六了,还没有找到女朋友,搁谁谁不急?要知道在乡下,儿子不成家,爹会被恨一辈子的!上看老娘都七八十了,没病没灾还好,有吃有喝家常饭,饿不着!若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唉!不敢想!


林中斧乱侃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了,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和医保,虽然退休金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用来养老应该没问题,而且,城市的老人一般都会多多少少有点积蓄。但是,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养老却面临很多问题。

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没保障。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在农村主要从事种植业或是养殖业等工作,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在年轻的时候要供孩子上学,等孩子参加工作了还要操心孩子的婚姻问题,需要给孩子盖新房(如果孩子留城市了,还要给孩子凑钱买房),一下子就会掏空家底。等自己老了,孩子人在中年压力大,给自己养老能力有限。所以,在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大部分还要通过下地干活来维持生活,老年生活不幸福。少部分的由于家境不错,或是子女有能力,过的比较惬意。

那么,农村六十岁的老人该如何养老呢?我觉得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养老金,现在的养老金有点少,而且要提高医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其次,对于子女有养老能力不愿意养老的,村镇要担负起相关责任,督促其进行赡养老人。对于子女没有养老能力的,鼓励农村老人将土地和房屋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领域(例如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把房屋租给企业做民宿,由企业出钱对其养老)。


首都农业人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怎么养老,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这部分老人,在农村生活百等不一,千差万别,因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贫,富,儿女的贫穷连自己都无法维持生活,虽然有孝心,但拿不出钱来孝敬父母,虽然,父母年老,自己也是中年,正是爬坡上坎的困难时期。儿女升学需要用钱,建盖房子需要钱,生产投资需要钱,自己生存也需要钱,因为在农村靠的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又没有产前合同协议,在集市上只有随行就市。如果供大于需求,种养的东西过剩,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还要贴工贴投资本钱,绝大部分儿女不是没有孝心,而是没有经济来源。加之老人越老劳动的能力越差,也无法自食其力,所以,导致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偏差大。自己儿女经济条件好一些,自己原来也有点存款的相对来说就要好过一些。

现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说大部分是五十年代的人,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辈子为家庭生活打拼,为儿女们读书,住房,成亲,花光和耗尽了一生辛辛苦苦的集储,可以说没有过着什么好日子,刚好现在条件,形势,政策好点,自己又不逢时,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我认为,对于父母的温饱,就医,居住等问题,儿女有直接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百善孝为先”。作为做儿女父母的衣,食,住行,儿女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孝敬父母,比如,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无条件给父母过好,最起码跟自己一样吃饱,又例如:病了送去就医,照顾是自应尽的责任义务,父母年老很多是没有和儿女生活,各居另饭,单独生活,就需要解决燃料问题,比如”柴碳”起暖用品是儿女考虑的事情,不能说儿女困难对父母就不管不顾,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给自己的儿女做出表率,为今后自己养老打好基础,一代做给一代看。你条件在好没有孝心也是不行,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要加以引导。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虽然在农村,为国家的贡献也相当大,从过去为国家上缴公余粮,那怕是自己吃不饱饭,都要饿着肚子支援国家建设,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农村连吃苞谷饭都吃不饱,再说现在的乡(镇)中学就是这代人每户按在户册人口,分年度徼费国家,而建起来的学校,对现在的交通方便,库塘水坝的建设以那代人的辛苦,勤劳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是当过兵的人,在南疆为保卫领土完整,为人民的安宁,为捍卫祖国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生活的艰辛磨练使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



现在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国家民政,应该按月发放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费,每月300元左右的标准,国家应对这部分老年人补助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使农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共产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真正让老年人感觉到,老有所依,老有 所住,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的四有保障生活。


不忘青春18魏良成


我也是农村人,对农村老人问题有些许想法,不知道如何:

如今的农村老人问题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以前不存在这样的两地遥遥相隔的问题,有也很少。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出走外地闯荡打拼,两地相离就此形成。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农村老人是保守的一派,他们很少有过的惯城里生活的,不愿去城里跟孩子一起住,不就开始让孩子为难嘛!

