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终于熬过了炎热的小暑。大暑和三伏天又齐步走了过来!今天是大暑节气,这时,最重要的调理工作是:防暑与冬病夏调。这不是简单的防中暑,暑在中医中有特殊的定义和性质,是让人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防暑和冬病夏调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大暑节气,咱们先真正认识一下什么是“暑”,再避开一些大暑节气调理的误区。
一、大暑节气为什么要防暑、冬病夏调?
1、中医中的“暑”是什么?自然界有6种引发人生病的因素,暑就是其中之一。就像6个“坏人”,碰到这它们,体质不好的人就容易生病,这6个坏人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暑最旺盛的时候是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有炎热、夹杂湿气、让人大汗致病的特点。
炎热:大暑的热比小暑更为持久,高温持续时间长。在“暑”的控制下,宝宝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特别容易发高烧。暑热,除了表现为高热,还有口渴、缺水、面红耳赤,严重的可能会晕厥。
夹杂湿气:大暑节气,多雨而潮湿,所以暑常常携带着湿气,表现为暑湿夹杂的症状。
暑湿表现为,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粘腻、排泄不畅,舌苔厚腻等。
大汗:中医说是“伤精耗气”。天气热,会出很多汗,身体非常容易缺水,缺水又会影响体温调节,体温高而不降。阳气也会随着汗液的流出而丢失,人会出气不盈,乏力,昏倒。
由此可见,防暑需要防热、防湿、防大汗。在大暑期间,温度全年最高,高温持续时间最长,每年都有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所以,大暑节气重点在于,防暑。
2、大暑撞上初伏。初伏防暑,中伏防湿,末伏防秋老虎,今年大暑节气也正处于三伏天中的初伏时期,也是冬病夏天的好时机。冬病夏天是抓住并利用夏天阳气生发的优势特点,给身体有效地驱寒祛湿,身体的寒气、湿气少了,一些寒性的病症在冬天就能很好地缓解或预防。冬病夏调的方法能够延用至今,作用效果毋庸置疑。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有效地缓解宝宝冬天生病的情况,为什么要错过呢?
二、怎样避免大暑节气的调理误区
1、防暑就是简单的吹空调,吃西瓜?中暑现象虽有减少,但因为不重视,还是有发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指出,因为昼夜更替的变化,夏天要晚睡早起,出门运动或游玩也只适合在早上或傍晚进行。而且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补水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对肾脏造成损伤,后果有时是不可挽救的。现在与过去不一样,各种科技或者食物都能够让我们远离烈日骄阳的危害。吹空调和吃西瓜都是防暑的好方法,但再好的方法也要一分为二,有利有弊。空调当然可以吹,记住一些小技巧,会让空调吹得更健康:
避免温差过大,出门前提前20分钟关空调;
每隔一段时间开会窗,通通风,能够保护呼吸道;
温度尽量在26℃以上,室内外温差尽量不要超过7℃,不然人会有明显的不舒服。
如果宝宝总说口渴,最想吃西瓜,是暑热逼人的结果。西瓜富含90%以上的水分,清热解暑称得上是立竿见影。如果宝妈们把握好这几点,能让西瓜吃得更加健康:
宝宝最好就吃常温的西瓜,不要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特别是有过敏性咳嗽的宝宝,对冷刺激敏感,更加要适温吃;
饭前饭后不要吃。饭前吃西瓜,会有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饭后吃西瓜,增加脾胃工作负担。在两餐之间吃西瓜最好;
糖分太高、寒性比较重,一次性也不要多吃。
2、如何让三伏贴发挥更好的效果?冬病夏调的主要作用是驱寒、祛湿,预防冬天容易复发的病症,可以使用艾灸、推拿、泡脚、贴三伏贴,其中三伏贴可能是宝妈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了。宝妈们在给宝宝和家人贴敷的时候,做好一些工作,能让三伏贴发挥更好的作用。
贴敷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儿童2小时左右,成人4小时左右。根据个体差异,也可以做适当调整;
贴敷24小时内最好不要洗澡,特别是不能洗冷水澡,贴敷局部不要暴晒;
接受了三伏贴,最好还是按照规定的忌口,生冷寒凉、辛辣油腻的书屋都容易造成脾胃的负担,一边调理排寒,一边又伤害脾胃,调理也没有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1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适合贴敷,对于患有重病, 如糖尿病、结核病、肿瘤患者;药物过敏,局部皮肤破损的人,也不适合使用;
贴敷后局部若有皮肤发红、皮肤发痒、水泡,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止感染。如水泡较大,可使用烫伤膏。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当空调、西瓜、三伏贴相遇?三伏贴可以在空调下使用,但贴敷前后不要立即吃西瓜。
3、大暑节气如何推拿?补肾经300次,补板门100次,揉一窝蜂100次,补阴池200次。
大暑伴着初伏而来,炎热夹杂着湿气。人们既要防暑,也可抓住时机,利用自然界旺盛的阳气,驱除身体的寒与湿。原来最平常的吃西瓜、吹空调也有讲究,调理就游走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
閱讀更多 一休私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