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1.

朋友送了我一本故事書,裡面寫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有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也有阿拉丁神燈,還有灰姑娘。

睡前我會給孩子讀一個故事,我羨慕這些2歲多就能聽到這些經典故事的孩子。讀著讀著,哪裡不對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尤其是女兒最喜歡的白雪公主,人漂亮裙子也漂亮,孩子喜歡。我可是心驚肉跳讀完的故事,腦子裡反覆浮現的是皇后用各種狠毒的辦法置她於死地,挖心、繩子勒、毒梳子......細思極恐。

童話世界裡不應該都是單純善良和美好嗎?我希望,童話故事能在孩子心裡生髮出真善美的種子。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能抵禦或者抵消洶湧而來的功利和誘惑。

我把白雪公主的故事書,放到了高高的,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我很擔心孩子收到故事書的影響。

直到讀到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原來有這種擔心的人不止我一個。

2.微博、微信朋友圈瘋狂轉發的這段關於用功讀書的話你還記得嗎?

龍應臺跟兒子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天下的父母,愛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養育孩子的方式卻各有不同。父母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和價值觀,孩子也會原樣複製過去。孩子是一面鏡子,透過孩子,我們照見了自己。

作者龍應臺,作為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文章有萬丈豪氣,作為兩個男孩的母親,文字裡也會有萬丈深情。她不是在謳歌母愛的偉大,是對生命的呈現。生養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更深刻的思索,更飽含深情地熱愛。

龍應臺34歲做了母親之後,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被稱為“人生三書”——“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

龍應臺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孩子也是這麼希望的。

3.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裡,還提到她讀灰姑娘的時候也覺得很彆扭,“這樣的童話,無非在告訴兩歲的小女生、小男生:女孩子最重大的幸福就是嫁給一個王子,所謂王子,就是一個漂亮的男生,有錢,有國王爸爸,大家都要向他行禮。故事的高潮永遠是——“她終於嫁給了王子”“。

讀完她的這段話,我也想說:狗屁王子。我把書放在她看不到的地方,以後也不會再讀給她。我會告訴女兒,即使是灰姑娘,你也不是隻有”嫁給王子“才能得到幸福。

龍應臺也曾膽戰心驚地給孩子讀完《水滸》,儘管替換掉了各種血腥暴力的詞語,她還是不免有這樣的總結“這武松簡直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地痞流氓,他根本不是英雄,《水滸傳》我們不讀了,換換換!換書!”

果然媽媽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兒子和小夥伴就那樣模仿梁山好漢,讓老婦人“留下買路錢”,直到打家劫舍了很多巧克力才放行。

怪不得有句老話叫: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話確實不假。

年少時,我們覺得武松是英雄蓋世,不折不扣的梁山好漢。

有了孩子以後,我們給孩子講《水滸》,覺得武松簡直就是”地痞流氓“。索性換書不在講,等到他再長大些,帶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再去看吧。

4.《觸龍說趙太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要好好想想這句話。

我們鼓勵孩子多讀書,將來擁有更多選擇權利,擁有更多成就感、尊嚴和快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讀什麼樣的書,接收什麼樣的知識,引導樹立什麼樣的價值觀,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