我就觉得,尊重老人,是最大的孝顺。

农村土生土长的老人,有乡土情怀,他们一般不愿意搬离自己长时间居住的农村。这是农村老人的特性。养老问题嘛,如果孩子能在农村陪伴,那不用说,必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闯荡,农村毕竟只是老家,很少有留在农村的了。所以,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接老人去与自己住,或者让老人留在农村,抽空多回家去去看望。我估计这个问题就是楼主的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老人一般不愿意离开农村,那就要明确老人是不是真的不愿意离开农村,跟孩子去城里?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是真不愿意,自己喜欢农村,那这个…孩子的尊重老人家,他们在农村也挺好,老人家喜欢那种浓浓乡土气息,喜欢有浓浓人情味的地方,从这点讲,

对于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让他们留在农村,农村更适合老人养老。如果真让老人留在农村,孩子去城里发展,注意一点,多打电话,多回家探望,他们的任何情况作为孩子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切消息。而如果是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那没办法,不管咋说都不应该把老人独自留在农村。俗话说,养儿为防老嘛,他们老了,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有另外一种情况,自古讲婆媳关系猛如虎,事实上有些翁媳关系也不那么好!而农村一旦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导致老人不愿意去城里跟孩子一起住,儿子是中间人,虽然最为难,但最终也得从他那里解决问题。如果是婆媳或者翁媳关系导致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那关键还得看儿子,重点是沟通协调,既要考虑老人,也必须要考虑妻子。婆媳关系的根源与其说是婆婆或者媳妇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儿子的问题,如果儿子处理的好,我想是不存在婆媳关系问题的。

还有就是养老院,我奉劝农村走出去的人,不要把老人送养老院,老人很介意很介意的!老人家不图你给他多么奢华的生活,也不求你给他多么安逸的日子,你有心,你有意,他们都明白,不困贫寒富贵,这样就够。

说来道去,农村老人养老所有难题都多少能归结点于经济能力问题。因为经济困难,出门在外,回家看看父母都不容易,因为经济困难,城里的房子也不宽敞……

还是那句话,尊重!家和万事兴,和和睦睦就最重要,老人在农村还是城里都不重要,你的关心,你的问候才是最重要的。


龙洞堡主


在农村,确实有很多老人,孩子都不在身边,夫妻俩还在农村生活,甚至只剩下孤寡老人一个。年轻人都争先恐后的外出打工上学。多数人都留在城里了,不想回到农村那落后、闭塞的环境中。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在外面讨生活也很不容易,老年人也不愿意去麻烦孩子们,很多老人就愿意留在农村终老。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农村老人养老金究竟从哪儿来呢?据我了解目前来看主要是五部分组成。

一是国家给予的基础养老金。我们国家先后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而且国家规定在两种保险实施以前,已经到达60岁的老人,可以免费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

5月10日,我们国家刚刚上调了我们国家的农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有70元上调至了88元每月。而且各个地方政府还有相应的补贴,多数地区都在一百元以上了。一般每年每人也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对于省吃俭用的农村二老之家,也算是一项不错的收入了。

一些地方,还对独生子女家庭每月额外发放八九十元的基础养老,这样一对老人一年又有2000元的收入。虽然有些低,但是聊以安慰吧。

二是劳动打工收入。其实我们农民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土地,只要有劳动能力,就会在土地上耕作点儿什么,种点菜,种大棚。闲暇时间去打打工、看个大门,总之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取劳动收入。一般来说,只要有劳动力的家庭,劳动收入才是他们的最主要来源。


三是土地的转让租赁收入。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权限,将在到期后再延长30年。确保了我们土地的固定。因此我们一些实在劳动不了的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获取一点处土地租赁收入。这部分收入,各地不一样,有的地方很低,一年甚至获取不了一千元。

第四,就是子女的赡养费。其实不管怎么样,子女们都应该有赡养老人的义务。那些年宁愿吃苦,也愿意多生几个孩子的老年人,现在确实享福了。看着同事们,他们有的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兄弟姐妹的,确实令人羡慕。不过原先他们过的日子确实非常辛苦。

一般只要在外面有稳定工作收入的年轻人,在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足以接济自己的父母的。

第五项,是自己积蓄的养老金。不管是养儿防老还是什么特殊理由,都赶不上自己留一部分积蓄,预防意外的好。在农村,除非特别贫穷的家庭,老人手里一般也会,积蓄一部分养老应急钱,能不麻烦孩子尽量不麻烦。

当然,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低保和五保供养政策,这些主要是面对特别贫困家庭所准备的。一般来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并努力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为我们农村的老人营造一个更为宽裕的养老环境。



暖心人社


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是靠子女。不过随着今后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人养老的问题将获得较为妥善的解决!

子女养老:国内最普遍的养老形式!

