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賈國龍在1967年出生,那時候的中國剛度過經濟困難時期,就迎來了文革動盪。在城鄉之間幾乎沒有公開經營糧食、蔬菜、水產的商鋪商販,自由市場基本絕跡。賈國龍的整個童年青年時期,都是在實行供給制的計劃經濟裡度過的。

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出生的賈國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內蒙人,但是他的體質卻不是大家對蒙古男人的那般印象,他比較孱弱。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在1980年時,賈媽媽帶著13歲的賈國龍去到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去做身體檢查,那是賈國龍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見識到大城市的繁華。

1986年,19歲的賈國龍考上了大連水產學院,那時候東北經濟上升雖然緩慢,但大連GDP仍位列前茅,以96.3億的成績排在中國城市的第12名,和瀋陽對遼寧省的貢獻不分伯仲。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大一寒假回臨河的時候,賈國龍特意給舅舅帶回了大連的特產——海鮮乾貨,但是舅舅並不感興趣,反而對“大重九”香菸表示出更大的興趣。

“大重九”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中的“重九起義”而創建的品牌。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重九煙還沒更名為大重九,重九捲菸一經問世,就風靡全國。在抗戰期間,很多菸民都放棄了外菸,改吸“重九”。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但是,在賈國龍的家鄉臨河區,人們買不到“大重九”。等到大二上學期放假的時候,賈國龍就帶了一皮箱的大重九回家,倒手就掙了300多塊。

20世紀80年代,大學食堂一份素菜才5分錢,一份肉菜只要2毛錢,一天飯錢頂多1塊錢,這300多塊錢相當於賈國龍一年的生活費了,“大重九”讓賈國龍體會到了做“倒爺”的樂趣。

1988年5月,賈國龍因為身體原因退學了。退學後,母親和姐姐分別拿出3700元和1800元資助他做生意。

在石家莊,有個南三條小商品,那是全國十大市場之一,在中國有著“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的譽稱。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賈國龍就拿著5500塊錢跑到石家莊小商品批發市場裡去上貨,然後拿回內蒙古賣,靠著兩地的差價,讓提前退學的20多歲的賈國龍成為了當地的萬元戶。

後來,賈國龍又開始嘗試做餐飲行業,並把自己的姓氏『賈』拆分成西貝二字,用作自己的餐飲品牌。並在當地的小縣城裡,大膽嘗試各種各樣的餐飲形態,咖啡廳、酒吧、西餐廳,後來發現做中餐最受市場的喜歡。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賈國龍的家鄉巴彥淖爾市屬於河套平原,水源充沛,氣候宜人,所以糧食豐產。同時也是山西、陝西、甘肅、山東等地的移民聖地,因此那裡也匯聚了各式各樣的小吃,烤全羊、釀皮、燜面都屬於河套美食。

賈國龍就憑藉著轉型做河套美食,在1995年時,將餐廳經營到年入百萬。

賈國龍他們村有個半仙,給賈國龍占卜,說『遇海必返,逢京必發』,賈國龍想起在大連求學時,還沒畢業就返回老家的事,便決定去北京闖一闖。

28歲的賈國龍經朋友介紹,來到北京西四附近的金王子酒店,他想在金王子學習一下大酒店的管理,順便考察一下北京的市場,結果送了800塊的茶具也沒能如願得到工作機會。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到了1997年的時候,賈國龍經朋友介紹又去到深圳,接手了一家豪華海鮮酒樓,但是酒樓的生意不好,為了讓海鮮酒樓能起死回生,賈國龍又開始折騰,從老家內蒙古的大飯店請來了幾名海鮮廚師,做了9個月後,生意仍沒有起色。最後,這家酒樓讓賈國龍虧損了100多萬。

在他打算離開時,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給深圳一家海鮮酒樓送去6萬塊錢,希望他們能留下這6位從內蒙來的廚師,讓他們進修學習。後來,在這些師傅相繼回到內蒙後,都成為了賈國龍的人才資本。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1999年,賈國龍老家的臨河區政府要在北京設辦事處,賈國龍就接手了和辦事處緊鄰的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並承包了所有的吃飯接待。

