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实现行业专业调解全覆盖 精准服务推出调解“专科门诊”

长江日报:武汉实现行业专业调解全覆盖 精准服务推出调解“专科门诊”

长江日报版面

据介绍,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武汉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8个,且在全市实现了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行业调解全覆盖,已培养了具备良好法律素养、专注于某个行业领域的调解专家280余人。

调解“专科门诊”推出“专家号”

近年来,仅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年均调解纠纷8000余件,数量居行业类纠纷之最。医疗纠纷调解被称为行业调解“顽疾”,专业性强,既要有法律功底,又要有从医背景,两者融会贯通,驾驭起来才游刃有余。

目前,武汉市已在各个行业调解领域建立了专家号。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的硚口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黄坚就是著名的专家。

刚入行时,黄坚有法学基础,但对医疗一窍不通。为打开局面,黄坚自学相关知识,“啃”下60多本专业书,经过医疗纠纷调解实践检验和升华,“用知识武装起来”的黄坚迅速成长为“医调专家”。

一起“肺部肿瘤切除手术”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协商一年多没有结果。医院的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患者的死亡是由并发症引起,院方没有赔偿责任。经深入调查,黄坚避开有争议的“并发症”,另辟蹊径,从“因果关系原则”找到了院方赔偿的法律依据。他据此提出的调解方案,促使医院专家组成员多次开会研究改变了“零赔偿”的意见。

这起纠纷总共调解了30多天,最终院方赔偿7.5万元,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行业调解“触角”深入最基层

据统计,武汉市物业纠纷案件,90%的案件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下。

如何让影响群众生活的“物业小病”不扩大?武汉市在物业纠纷调解领域围绕“快处置”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如,尝试远程视频调解;建立司法、房管、法院、社区律师四方联动联调制度,有了房管部门的协调、社区律师的助力,多方力量合力迅速化解纠纷,达成的调解协议经过法院司法确认,可增强法律效力,避免矛盾反复。

此外,武汉市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群众“情报员”制度,将调委会的触角深入最基层,建立微信工作群,将小区业委会成员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纳入其中,这些“情报员”们随时发现纠纷,第一时间预警。

有两邻居住对门,一家为扩大室内空间,将房门改成向外打开,另一家也效仿。由于楼道较窄,双方同时开门时会碰到一起,导致邻里纠纷。物业公司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在微信群中向汉阳区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夏添反映。夏添接到信息后,马上给出纠纷处理的指导办法,由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先调解,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做了整改,邻里关系得以修复。

武汉市司法局基层处欧阳江波说,“人民调解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更要依靠人民,群众情报员制度就是探索新时代调解的群众路线。”

回应群众新诉求 实现行业调解全覆盖

据统计,2017年,武汉市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解纠纷8594件,调解成功8526件,成功率99.21%。在医疗、交通、物业等特定领域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成绩显著,市司法局被国家卫计委、司法部推荐为2013-2017年度全国创建“平安医院”先进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军表示,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矛盾纠纷会呈现出新的特点,矛盾纠纷化解也会出现新的诉求。如,小区普遍成立业委会后,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纠纷摩擦增多,这就呼唤专业的物业纠纷调委会的出现。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推出物业纠纷等各个行业调解的“专科门诊”和“专家号”,打造人民调解的升级版,正是对新时代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新诉求的有效回应,也是对“枫桥经验”的新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贾雪梅 通讯员李律 王继明 欧阳江波 陶长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