虽然我们周边时常有不孝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让老人在晚年过的并不幸福,但这仅仅是少数,在笔者周边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老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颐养天年。

以笔者的家乡为例,这些年,很多人外出挣到了钱,一些原先对父母赡养并不热衷的人意识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老人的晚年生活,想方设法让老人家过的更好。

现实,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不过说实话,由于这些年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子女养老的情况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危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空巢化”、子女异地分居等原因,农村养老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人在子女外出务工或者工作期间只能作为留守老人,老年境遇及生活状况需要改善。

但是,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都面临资金匮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敬老院条件简陋等现实短板,所以,有关部门亟须通过多种方式补齐短板,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2.28


粮油市场报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雨季不用大道理大文章来分析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只想用最真实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了,至2017年底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7.3%。在目前我的家乡60--70岁之间的老人恐怕还没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虽然现在的农村生活是越来越好,可农村的田间地头里60岁以上的老人的身影总会在人们的视线中。按理说到了花甲之年是该安享晚年了,可农村的老人有那资格吗?就算儿女在孝顺老人们自己也不能闲着,因为他们不想只靠儿女养着,想帮自己儿女多干点活;多给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

在农村以打工种地或是在乡镇私企业上班的儿女们所挣的钱那都是不容易得来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儿女们在这个经济疯涨的社会和农村攀比虚荣心的陋习中压的喘不过气!

国家每年给予农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100元的养老金,一年1200元的助按说真的不少,毕竟老年人的增多国家财政也是一笔不少的出资。但是!这笔钱在农村就医保缴费每个老人需要缴纳410元。农村人自身的保障都要掌握在自己所交的医保费用的等及上,交的多有病的时候报销的就多一点,农村人那有舍得多交钱的,一般都按最低档交,保个心里平安就是了……

到底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这个问题老百姓给予的回答是:都希望国家能把农民经济发展、农村医疗保自费缴纳金除消、老人养老金能在提高。民富国强安居乐业!

我是雨季敬请关注,喜欢和您们一起交流。


雨季8918


农村六十岁老人养老方式其实也不少,按照常理来说,六十岁了,儿女也大了,也会孝敬父母了,而且年纪一大把,总会有些积蓄的。虽说农村各方面生活条件没有城里那么好,同样的在农村开销会比城里少的多。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那种老人,年轻的时候挣了钱一点点交的城镇养老保险,就压根没考虑农村养老保险的事,老了以后根本没人我妈和舅操一点心,每个月领着钱,每年还涨一点儿,小日子过的舒服的很。

每个老人其实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个规划,该为自己打算的时候还是得算算的。总是会看到农村娶媳妇又是借钱,又是贴棺材本的,其实真的没必要,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你把钱都给了孩子,孩子忙,你老了以后顾不上你,你该怎么办呢?


爱农帮


要问农村的老人该怎么去养老,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生养、扶养了儿女长大成人,并为儿女买房成家,可以说耗尽了父母无尽的心血,现在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情形下,做为子女是孝敬和照顾父母的时候了,应征求和尊重父母的意愿,去安排父母的生活。

当然,老人的一些观念也要改变,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马牛,对自己的老年生活等也要有超前意识和长远打算,身边应该要存有积蓄,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对自己将来的养老应早打算、早安排,尽量不向儿女伸手讨要生活费用添麻烦,年轻有工作能力、有收入的情况下,应主动参加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自己另外还要存一点,惟有如此,到退休年龄时才能按时领取养老金,一定程度上能大大减轻儿女们赡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困难。


和风细雨言


首先要说的是,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感动。这样的问题最应该被拿出来讨论,形成热点,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农村人的养老问题。

我现在虽然在香港工作,但是我的父母在农村,我的根永远在农村。

关于这个问题,我详细咨询了我在民政局的朋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但具体的情况,各省市还有些差别。有的地方还归卫生局管,有的地方归社保局管理。

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计划,简单的说就是每月交几百块钱,到60岁以后可以领取相应级别的养老金。即使不交钱,也可以享受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国家实施新农保政策,凡是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即使不缴纳养老保险金也可以每月领取不少于55元的养老金。

如果家里有两个老人,每月的养老金就是至少110元。这些钱购买肉油蛋,温饱基本上能解决,但是手里肯定是紧巴巴的。这个时候就应该作为子女的我们出手了。如果子女不养老,那么父母在生出来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她)掐死,或者根本不应该生出来。

作为农村老人来说,60岁左右,体格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口粮地,都在劳作中,这无关贫富,这是刻进骨髓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农村的老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种蔬菜,绝对绿色无污染。

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那真是辛苦了一辈子。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在物质上给予最大的帮助。他们的物质要求真的是很低,每月给父母500元,他们绝对花不完。相比于物质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多回家看看,让父母开心,别冷落了他们,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相比于城市的老人来说,农村的老人已经没有了高额的退休养老金,如果子女再不去关心他们,他们会更寒心。

愿全天下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关注也是一种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