21世紀初,不管是託人辦事,還是打交道混臉熟,都要通過『飯桌文化』來解決,但請領導吃飯也不是容易事,除了有關係還要提前預約,很多領導都是分身乏術。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賈國龍沒借上力,在經營了4個月後又賠了100多萬,他決定要放棄一直堅持的海鮮行業,並將海鮮酒樓改為莜麵村,做回河套美食。

莜麵村開業,但沒有顧客上門,食材沒有問題,賈國龍就開始想其他辦法,通過親戚聯繫了內蒙古藝術家德德瑪老師,然後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準備了堪比專業歌劇院的音箱、設備,還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團。

在21世紀初的時候,互聯網才剛普及,QQ和網上聊天室也剛出現不久,大家都喜歡混跡於BBS和論壇,在網上都很少見到明星,大家要見明星只能是在電視的屏幕裡。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而那時候,聽說吃頓飯還能看到明星,大家都感覺很不可思議,都去西貝吃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西貝莜麵村的日均流水達到4.5萬,翻了2倍多。

成果不錯,賈國龍便花10萬塊邀請德德瑪做西貝莜麵村的代言人,並砸了500萬元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為了配合產品定位,還調整了菜品的價格,讓它們更符合一線城市的價格。西貝生意直線上升,2004年的時候,營業額已經突破一個億了,在2005年時,賈國龍又在北京回龍觀、頤和園等5個地方開了直營店。

2006年夏天,賈國龍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在路上遇見翰威特的培訓總監想要搭車。

翰威特是一家1940就成立的企業諮詢公司,服務過《財富500》裡75%以上的企業,對企業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賈國龍馬上花400萬請這位總監幫西貝診脈,翰威特總監去西貝考察完後,讓西貝定位西北民間菜,原料最好取材於西北鄉野與草原。於是,從2010年6月開始,賈國龍為了讓西貝充滿西北風味,把西貝裝修成窯洞包間。

經過指點改造,到了2011年,西貝筱面村已經擁有17家直營店,全年營業達到8個億,淨利潤超過1.2億。

西貝在2013年也做出了給他帶來很大改變的選擇,和『華與華』展開合作。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華與華公司是專門幫企業制定品牌戰略服務的,打造了像三精藍瓶、黃金酒、田七牙膏、廚邦醬油等很多強勢的中國本土品牌。

發展了20多年的西貝,正在尋求企業突破,華杉讓賈國龍將『西貝西北菜』重新調整回『西貝莜麵村』並將產品聚焦回『莜麵』,同時將莜麵村和超級符號『I LOVE YOU』連在一起,設計出『I❤莜』的口號。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餐飲的消費形態也開始變化,西貝莜麵村也開始向『小而美』轉型,首先是店面小,賈國龍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

然後是味道美,賈國龍開始縮減菜單,從200多道菜裡精挑細選。賈國龍召集北京、深圳等主廚到六里橋總店,進行菜品試做,讓品評團閉著眼睛點,人人都說好吃 ,這道菜才能上桌,最終確定80道菜。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這一縮減,讓西貝迎來了第二次業績的爆發。到了2013年,莜麵村已經在全國擁有60多家分店,營業額超過16個億。

華與華還讓西貝發展企業的『品牌資產觀』,讓品牌每年都推出一個活動,讓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投資、所有的動作都圍繞形成品牌資產展開。

揭秘中國最賺錢的西北菜——西貝莜麵村

從2012年推出黃老漢的《舌尖》黃饃饃進城;2013年的西貝莜麵村走進聯合國;2014年發動去西貝吃《舌尖2》的空心掛麵;到2015年代表非物質文化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讓品牌有了自己的價值,也讓賈國龍順理成章當上了西北菜的龍頭老大。

這又是一個沒上大學走向富足的故事,那個年代的事情沒法複製,但態度可以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