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在華企業將遷往其他國家?假新聞

香港《南華早報》7月22日文章,原題為:在華企業將遷往亞洲(其他國家)以規避美國關稅?以下兩個原因表明這為何是“假新聞”;副題為:全球製造企業匯聚中國,並非僅出於尋求低工資,還旨在利用該國的勞動力、基礎設施和龐大市場規模。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以來,暗示在華從事出口的製造商們或許正被迫把生產遷往亞洲其他地區(或如特朗普所願那樣返回美國),是最經常被講述的故事。只是,這不會成為現實。當然,任何“執著”的編輯都能跟蹤到一兩家把部分生產遷往柬埔寨或孟加拉國的企業。然而,至少有兩個一目瞭然的原因表明,此類故事皆虛假。

首先,絕大多數在華製造商(無論中資企業還是外企)都並非僅僅因為低價才紮根中國的。其次,即便確實有些製造商尋求遷往別國,也沒有任何國傢俱有(中國那般)容納規模或勞動力。

從第一點看,如今“殘酷”現實是,十多年來北京一直在努力擺脫曾將外國投資者吸引到中國的低技能、低附加值工作。研究顯示,2005年至2015年,中國紡織、鞋業、服裝和皮革行業的年均工資已從1.25萬元增至3.13萬元。玩具行業也實現類似增長。所有這些都已把低收入低技能工作“擠出去”,並迫使業界引入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率。重壓下,一些企業轉向成本較低的中國內陸地區,但鮮有向境外轉移的。研究人員說,工資並非製造業考慮外遷的唯一因素,交通網絡、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和所在地區的工業實力都至關重要。當然,這還與能利用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不無關係。簡言之,如今眾多理由在促使紮根中國的那些出口製造商依然留下,且最重要原因幾乎與基礎成本無關。毋庸置疑,美國加徵10%至25%的關稅會引發擔心,但這還不足以成為迫使製造商“搬家”並遷往亞洲低成本地區的刺激因素。

第二點,無知和距離令許多歐美人難以理解中國的龐大體量及其深刻含義。人口約14億的中國擁有7.7億勞動力,其中約2.3億從事製造業。查看世行的數字會發現,其亞洲鄰國越南和菲律賓的這三個數字分別為9600萬、5300萬、1000萬;1.06億、4200萬和區區100萬。印尼約有1.25億人口,其中僅有1500萬從事製造業。

考慮到這些國家人數有限的技術熟練工人、普遍低劣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乏善可陳的信息通信網絡,怎麼還會有歡迎那些動輒就想離開中國的製造商的“冗餘之地”?中國的廣東、江蘇和浙江,全都擁有能與任何亞洲鄰國相媲美的勞動力。三省都擁有與其他城市及地區相連的世界一流交通基礎設施、高效港口和互聯網通信網絡。製造商還能利用提供大量受過良好技術培訓人員的當地教育體系。

這正是眾多製造業已在華形成專業化集群產業的原因,例如高端品牌鞋業聚集在廣東、低端鞋業集中於浙江、女鞋匯聚四川、運動鞋在福建匯合……且隨著中國中產消費實力與日俱增,更多出口製造商正轉向中國國內市場尋求增長,這令他們更沒理由把生產遷往海外。

至於讓製造業返回美國本土,筆者只能對特朗普政府說,“搞清楚你們想要什麼!”美國製造商曾出於合理原因將供給鏈中的低工資、低附加值生產活動遷往中國等低成本國家。如果他們現在要使那些工作返回美國,就將把中國十多年來一直盡力清除的低工資工作送還給美國工人。這肯定不是令美國“再度偉大”的方式。

港媒:在华企业将迁往其他国家?假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