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武漢實現行業專業調解全覆蓋 精準服務推出調解「專科門診」

長江日報:武漢實現行業專業調解全覆蓋 精準服務推出調解“專科門診”

長江日報版面

據介紹,經過多年探索,目前,武漢已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68個,且在全市實現了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物業糾紛、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行業調解全覆蓋,已培養了具備良好法律素養、專注於某個行業領域的調解專家280餘人。

調解“專科門診”推出“專家號”

近年來,僅交通事故糾紛調委會年均調解糾紛8000餘件,數量居行業類糾紛之最。醫療糾紛調解被稱為行業調解“頑疾”,專業性強,既要有法律功底,又要有從醫背景,兩者融會貫通,駕馭起來才遊刃有餘。

目前,武漢市已在各個行業調解領域建立了專家號。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的礄口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黃堅就是著名的專家。

剛入行時,黃堅有法學基礎,但對醫療一竅不通。為打開局面,黃堅自學相關知識,“啃”下60多本專業書,經過醫療糾紛調解實踐檢驗和昇華,“用知識武裝起來”的黃堅迅速成長為“醫調專家”。

一起“肺部腫瘤切除手術”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協商一年多沒有結果。醫院的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患者的死亡是由併發症引起,院方沒有賠償責任。經深入調查,黃堅避開有爭議的“併發症”,另闢蹊徑,從“因果關係原則”找到了院方賠償的法律依據。他據此提出的調解方案,促使醫院專家組成員多次開會研究改變了“零賠償”的意見。

這起糾紛總共調解了30多天,最終院方賠償7.5萬元,雙方成功達成調解協議。

行業調解“觸角”深入最基層

據統計,武漢市物業糾紛案件,90%的案件涉案金額在10萬元以下。

如何讓影響群眾生活的“物業小病”不擴大?武漢市在物業糾紛調解領域圍繞“快處置”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如,嘗試遠程視頻調解;建立司法、房管、法院、社區律師四方聯動聯調製度,有了房管部門的協調、社區律師的助力,多方力量合力迅速化解糾紛,達成的調解協議經過法院司法確認,可增強法律效力,避免矛盾反覆。

此外,武漢市還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群眾“情報員”制度,將調委會的觸角深入最基層,建立微信工作群,將小區業委會成員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納入其中,這些“情報員”們隨時發現糾紛,第一時間預警。

有兩鄰居住對門,一家為擴大室內空間,將房門改成向外打開,另一家也效仿。由於樓道較窄,雙方同時開門時會碰到一起,導致鄰里糾紛。物業公司瞭解到情況後,及時在微信群中向漢陽區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主任夏添反映。夏添接到信息後,馬上給出糾紛處理的指導辦法,由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先調解,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做了整改,鄰里關係得以修復。

武漢市司法局基層處歐陽江波說,“人民調解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更要依靠人民,群眾情報員制度就是探索新時代調解的群眾路線。”

回應群眾新訴求 實現行業調解全覆蓋

據統計,2017年,武漢市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調解糾紛8594件,調解成功8526件,成功率99.21%。在醫療、交通、物業等特定領域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醫療糾紛調解工作成績顯著,市司法局被國家衛計委、司法部推薦為2013-2017年度全國創建“平安醫院”先進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黃軍表示,隨著武漢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矛盾糾紛會呈現出新的特點,矛盾糾紛化解也會出現新的訴求。如,小區普遍成立業委會後,業委會與物業公司之間糾紛摩擦增多,這就呼喚專業的物業糾紛調委會的出現。武漢市公共法律服務推出物業糾紛等各個行業調解的“專科門診”和“專家號”,打造人民調解的升級版,正是對新時代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新訴求的有效回應,也是對“楓橋經驗”的新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賈雪梅 通訊員李律 王繼明 歐陽江波 陶長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